步步驚心觀後感

《步步驚心》是一部宮庭劇、穿越劇。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步步驚心觀後感,供大家參閱!

步步驚心觀後感篇1

花了幾天的時間,終於把《步步驚心》看完,心中鬱郁然不得解。回想書中的一幕幕,確是稱得上“驚心”二字,然這“驚心”固然也因宮闈之爭,爾虞我詐的殘酷多變,但更多的卻是由“物是人非”所帶來的傷痛鬱憤。

我還記得他陪她在雨里一起淋著,還記得他送她的那鏈子她日日小心保管,還是他為她擋箭那一幕最是感人,他說,如果給我時間考慮,我絕對不會這樣做。可是他還是這樣做了,遵循自己的心罷了。就如康熙要將她許配給十四阿哥時,若曦差一點說出了願意二字,可是後來也仍然遵照了自己內心的意思。不過後來,這個世界仍然是男人的天下,權力或許比任何人都重要,兄弟,情誼,或許微不足道。可是,這整本書里的女人不僅僅是點綴,不僅僅是背後的女人,她們就像一朵朵鮮艷的花,深情,盛開,活得精彩,轟轟烈烈,無怨無悔。敏敏,明慧,若蘭,又或者是綠蕪,都是那樣的濃烈,讓人不得不佩服這些奇女子。

結局不盡完美,帶著些許的遺憾,讓人吁噓扼腕,我一遍一遍的看步步驚心的片段預告,找尋小說里她們的影子,心裡實在是泛著酸酸的難受,如倉央嘉措能否看透,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我看得到所有人的結局,唯獨不知道自己的”,這才是最讓人心神蕩漾的《步步驚心》,這才是稱得上清穿之作的經典故事,這才是那個多少年魂牽夢繞的清夢。

步步驚心觀後感篇2

一個偶然的機會看了幾集《步步驚心》,算是落伍的我第一次接觸宮庭劇和傳越劇。由於是從後半部開始看的,評價不太全面,本人不喜歡由劉詩詩扮演的若曦,就是叫馬爾泰若曦的這個女一號。若曦是個倔強的、任性的女子,和阿哥閉嘴、和格格打架,連康熙都笑她是“拚命十三妹”。

她在感情中確游離在老四和老八之間,無法抗拒八王爺的柔情,但又對面冷心熱的四爺的暗懷春心,一個女人和一堆男人的情感故事糾纏著一幫王子的帝王之爭開始了。

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最好不相識,如此便可不相思……

無法給予,不如不愛;無法保護,不如不愛;無法長久,不如不愛。可是,一旦相遇,終難逃過身不由己、情不自禁。

八爺的濕潤在於形,卻不在於意。母親卑微的出身讓他出小便失去母榮子貴的光環。他的睿智、才情,不甘屈於人下的性格注定在帝位和若曦之間他的選擇,不能說他的對和錯,但是他利用了一個女人最真的情感。

而若曦,或者只是感念於八爺對他的體貼入微;或者真的如她所言,愛是真的,卻不夠深。他們的愛從雪中的那一次牽手開始,同樣在這紛飛的雪中斷然結束,形同陌路。若曦在痛苦中選擇了離開,明知結局的她終究沒有飛蛾撲火的勇氣。

一杯清茶,眼中獨有紅衣繡舞, 他們的第一次以這樣浪漫的方式開始展示,但多少日月,四爺將這份情感壓在心底,無法表達。

若曦因求情而被罰跪,正值傾盆大雨,若曦獨自在雨中跪著,四爺知道訊息後,急忙進了宮,看到若曦後,扔下了雨傘陪若曦一起淋著,受著、痛著、熬著。若曦感到了欣慰,拉了拉他的衣服,對他輕聲道;回去吧,你的心意我都明白。胤禛緊緊的抱著若曦,二人在雨中相擁。偏偏這時候八爺出現。胤禛看了一眼八阿哥,慢慢地走了。回到家中,胤禛仍在雨中站立,即使四福晉跪著求他回去,胤禛也只是淡淡的讓人把四福晉拉開。在雨中站立了一夜。

多數人看到的四爺的暴政、殘酷的雍正爺,但更是一個需要保護,需要疼愛的胤禛。面對初登帝位時的亂局,再加上若曦施加的壓力,做為高高在上的君王之軀,比現在掙扎在生活線的小販起的早,比高考的學生閱的多。當夜深人靜時,在若曦身邊,他才能睡個安穩覺,可是她帶給他的是更多的壓力和不理解,從皇帝、國家大局的角度,她能理解他多少?多男人女人的立場,她能支持多少?

若曦在身體病危的時候,又以“我願意”和先帝遺昭委身十四爺,在那個花瓣飛舞的後花園,在她的額頭,十四爺留下了深情的一吻,空嘆男兒太多情。

她終於走了,留下了對胤禛而不是皇帝無限的思念:

“人生一夢,白雲倉狗,錯錯對對,恩恩怨怨,

不過日月無聲,水過無痕,所難棄者一點痴念而已。

當一個人輕描淡寫地說出想要二字時,他已握住了開我心門的鑰匙;

當他扔掉傘,陪我在雨中挨著,受著、痛著時,我已徹底向他打開了(心)門;

當他護住我,用自己的背朝向箭時,我已此生不可能再忘;

之後是是非非,不過是越陷越深而已。

話至此處,你還要問起八爺嗎?

