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博物館有感

去參觀博物館後有啥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觀博物館有感,希望您喜歡!

觀博物館有感篇一

“五一”節放假,到安陽《中國文字博物館》遊覽。

一進安陽地盤走在了人民大道上,由東向西剛行不遠,路北一座氣勢恢宏新型的建築躍入我的眼帘,它金碧輝煌,遠遠地看去像是很開闊的一片大地上鋪滿了金子,光芒四射。隨即喝令停車,這就是我們要參觀的《中國文字博物館》。

中國文字博物館位於中國八大古都之一、國家文化歷史名城——安陽市,是經國務院批准的國家級博物館。集文物保護、陳列展示和科學研究功能為一體的專題博物館。是“十一五”期間國家重大文化工程,我國第一座以文字為主題的博物館。

我們一行四人隨即下車,漫步走到博物館的正前方。只見人來人往熱鬧非凡,很像是人們在趕廟會。我拿出手機對準最前面的地面上的牌子進行拍照。

牌子的名字是由江澤題的《中國文字博物館》。牌子的前面地面上擺滿了鮮花,簇擁著牌匾,更顯得牌匾的靚麗、醒目。抬眼望去,匾牌的兩側有兩隻金黃色的甲骨型的玄鳥。後面屹立著高大的字坊。字坊高18.8米,寬10米,取甲骨文、金文中“字”之形。字坊之後是通向展館前的既開闊又整潔的廣場。廣場兩旁是青銅甲骨片組成的碑林,由中國文物學會青銅修復委員會委員、殷商青銅工藝研究所所長兼總工趙乾民製作的28片極具代表性的青銅甲骨片,隱含了殷商時期最具代表性的兩種元素——甲骨文和青銅器。這批甲骨文精品大都來自《甲骨文合集》《小屯南地甲骨》和《花園莊東地甲骨》,最大尺寸高達1.4米、寬0.9米,總重量3噸,青銅甲骨片背面則為這些甲骨卜辭的釋義。同時,28片向上天卜問吉凶禍福的甲骨片又代表著28星宿,象徵人與自然密切相連,是我國古典哲學中“天人合一”思想的生動體現。

由字坊再向前走,通過中間整潔的廣場,上博物館的台階。台階上有許多個大柱子,我們一行手拉手,三個人還抱不住。紅色底面上繪有黑色圖案,看上去非常壯觀、氣勢磅礴。之後我們進入博物館內。

環顧大廳四周,是四塊巨大的白色浮雕,大氣磅礴。大廳頂部採用穹廬頂的樣式。北面的浮雕介紹的是中國文字發展簡史,南面的則是一片甲骨驚天下,東面的是中國書法簡史,西面的是少數民族語言文字。

我們乘電梯到二樓,開始細細地參觀並品味著中國文字從甲骨文到現代簡體文字的全過程,不覺已是三個多小時,大飽了眼福。再看看錶,已是下午一點多,腸胃已經多次報警了。我們依依不捨地離開了中國文字博物館,到餐館安撫腸胃去了。

中國文字博物館是一座全面反映、專題研究中國各民族文字、文字歷史、文字文明的專題博物館。它薈萃了歷代中國文字樣本精華,講解中國文字的構形特徵和演化歷程,反映中華文明與中國語言文字的研究成果,展示了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和輝煌的文明。這對進一步提高中華民族在人類文明史上的地位,展現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弘揚民族精神,增強民族自豪感,起著重要的作用。將對我國文字、文化、文明的傳承和保護、研究和發揚產生深遠影響。

這一次的參觀,增長了很多知識。中國的文字有著很悠久的歷史,這裡蘊含著勞動人民的辛勤汗水,也展示了中華民族先祖們的智慧。中國文字所獨具有的魅力會使這座氣勢恢宏的中國文字博物館,將對中國以至於全世界具有很深遠的影響,會對弘揚民族文化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觀博物館有感篇二

從93年來北京上大學,到現在有20xx年之多了。20xx年來,每天生活在這個城市,卻有一種“不知廬山真面目”的感覺,除了上學時的歷史課本之外,再沒有真正立體全方位的去了解過我們的首都。

