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幽靈公主影評3篇

電影幽靈公主影評1

宮崎駿的動畫先前看了四五部,一直認為他是以平實質樸的感情混合天馬行空的想像而取勝的。今天看完《幽靈公主》,才發現曾經的認定過於片面。

我姑且稱它為動畫界人與自然的史詩吧。一個由犬神養大的女孩桑,一個因詛咒而流亡的少年阿席達卡,他們因人類與自然之戰而相識,在歷經重重磨難後雖然挽救了森林和人類卻仍然不能在一起。這是影片的暗線,但確實最溫情最最加分的亮點。在我看來,阿席達卡是人類的使者,雖然他維護動物們的生存與自由,但他還是歸屬人類的陣營。而桑卻是森林的孩子,她被人類遺棄,由山神撫養,雖然是一副人類的皮囊,身上卻徹徹底底流的是野獸的血液。影片最後,面對不能原諒人類執意要離去的桑,阿席達卡說:以後你住在森林,我住在達達拉。這其實是一個暗喻:人與自然可以和諧相處,但人與自然的平衡卻難以恢復。

因為人類曾經的貪婪掠奪,已使得日月失衡,山河難復。

不得不說,人獸之爭這條明線走得很大氣很磅礴,雖然信心滿滿的宮崎駿沒有因此拿到滿意的票房成績,但本片揭露的主旨卻遠遠超越了《千與千尋》。縱觀兩者的業績,《幽靈公主》顯然是不及這部榮獲第75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的電影,一方面是因為影片內暴力的殺戮場面讓它在國外的分級失去優勢;二是由於其過於深刻沉重的主題,沒有一個完滿的結局。

完滿。這個社會之所以那么多人蜂擁著粉飾太平,就是因為多數人喜歡皆大歡喜的場面。可是,那種欣喜的眼淚,雖然發乎內心,但是不是總少了些刻骨銘心的感覺?《幽靈公主》不是討喜的影片,它就像一把刀,深深地剜進你的心裡,讓你痛讓你哭,最後將你拋棄。它不走大多的老戲路,用喜劇式的結尾治癒你因悲劇受傷的心靈,它只是留白,只不過這抹白隱約沾染了些悲劇的色調,讓你失重在酸楚的空氣里。

這部影片的宣傳語:活下去!顯然預示了悲劇式的收尾,人類對自然所作的已經難以修復,現在我們只能贖罪。活下去,不是自私的人類獨自活下去,而是讓自然也一同活下去。

記得口語課上老師讓我們討論:人與自然的力量,誰大?有人說:當然是人的力量大,因為人能改造自然。可是答案遠不是這么簡單。當改造變成一種掠奪,顛覆眾生,人類也不過是給自己掘了一條通向地獄的隧道而已。

惡人之所以被定義為惡人,是因為他的存在危害到了他人。如此看來,對於被我們砍伐的樹木,被開墾得滿目瘡痍的土地,我們也差不多到這個地步了吧。

活下去,帶著為人的本質,不是貪婪是信仰!尊重你踏過的每一寸土地,仰視你頭頂的每一片天空,懷有敬畏與虔誠,處處皆是神明所在!

電影幽靈公主影評2

貌似從來沒有寫過宮崎駿的片子,那就嘗試一下吧。

很喜歡宮崎駿。他對自然界與社會體系之間矛盾的關注甚至超過了他對電影本身的興趣,這不光是出於一名導演關注世界的本能,也是作為一個在這個世界上生存的個體應該具備的責任感。所以,宮崎駿無論作為導演,還是作為一個人,他都是應該被尊重的。

但是作為一個執著的導演,宮崎駿必然會陷入到深沉的痛苦之中——如同那個臥軌的詩人一樣。這種痛苦,其實和一位世界觀和電影觀念都與宮崎駿有異曲同工之妙的美國導演——詹姆斯卡梅隆有相通之處。所不同的是,卡梅隆幾乎是很輕鬆地放下了這種痛苦的過程,也肯定了人類的光芒和理性對於這個世界更加重要;而宮崎駿則是幾乎不相信人類可以被改變。這樣的痛苦和決絕,才產生了電影《幽靈公主》。