由愛生嗔,由愛生恨,由愛生痴,由愛生念;

從別後,嗔恨痴念,皆化為寸寸相思,不知你此時可還怨我?

恨我、惱我、怒我?

紫藤架下,月冷風清處,筆墨紙硯間,若曦心中沒有皇帝,只有拿去我魂魄的四爺一人。

相思相望不相親,薄情轉是多情累,曲曲柔腸碎;

紅箋向壁字模糊,曲闌深處重相見,日日盼君至。”

又想起若曦曾經跟八爺的盟誓:

“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真感嘆此女的胸懷,難道真是每一次都認真,但無人能真正駐留在她心底,還是留在心底的太多,連自己都不知道是哪個?

無數個鏡頭:四爺流眼淚,他的無奈,他所承受的痛苦,他攥緊拳頭時.....

步步驚心觀後感篇3

我一直愛看青春偶像劇,迷戀裡面美好又完美的愛情故事,沉浸於故事情節中的浪漫,為劇中女主角感到快樂幸福。雖知道現實與夢想的差劇,可一直樂此不彼的看著,近兩年由於工作太忙,每天12個小時的工作,讓我沒有時間看偶像劇了,也慢慢覺得偶像劇不再適合我這個年紀看了,這兩年所看的《華麗的挑戰》、《放羊的星星》、《給愛麗絲的奇蹟》亦是熬夜所看。

早聞《步步驚心》與《甄嬛傳》是非常好看的,可我真的沒有時間看,索性今年過年休息無處可去,就想看一步,選擇了《步步驚心》,這一下,便讓我一發不可收拾,連續看了四天,前三天都是看到凌晨五六點,說也奇怪,很晚了也睡不去,躺下後劇情還反覆被我思索著,每日上班也期盼著下班快快回家接著看《步步驚心》,我自幼特愛看古裝劇,可《還珠格格》可謂是我長大後看過的最後一部了,不知為何對古裝劇提不起興趣,也許是都市的繁華讓我無暇去理會那過去幾百年和我不相干的事了,可《步步驚心》竟然讓我燃起了對清史了解的興趣,正確的是對雍正的興趣,我很想知道史料是怎樣記載這樣一個皇帝的,原來雍正34歲即位,57歲病幫,在位僅僅20xx年,史料里記載的有八爺、有十四爺、太子,而十四爺的下場並非《步步驚心》所演的在皇額娘處生活,而是被關了起來,是死對頭,直到雍正去世才得以放出,看過戲後我也觀看了有關雍正即位的種種說法,我最相信是傳位於四爺,而並非篡位。如果想給十四爺,不會幾次派他去打仗,因為皇帝一定把自己疼愛的兒子留在身邊,而史料記載皇帝並非像《步步驚心》里所拍的對四爺有忌諱,是從未有過,因為四爺一向低調朝中之事。

戲中讓我最為感動的是四爺和若曦的美好愛情,我知道一個皇帝縱不會這樣去愛一個女子的,但我仍被劇中的故事感動著,四爺為了心疼雨中淋雨的若曦在自家院中也被淋了一夜,全是在不同之處體會同樣的感覺;表面冷俊的王爺會為若曦三番五次的送小禮物而且每次輕描淡寫那么淡,又是那么濃;當一隻箭射向若曦時,四爺不顧自己的性命用自己的身體擋住那只可要他性命之箭,若非很愛一個人,怎能將自己的性命去開玩笑;在若曦被貶到浣衣局期間更是因自己不能為若曦做什麼而痛苦,只是告訴若曦,要等她,他一定娶她。

讓我覺得最好笑的一處是,若曦為其它人所準備的糕點都是入口即化,香甜可口的,而為四爺準備的卻是裡面只放了鹽的。

讓我家紙巾極速浪費的當屬從若曦出宮嫁給十四爺開始,兩地相思之苦,再深的愛戀抵不過世俗的看法,人真的能不顧一切的去愛一個人真是很難做到啊。若曦臨終前每日的等待、無奈、失望、再盼望的複雜心情讓人揪心的痛;四爺看到遲到的書信那時的痛徹心扉,一樣樣翻看若曦留下的三隻小狗鼻煙壺、玉蘭花簪、當年為若曦所擋的那隻箭,四爺的眼淚讓我感動,一個男人,正確的說一個帝王可以這樣深受著一個女子,真是感動天動之情,可這世間有這般好男子嗎?

為了延續這般心情,我上噹噹網買了桐華的原著《步步驚心》,我真佩服這位作家,竟可以將一部古裝帝王奪位之戲寫的如此美好,耐人尋味,如今,我就期待那本小說《步步驚心》的到來,再回顧戲中那難忘的情吧。

看完《山楂樹之戀》這部電影后,我也買了原著的小說來看,小說中的情節有些比電影裡演的還更為感人。

這是我第二次為了一部戲去買書來看,現在想想我著手寫的小說真是乏味、簡單無新意,但是我還是會堅持的寫下去,再精彩那是別人的,再平淡那是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