參觀首都博物館新館給了我這個機會。首都博物館新館坐落於西長安街延長線白雲路的西側,外觀雄偉,氣勢磅礴。進入之後,按照導覽圖一一參觀,不知不覺沉醉於祖國首都的一草一木,一鼎一印之中。通過參觀首都博物館,我對首都的認識在以下四方面得到了提升:一為博。首都地大物博自是早就知道,但僅限於一個模糊的概念。這次系統詳細的參觀了古代玉器藝術精品展、古代瓷器藝術精品展、古代佛像藝術精品展、燕地青銅藝術精品展、古代書法藝術精品展、館藏京劇文物展、書房珍玩精品展等各項展覽,不禁感慨祖國首都的文化底蘊之博,物產資源之博,藝術內涵之博。首都以她博大的胸懷,包容和養育著生活在這裡的20xx萬人民百姓。二為史。北京是古城,歷史悠久。曾有多個朝代以此為都,北京的歷史中填充著無數色彩繽紛的故事。

承載著朝廷權威的皇家玉璽,記錄著世代變遷的竹簡,刻畫著滄海桑田的鐵器銅器,象徵著雍容華貴的玉器古玩,還有留著戰爭疤痕的民間遺物,每一件都在給我們講述著自己說不完的經歷和史實。三為情。老北京的民俗和風土人情是聞名世界的。展廳中模仿的婚慶場面洋溢著熱鬧喜慶,也洋溢著純樸的民風民情;原汁原味的老北京吆喝,從頭到尾透著誠懇和熱情;還有日漸稀少的老北京四合院的風情,街坊鄰里們談笑風生,互相幫助,誰家有事,一聲招呼,一個院落攜手共濟,不是親情而勝似親情,讓我們現代人無比羨慕那美好的和-諧。真正老北京的民情是淳厚的、溫和的、謙遜的,這是需要我們現在去重溫,去尋找和拾回的。四為美。名勝古蹟之美,現代建築之美,自然風光之美,北京的美無處不在。活靈活現的皮影兒和麵人兒,獨特的傳統服飾和民間剪紙,享譽世界的京劇文化,神秘高雅的篆刻和書法,首都北京的文化藝術之美更是魅力無窮。再看從博物館本身的建築設計,到展區展品的設定,無處不在的貼心服務,到細心品味的參觀人群和天真活潑、認真參觀學習的孩子們,也展示了我們首都北京的精神文明之美。

只有真正了解一個城市,才會真正熱愛她。參觀之後這一個月以來,我走在街上總是有意無意的用欣賞的目光去觀察路邊的建築;每次看到有損市容市貌的行為時心中總是想,這么好的城市,我們為什麼不能好好愛惜她保護她。首都博物館是一個視窗,應該面向社會各界免費開放,讓大家都來了解北京,熱愛北京,進而更加熱愛祖國,熱愛黨,熱愛人民。很難想像一個亂貼小廣告或隨意扔垃圾的人會是一個對首都,對國家充滿感情的人。因此,倡議各中國小校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參觀,倡議我們同事帶家人和孩子前去參觀,倡議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都到首都博物館進行參觀和學習。

觀博物館有感篇三

不久前,我校組織參觀了海南解放60周年的紀念活動,來到博物館莊嚴的大門前有著聖神的感覺,在門前我似乎就能感覺得到歷史的氣勢和宏偉,那吶喊著解放海南人民人民當家作主的時候到了,我開始帶著那份尊敬認真的觀察這裡的歷史。

走進紀念海南解放60周年大型圖片展展廳,開啟了一扇了解海南滄桑巨變歷史的窗戶。血與火、硝煙與吶喊、面容與情懷穿越歲月,深深地感染和打動每一位參觀者。

一艘木船,一列火車,分別呈現在兩個展廳的前面。設計師獨具匠心的擺設,寓意著展覽兩大主題:“解放”和“開放”。走進不同的展廳,觀眾感受到的是不同的震撼。

為了解放海南我們的渡海作戰部隊不懼驚濤,勇對駭浪,在瓊崖縱隊的配合下,依靠簡陋的木帆船強渡瓊州海峽,創造了“木帆船打敗軍艦”的世界戰爭史奇蹟。創造了我們下一代的幸福這是難忘的並且永遠的刻在我們心中。

歷史上,為了強島富民的理想,為了讓每一位島上居民都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孜孜以求,努力探索各種發展海南經濟社會的方向、道路和模式,即使為此遭受損失,蒙受冤曲,甚至拋撒熱血,也矢志不移,誓死追求。正是靠著他們的堅韌和堅持,海南堅實地走過了漫長的歷史。今天,我因繼承先人理想,接過發展重擔,正是當代人無可推卸的歷史責任。我們要用自己的雙手,繪就一個更美麗的海南,以無愧於歷史,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

做一名有利於社會的青少年。

我認為落後就要挨打也是導致這場悲劇的重要原因,我相信日益強大的中國可以和這樣的悲劇說再見了,我也會祈禱祖國的明天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