無論從任何一個方面看,《幽靈公主》都並不是十分典型的宮崎駿電影。的確,少女、魔法、飛行、城堡、自然,種種宮崎駿的標籤在《幽靈公主》中同樣不一而足。但是,宮崎駿以往的溫潤平和換成了衝動與狂躁,在其他影片中可以妥協的矛盾在這部電影中變成了強加上的團圓結尾。這一切都不再是那個擁有著面對世界的勇氣和希望的宮崎駿。《幽靈公主》對於宮崎駿來說,是一次頗為堅決的自我否定——用自己過去使用過的所有技巧,去詮釋一個和自己堅持的觀點相悖的母題。所以,對於《幽靈公主》的理解,應該基於對宮崎駿電影歷程的剖析之上。

記得之前曾經寫過《空中殺手》,說過宮崎駿和押井守之間的關係。在我看來,如果說押井守就是日本動畫界的溝口或小津,那么宮崎駿和黑澤明就是很相像的兩個人了。二者的電影中都很好地結合了日本自身的民族氣質和國際化的普世價值,所以兩人都具備強大的國際影響力。宮崎駿的這種影響力來源於他始終保持對這個世界的超越種族的關注和期盼人與自然恆久共存的願望。可是這樣一來,他必須能容得下自然與人這兩方面的一切仇恨與憤怒,才不至於迷失自己的方向。在《幽靈公主》之前,宮崎駿一直在人與自然的平衡中做得很棒。無論是《風之谷》、《天空之城》還是《龍貓》、《小魔女宅急便》,這種平衡在這些影片中似乎都是十分自然的事情——甚至在《龍貓》中,這種美好與安詳變得極度理想化——但是對美好的嚮往並不能等同於對現實的錯覺。這種錯誤的判斷產生的極端追求,才催生了《幽靈公主》。

在《幽靈公主》中,一種令人窒息的恐怖和悲愴貫穿了影片始終。從開場時久石讓悲壯的音樂,到豬神眼中至死不息的憤怒火焰,宮崎駿對於自然和人類都已經不再寬容:他內心的愛與憐憫已經不足以原諒兩者之間愈演愈烈的現實矛盾。或許,連宮崎駿也無法確定《幽靈公主》的觀點到底是不是他內心的真實想法。在這種時刻,一次放縱似的發泄往往比冷靜的評價更有價值一些——這樣的表現讓他能夠更加認清自己,並且承認自己,原諒自己:宮崎駿此時終於作為一個人而不是一個導演存在於影片之中,表現出了日本民族性中極端的一面,而非僅僅是將日本文化“菊與刀”中“菊”的方面展示出來,而否認“刀”的存在。

事實證明,這樣的發泄起到了正面的作用。隨後宮崎駿沉寂數年拍出的《千與千尋》在經歷了《幽靈公主》的絕望之後,開始更強烈地自省,具備了更輕鬆的格調,並且加入了成長的主題。一個更加博愛、更加平和也更貼近現實的宮崎駿誕生了。在這樣華麗的蛻變中,《幽靈公主》的地位顯然是舉足輕重的。

電影幽靈公主影評3

在我們這一代人中,對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的認識,很多是從20xx年奪得奧斯卡第一份最佳動畫長片獎的《千與千尋》開始的。雖說這算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但要是往前追溯,真正堪稱宮崎駿眾多優秀作品裡面最精髓的神作,當屬1997年製作的這部《幽靈公主》

《幽靈公主》巧妙的情節構思;深刻的思想內涵;通過曲折動人的故事娓娓道來的嵌入內心的主題;以及神話風格濃厚但並不固執的想像力,將本片的主幹支起了一顆參天大樹。再加上傾盡心力的手繪畫面作樹幹的花與葉,扣人心弦的配樂作花葉中躍動的小鳥,使得本片過分的氣勢恢弘讓一切解讀相較之下都成了贅余,就像基督徒在聖經面前,一切形式的讚美都不足以表的上帝與耶穌本身的偉大。然而面對這樣一部神人的神作,我還是心甘情願用我拙劣的手筆,引導大家去感受《幽靈公主》這部大片的獨到之處。

首先從劇情層面入手。本片的背景設在日本室町幕府時期。男主角阿席達卡是日本東北部蝦夷族的年輕族長繼承人。在故事的開始,他們的村莊被滿身黑色觸手所覆蓋的魔神所襲擊。為了保護村子,阿席達卡冒著被詛咒的危險射殺了魔神。魔神化作腐爛的巨型野豬,阿席達卡的右臂也落下了咒印,成為必死之人。在神婆的指示下,男主角削髮後騎著羚角馬帶著從野豬體內發現害其變成魔神的火槍彈,踏上前往西方的命運征程。

