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大聖歸來有感3篇

觀大聖歸來有感1

當師徒四人少個沙和尚,當唐僧是個小孩子,當豬八戒是托塔天王下凡,當孫大聖的緊箍咒拴在手上,看似這部《大聖歸來》動畫電影已然顛覆了原著,但是不可否認,時代在變化,作為經典與文化的傳承需要創新和發展,“與時俱進”正是將《大聖歸來》最好的詮釋,先進動感的4D效果,適當調皮的對話,氣勢磅礴的場面,熟悉接地氣的人物設定,不僅僅適合小孩子觀看,對於大人也能夠深深的吸引。

每個人都有一個英雄夢,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孫大聖。之所以叫做“大聖歸來”,或多或少的認為“大聖”才是那個放蕩不羈,嫉惡如仇,生惡揚善,光明磊落的大英雄,而在皈依佛門後“悟空”的身上更多的有了責任,有了擔當,有了束縛,更像是真真實實一個人。好一個孫大聖,驚天地,泣鬼神,一種叛逆,一種張揚,但又心存正義,是每個孩子都喜歡的英雄。而長大後的我,也突然有了回到童年的感覺,一段段似曾相識的畫面在腦中閃現,那時的我還是懵懂天真,西遊記的錄影帶天天在電視裡播放,口袋書里也是齊天大聖孫悟空的漫畫,晚上睡覺前還總是纏著媽媽講一個關於除魔降妖的故事,夢裡或多或少的也是打打殺殺的格鬥場面。確實,每一個人心中都藏著一個孫大聖,它是正義的化身,它是全民的偶像。

現代社會裡,西遊記的衍生產品實在太多太多,距離吳承恩的原著《西遊記》千年之後,作為後世人的我們,又奉獻出最經典的六小齡童版的《西遊記》電視劇,而後的種種涉及孫悟空的影視,書籍,動漫,遊戲等等各種層出不窮,而我們也很容易犯審美疲勞,熟悉的套路一而再再而三的搬來搬去,難免讓我們大跌眼鏡,看了開頭,就知道了結尾,整個過程就是昏昏欲睡,最後連想都懶得想了。但是《大聖歸來》,將心意做到底,每個熟悉的人物的特點放大化,主角江流兒就是個平凡的小和尚,因夢想而勇往直前,臨危不懼,視死如歸,堅信正義必將戰勝邪惡。孫大聖天性剛烈,面對天真活潑的江流兒又無可奈何,又愛又恨,湊成了一對歡喜冤家,但是面對妖怪絕不手軟,即使失去了法力依然將戰鬥進行到底。豬八戒就屬於開心果類型,調和著緊張的氣氛,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但是真正遇到危險或者看到生離死別,依然是該出手就出手,該悲傷就悲傷。所以在這些人物中,也能看到自己的影子,產生共鳴和心聲。為了目標而努力奮鬥,心中藏著大大的夢想,用汗水和智慧將它一一實現,全心全意的工作,盡職盡責的服務。同時,尋找身邊的榜樣,向先進者看齊,取長補短,自我完善,要比別人做的更強,更優秀,充滿鬥志,勇往前進。最後,還要心懷公正,言行一致,收費的工作就要大膽心細,不要畏手畏腳,退退縮縮。

一部好的電影,在於意味深長,就像《大聖歸來》最後的彩蛋,片尾回歸於二維動畫,僅僅用平面的幾張圖片讓觀眾自己展開想像,開放式的結尾,以及孫大聖未現身,只留下一句話“俺老孫回來了”可能也隱隱暗示著為國產動畫的發展打氣加油,至少這部電影看到了些許希望。

觀大聖歸來有感2

“大聖過幾天就上映了,到時候我們一起看吧!”7月初《大聖歸來》上映前,朋友們的邀約便不斷;半個月過去後,大家的熱情依舊不減,有些人甚至看一遍不過癮,紛紛相約要再看一次。談起大聖,朋友間的口頭禪也從“一定要看”變成了“我們一起二刷吧!”

觀眾如此高的觀影熱情,給《大聖歸來》帶來了高票房,截至目前,影片上映一個多月以來,票房已經破8億,刷新50年來國產動畫最高紀錄,這讓導演田曉鵬喜出望外。他說:這原本是一部“給兒子看的電影”,但是沒想到,觀眾如此厚愛他畫筆下的大聖。其實,對於大聖,我們總是有特殊的感情的。《西遊記》是多數孩子們看完的第一部“四大名著”, 大聖的故事對於低幼的小孩子來說不怕看不懂;而幾乎每年暑假都要重複播放的經典電視劇,對於我們“80後”及更年長的觀眾來說,更是印象深刻到無法替代,這是對自己童年記憶的致敬,也充滿了成長路上的各種思考。