經過一系列輾轉後,阿席達卡來到了罪惡的源頭——鐵鎮。鐵鎮是一個以大肆破壞森林為代價製造鐵器與火槍的邊緣小鎮。鎮裡邊的女人享有較高的權力,因為一鎮當家即為一位強悍的女人。由於在路上救起了遭狼神一族襲擊遇難的鐵鎮居民,男主角受到了禮待。同時也知道了變成魔神的野豬神全因為女當家幻姬大人一發火炮所賜,而野豬神只是為了保護森林不受人類破壞。阿席達卡按奈住咒印發作殺死女當家的衝動,因為他知道爭鬥不能解決問題。這時故事的女主角,即幽靈公主珊珊前往鐵鎮刺殺幻姬大人。幽靈公主是當初人類為了保命拋棄在狼神面前的嬰孩,結果被狼神養大,成為保護森林,仇恨人類的一份子。阿席達卡阻止了動亂,救下了珊珊,也因此生命危在旦夕。爾後女主角將男主角帶往森林深處麒麟神出沒的地方。森林最大的守護神麒麟救了阿席達卡一命,但卻沒有洗去他的咒印。

此時深受人類的侵犯的群山之主眾野豬神們集結在一起,在野豬王乙事主的帶領下開始群攻鐵鎮,珊珊也隨同乙事主拯救自己的家園。野豬族卻被早有準備的人類算計,中了埋伏全軍覆沒,人類的目標是獵殺麒麟神。於是在幻姬大人的帶領下追隨逃亡的乙事主與珊珊前往森林內部。在乙事主即將變成魔神之際,麒麟神出現並賜死了他。然而正在在麒麟神化身月光巨人時,幻姬大人一槍射下了其頭顱,也因此引來了大災難。同時垂死掙扎的狼神咬掉了幻姬大人的右臂。憤怒的麒麟神開始四處掠奪森林的生命以壯大自己尋找頭顱,整個森林以及鐵鎮都有被吞沒的趨勢。阿席達卡與珊珊一同從人類手中奪回了麒麟頭並歸還與混亂的無頭麒麟神。頭顱失而復得的麒麟神在太陽出來時轟然倒地而亡,以自己的死在一瞬間把新的生機重新賦予了大地。

將《幽靈公主》與詹姆斯·卡梅隆的巨片《阿凡達》比較我們可以發現,這兩部電影無論是主旨還是深層次的情節構思,都是如此的相似。同樣是關於人類侵略自然,同樣是男主角夾在敵對雙方做一個調和者,同樣有一個代表自然的公主與男主角邂逅。只不過結局上《阿凡達》是趕跑侵略者,而《幽靈公主》卻沒有給出一個具體的答案,反而留給我們更多的思考。另外《幽靈公主》里精美之至的手繪畫面和優美的配樂相對於特效漫天飛的《阿凡達》可以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接下來我們就說說關於《幽靈公主》的畫面與音樂。

宮崎駿所率領的吉卜力製作團隊為了完成這部高質量的作品,所花的功夫是我們常人的眼光無法衡量的。本片一共使用了十四萬張賽璐珞手繪做底稿,兩個小時的片長去掉十五分鐘的CG畫面,每一幀都是一副精細至極的畫作。高素質的手繪風景和細膩的人物刻畫向人們展示了手繪動畫藝術的極致。這種柔美清澈又不失大氣的水彩畫風總能讓人的眼光得到高尚的享受。就像欣賞一位純潔的森林少女,身著樸實的綠衣,以銀白色的月光做紗袍,踏著陣陣帶花香的微風。如果她的眸子再與你對視,是的,《幽靈公主》就是這效果。一個有意思的事情就是,男主角阿席達卡是宮崎駿歷代作品裡公認最帥的大帥哥,直到20xx年才被其《霍爾的移動城堡》里的霍爾超越。宮崎駿的作品總願意將美好的情感和品德寄托在少女形象身上,這次卻一反常態讓阿西達卡風光出彩了一把。

圍繞著此片或大氣磅礴或婉轉低吟的配樂,出自日本著名作曲家兼指揮家久石讓。久石讓自吉卜力成立以來的第一部作品《風之谷》開始,就已經作宮崎駿的御用配樂師了,《幽靈公主》的原聲帶更是市場上求之不得的經典CD。本片的配樂由擁有百年歷史的捷克愛樂樂團演奏,蒼涼廣闊的音樂讓人遐想無邊。東方風格的樂曲再搭配交響樂,達到了無法言喻的效果。音樂毋庸置疑的品質將本片的氣氛烘托得淋漓盡致,讓你感覺飄起來就回不到地面。有一段港版的《天龍八部》和《射鵰》經常使用的背景音樂,其實就源自於久石讓的《幽靈公主》。

《幽靈公主》在日本上映時取得了難以想像的成功,一部卡通片霸氣地直接刷新了日本本土歷史票房紀錄,直到後來的《鐵達尼號》才將其打破。本片在歐美的影響力相較之下就弱了些,畢竟本片蘊含的大量東方傳統元素是西方人難以理解的。《幽靈公主》的東方宗教性構思容易讓老外晦澀難懂,麒麟、狼神、樹精、雲遊僧這些元素讓電影透露出一種十足的韻味。其實《幽靈公主》算得上帶有血腥味的電影,片中的一些斷肢鏡頭讓其在美國的分級成為13歲以上觀看。但是CCTV-6也播放了這部電影,在我印象里,廣電總局引進的宮崎駿作品裡只有《幽靈公主》這一部。

本片通過曲折動人的故事情節作出了關於人類與大自然之間的思考,然而直到劇終也沒有給出個答案。或許在這個混沌的世界裡,作為矛盾本身的人類是永遠也得不到絕對的真理吧。我們人類是否應該反省自己的貪婪,妄圖征服自然的人類在這個偉大的世界眼裡,其實是很可笑的。當我們憑著自然賦予我們的生命、智慧和工具洋洋得意,並反過來破壞自然時,可曾意識到自然輕而易舉就能送給我們沉痛的報應。無論是地震、海嘯還是颱風,人類在這些災難面前是多么渺小,一切我們沾沾自喜的資本都在大自然的憤怒下被剝離得一絲不掛。正如片中被失控的麒麟神逼得四處逃竄的鐵鎮人民。《20xx》更是將這道理演繹得出神入化。人與自然應該以怎樣的方式相處?宮崎駿在《幽靈公主》里挖了這樣一個大坑,掉進去就爬不出來了。其實往簡單方面想,這部電影的主題思想還是很明白的。很多淺顯易懂的道理,通過一個華麗的寄宿,總會顯得深入人心。《幽靈公主》明顯是在教育我們環保,但卻比一切空洞無味的標語和說教更令人反思得多。這就是藝術的魅力,藝術讓精神升華。

從這部卡通片之中,發人深省的主題和令人陶醉的畫面音樂是其本身寶貴的價值,從這部卡通片之外,體現的一個民族優秀的品質卻是更大的價值。我不是一個哈日的人,我只是就事論事。大和民族對待事物所傾進的那種執著與工夫,是我們難以望其項背的。雖然有時候這種執著看來是固執。但是就這么一個樸實無華的民族,偏偏能用最簡單的事物堆砌出一個個奇蹟。不只是日系卡通片,日系車、電子產品在世界上都總是中規中矩的,但是日本人將這種中規中矩發揮到了頂峰。這就是一個質的飛躍,是一個民族堅韌和吃苦耐勞帶來的。從《幽靈公主》這部電影本身反映出來的東西:對藝術的誠心誠意,對極限美的境界的追求,這是一個民族的習慣。《幽靈公主》里並沒有什麼高科技含量、也沒有什麼大牌作秀和商業銅臭味。但它就是硬生生的以樸實無華的工作造就了這樣一部藝術至上的神作。反觀我們的國產動畫,對此我不想再多說,但有一個事實是,由於過分的依賴電腦技術,懶得誠懇地去做,國產動畫的質量在近年來呈現一種不僅反退的趨勢。當日本動畫在藝術的絕美台階上歌舞出精神意義的升華時,我們不僅倒退回了喜羊羊與灰太狼的小打小鬧,還嚴格限制境外優秀動畫的引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