最初的時候,大聖的故事不過是一個經歷千難萬劫的冒險故事,我們看著猴子如何打敗妖魔鬼怪,也在師傅要趕他走的時候抹眼淚;可長大之後,心境慢慢變化,回頭再看,小說處處都充滿了暗喻:孫悟空無父無母,是個出身卑微的孤兒,雖然法力高超,但因為“不懂規矩”,慘遭如來佛鎮壓……

《大聖》歸來中的孫悟空,就是這樣的形象。他不再是大鬧天宮時桀驁不馴的大聖,而是被剝除齊天之名,加上了封印,無能為力又落魄,區區一介石頭蹦出的普通猴子罷了。猴子依舊是我們童年的那隻猴子,千變萬化、無所不能,卻像現在的我們一樣,曾經為理想高歌,但最終被鎖鏈禁錮住,恨恨委於現實。

在那片冰藍深海,猴子沉入水底,而此時,眼前浮現了一顆毛茸茸的圓光頭江流兒,烏溜溜的黑瞳仁,清脆地喊他一聲,“大聖”。他伸出手,穿過冰冷的水,握住了那隻殘破的布偶。即使他的力量他的威風他的神通還壓在那逃不出的五指山下,只要他能做那長安城中掛單一名小和尚的齊天大聖,足矣。

這個瞬間,在我看來,才是孫猴子真正掙破封印的一刻。曾經的孫悟空正如電影海報上寫的“一念成魔,一念成佛”,在它不可控的身軀里,存在著魔的殺性,佛的智慧,也有人的溫情。在大鬧天宮以前,他空有比天高的傲性和血性,卻無人教曉他忍之從之敬畏之。也只有寂寞山中漫長五百年的禁錮,或許才給了他消停的時間,去懷疑,去思考,去發掘,除了翻天覆地之外該有其他什麼,而光頭小江流兒的出現正是應了這個機緣。或許,也是一種命中注定。

天真善良的小江流兒重新給了大聖勇氣,他說,“大聖,有你在,就什麼都不怕了。”他怯弱地將他小小的掌,貼合於冰面,五百年的冷被一滴血的溫暖驅散,大聖終於歸來。這一刻,孫猴子才真正打從心底重抖擻,我是真正的大聖,只要你需要,只要我可以。

有時候,現實會告訴我們,有些事不要做。因為好像有個很理性的聲音在說:以你的力量,很難。那是多么讓人喪氣的事兒。可很多時候,人怕的不是困難本身,而是怕自己沒做之前就心冷放棄。喪氣是因為,我們逃不出那個竊竊的聲音。那是讓現實磨礪出的經驗,沒受苦之前就教我們畏葸不前。

所以,不管是虛幻還是現實,不管是歷史還是現在,英雄存在都還是必要的吧。“有他在,就什麼都不怕了。”而這位英雄其實就是我們心中最無畏的部分,用來抵抗世間最大的困難,這種困難來自於內心。讓人打敗自己心中的懦弱,勇敢地站起來。而這樣的人們,無不可戰勝。

感謝這個暑假,《大聖歸來》讓我們找回了大聖和江流兒這兩位守衛我們童心的英雄,並將勇氣與愛賜予我們。有猴性,有人性,有喜怒哀樂,能嬉笑怒罵,會懲惡揚善,這才是一個有血有肉的孫大聖。大聖歸來,其實也是英雄歸來。

卡通片當然是給小孩子看的。但是,卡通片不是只給小孩子看的。新時代動畫需要銘記的一點。

觀大聖歸來有感3

在人間,百姓蒼生傳唱著關於孫大聖的神話故事。對,這個時候的孫大聖真的只是一個在唱戲中出現的神話故事。母親放在小孩兒手裡的孫大聖玩偶卻是整部動畫的線索和主旨。

然而,我想要說的,一切都得從那聲嬰兒啼哭的畫面說起:一個老和尚在河流中,抱起嬰孩兒。問的的第一句話就是,

“可憐的孩子,你從哪裡來喲。”

也就是這句話,讓我情不自禁進入了對整部電影的所要表達的思想的思考。

師傅要江流兒好好打坐、念經、參禪,出去好好化緣不要惹事生非。可是江流兒就是要打抱不平,抱著孫大聖那樣的英雄夢。在橋上,他問師傅:

“如果不做這些,那跟別人有什麼不同呢?”

我是誰?我為什麼要活著?我存在的意義是什麼?這是對自我的追問呀!

師傅沒有回答,那就自己去尋找吧。

山妖侵城,孩子為了救傻丫頭,在混戰中來到了五指山下,在山妖的追趕下,孩子用血喚醒了沉睡中的孫猴子。這其中的精彩,各位請到影院自行感受,3D效果真的很不錯,畫面太震撼,我的文字形容不出來。

孫猴子雖然逃離了巨石鎮壓,但是如來封印在它手上的魔咒並沒有解除掉,而這個封印一直困擾著孫猴子成為孫大聖,不衝破這層魔咒,他就沒有法力,他也就不是孫大聖自己,而只是一個被人嘲笑的猴子而已!在存在主義里,人有三絕望:不能認識自我,不願成為自我,不能成為自我。成為自我,實現自我,人需要做很大的努力,走很長的路來追尋。

也就因為這個,引發了下列孫大聖(與其說是孫大聖,不如說是作者)的情懷。

對,就是情懷這個東西。

爬出山洞,是一片廣闊無垠的世界:

“我們可以自由自在的飛嗎?“

”我們能找到他們嗎?”

“……”“能,只要夠勇敢,夠堅強,就能駕馭他們。”

這是飛一樣的感覺,這是自由的感覺,在灑滿星星的填空,迎著風飛舞,憑著一顆不哭泣勇敢的心

在旅店的房間裡,流兒對未來充滿著憧憬,描繪著把傻丫頭帶回長安城後的生活,他回去後就跟師父好好打坐念經參禪。突然他問大聖:

“找到家了,那你去哪兒呀?”

對啊,你要去哪裡呢?“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到這裡,你是否注意到,作者終於在這裡把高更的人生三大問全部拋出?好深奧的哲學問題,作者是拋出來,而我們是否有去認真思考過?

猴子說:我要回到花果山去。流兒又對花果山做了一番憧憬的嚮往,問那裡的桃子是不是有那么大,猴子看了看孩子的比劃,本是想要嬉笑孩子的天真,但嘆出一口氣說到:何止那么大,那裡的桃子有臉盆那么大!

誰忍心去破滅一個孩子純真的夢呢?

當看到孫猴子倚著窗戶的那個場景時,你內心觸碰到了什麼?

孤獨啊!

在寂靜的夜空中,你要憑靠一個人的力量去守護身邊的人,可卻又是那樣的……這種感覺我沒辦法描述,那種孤獨真的需要自己去感受,如果你還沒看這部片子,你可以看看微信的那個登錄界面,一個人站在一個偌大的地球面前。這兩個畫面給我的感覺是一樣的:人在面對孤獨時,那種千頭萬緒的無奈。

傻丫頭被山妖抓去了,流兒請求孫大聖幫忙,孫猴子卻說:

“我不管,我也管不了”

在一個人面對那樣強大的山妖時,擺脫不了的封印時時刻刻在提醒著他,他不過是個猴子而已!可就在問題陷入僵局的時候,老豬說了一句:

“別忘了你是孫大聖呀!”

這是一句多么有力量的話,整部動畫所要表達的的情懷在這裡達到高潮。

不要忘了你是誰,你該做什麼,你要成為誰!

也就在孫猴子抓起掉落在水裡的孫大聖玩偶的那一刻起,一種強大的信念支撐了後面劇情的發展。

“我說了過,不要靠近他們!”

“師父,我要去幫孫大聖。”

“流兒,流兒,流兒!!”

“……”

守護同伴,不拋棄同伴一個人先走,誓死也要將夢想捍衛下去。

對於信念的表達,所有的鋪墊都在這裡爆發。

對於一個海米來說,這裡的劇情除了熱血以外,更多的是感動啊!觀看時 ,我腦袋裡不停浮現的是《海賊王》里解救羅賓的片段、山治和索隆為救路飛而爭奪犧牲自己的畫面,頂上戰爭路飛看到艾斯死去時的撕心裂肺……分分鐘都要眼淚出來的場景!但是這次我卻沒有向以前那樣感動得落淚,而是真的感到很開心,終於在我國動畫裡看到了這種死死守著的信念。

而這種信念並不是到這裡才有,它是從一開始師父要江流兒好好化緣、當個普通的和尚就開始了的。師父要流兒堅守著做人之道,在後面的所有經歷中,流兒都表現出他人性中的美好:對傻丫頭兄長般的責任,無論對誰都始終保持著應有禮貌與尊重,在孫大聖扯著豬八戒耳朵時體現的仁愛,以及一行人在一路上的陪伴不把誰落下。這就是以往我們國產動畫所看不到的,叫做“信念”的東西。

在混戰中,流兒被壓在亂石堆里,猴子以為流兒已死,過往有關於孫大聖的回憶在眼前浮現。在巨大的悲憤中,孫猴子終於破除封印,成為孫大聖!

關於這部卡通片,我沒有從技術、人物形象以及故事情節去表達我對這部國產卡通片的喜愛,而是選擇了從這思想表達這個角度去解剖它。因為正是這個角度證明了它是有深度的國產動畫!

《大聖歸來》,歸來的是那個真正的自己。

路,不好走。但,國產動畫也不能總是和尚猴子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