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紀錄片主題作文 改革開放四十年的路

40年來,我國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代化建設及科學技術的發展使我國跨入了“強國”之列。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的觀後感,一起來看看吧。

改革開放四十年:老家的路

每次回老家,我總愛一個人,從村口走到村尾,那條路,是全村人連線外面世界的唯一通道,也是我背著行囊,走出村外,成為當年村上第一個考上大學吃“國家糧”的路。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我已四十歲,村上的路,在我記憶中,從泥巴路到水泥路,再到柏油路,演繹著不同的形態,訴說著不同的故事,記錄著時代的變遷。

泥巴路——光棍路

1980年9月,我出生在湖南省衡陽市衡東縣的一個偏遠小山村,村子叫做豐林村。山路,彎多,坡陡,泥濘,是爺爺輩們用鋤頭、簸箕挖出來的。山路順著村上的山邊走的,平均寬度不到兩米,長約兩公里,黃泥,下點雨就成了標準的“水泥路”,穿上靴子,一腳陷進去,一不小心就拔不出腳來,或是卯足了勁拔出腳來便泥水四濺,飆到頭上、衣服上。

小時候,我體弱多病,媽媽用籮筐挑著我去鎮上看病,一頭是我,另一頭是一二十斤紅薯。鎮上距離村子十多里地,媽媽總是要一大早起來,因為路實在是太難走,就算不下雨,十多里地也要走上三四個小時。看著腿腳本就不靈便的媽媽滿頭大汗,硬撐著往前面打著踉蹌,很小的我只想快點好起來,不讓媽媽受累了。更渴望的是有條好走的路,讓我更快地飛出這個閉塞的小山村,把爸爸媽媽接出大山去看外面的世界。

“好女不嫁豐林村”,沒條像樣的路,成了村上男人們的噩夢。我的父輩,四個兄弟,有三個是單身漢,其中媒人也說過幾個姑娘,來到家裡相親,看到進村的路就搖頭走了。好在我父親長得比較帥,腦子也比較靈光,遇到了我娘,我娘小時候患小兒麻痹症落下一點殘疾,她不顧一切嫁過來。為此,外公生了好久氣,後來有人告訴我,我父母婚禮,外公都沒有來參加。

村上一個叫“綿屎坨”的,能說會道,人也長得標緻,那時候快四十歲了,別人問他:“綿屎坨,么子時節討堂客啊?”他總是回兩個字“不急!”然後,就沒有然後了。現在,村上多了一句本土歇後語:綿屎坨討堂客——不急。

而這一切,都因為村上沒條像樣的路。

“沒出路,沒出路”,村上的老人們經常這樣嘆著氣。我沿著祖輩們的足跡,在這條路上,走完了國小、國中的求學路。

水泥路——集資路

1995年,村上終於打上了水泥路。

“搭幫廖矮子屋裡的滿崽廖五”。

廖五是我們隊上的明星,讀過高中,沒考上大學,跟著兩個同學去了廣州打工。做過焊工,開過汽車,後來開賓館發了財,成為村上第一個買轎車的老闆,手持黑色大哥大,腳踩黑色的桑塔納,當年絕對是身份地位的象徵。

1994年臘月二十八,他第一次帶著“堂客”開著轎車回老家,村道上第一次出現小車,平時連摩托都難得看見,村民們都跑出來看稀奇。

走到半道上,車子輪胎陷進去了,因為前段一直下雨,沒出過幾個像樣的太陽。看熱鬧的迅速圍上三四十個勞力,前面用繩子背纖的,後面有用力推的,還一些人幫著鋪稻草,或者搬幾塊石頭,填在輪胎下方的泥巴里。費了一肚子力,終於把他那滿身泥濘的轎車弄回了家。

“只要村上答應組織修路,我出十萬塊!”喝得滿臉通紅的廖五,對村上的支書胡國梁丟下了狠話。

“要得!不把這路修好,我這支書也不幹了!”支書胡國梁有了十萬塊鋪底,豪氣一下子衝上來了。

出了正月十五,村部喊了全村黨員、村民代表、小組長五十來人開大會。“有錢的出錢,沒錢的出力,一定修好村上的路!”這是一次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平時開個會,不吵架罵娘,還真難開出效果。這一回,難得的高度統一。

村民集資,一事一議,村民集資一塊,上面配套三塊。在外面工作、經商的,或者混了個一官半職的,都是集資對象。村裡有個女婿,在縣裡交通局,硬是托他的關係,拉著交通局長哭了半天窮,答應給兩公里村級公路硬化指標。

過了“五一”,村上來了一台挖機。這傢伙,也是稀奇把戲,村上沒有來過。這算是宣布,全長兩公里,寬四米的“豐林大道”正式開工噠。

1995年國慶,我從學校放假回來,正趕上水泥路通車了,每家每戶都帶著炮竹,在路上放,喜氣洋洋,鑼鼓喧天。從小到大,村上從沒有這么熱鬧過。一直到天黑,路上仍有許多盞手電晃來晃去,一輩子沒有走過好路的大娘大爺們別提有多高興了,不知疲倦地走來走去,夜空中不時響起幾句花鼓戲《劉海砍樵》《打銅鑼》的經典段子。

“搭幫改革開放啊,政策好了,國家有錢了,村上有幾個娃下了海,發了財,修起路來,討得錢到手噠!”支書胡國梁喝了慶功酒,滿臉通紅,興奮地在桌子上感慨起來。

柏油路——致富路

2024年的春天,村上來了一個工作隊,帶隊的是縣林業局的唐局長。

“鄉親們,我們是根據組織的安排,到你們村上來扶貧的來了!中央提出,要在2024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消除貧困,一個都不能掉隊,所以我們來了,就是帶領大夥脫貧致富的!”在村部,唐局長面對一百來名村幹部和民眾代表,發出了擲地有聲的見面講話。

“要致富,還得先修路啊!村上杉木、油茶這么多,還有這么大一個水庫,加上還有一個小有名氣的豐仙廟,如果把路修好,做好村上的山、水、廟文章,大力發展鄉村休閒旅遊業,讓村上的貧困民眾徹底脫貧就有了希望啊!”

台下的掌聲,一陣高過一陣。唐局長和工作隊全體起立,向村民們鞠躬。

2024年的“五一”,我帶著剛生不久的二孩回家看外公外婆,這次村上來了挖機、卡車,還有壓路機。“要拓寬、加固路面,鋪油路!”母親一臉的激動。

最激動的是住我老家旁的平嬸娘。

平嬸娘菜種得好,家裡的地坪寬,修了柏油路,“平嬸娘農家樂”馬上要掛牌了,主推的就是農家土菜。這都是扶貧工作隊的功勞!村上的丁運謀支書(換屆新上任的支書)也出了大力,帶她去了好幾個特色農家樂參觀考察了,還和工作隊的一起,幫她屋裡改造了廁所。“現在廁所跟客廳一樣乾淨噠”,我一回家,平嬸娘搬條凳子過來不歇氣地講起來。

要說平嬸娘,是個苦命的女人,男人不到五十就中風了,現在靠著拐杖,走路一瘸一拐,生活都不能自理。不知道是什麼緣故,兩人一直沒有生育,生活全靠平嬸娘種點菜挑到鎮上賣了,換點藥錢、零用錢,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通過村民評議,村上公示,報到上面,確定了她家是貧困戶,隔三差五的有幹部上門慰問的、看望的,送種穀、雞苗的,幫著想辦法解決困難的。連我家老娘都有點羨慕了,打電話問我,這個貧困戶指標,我能不能幫忙搞一個。

“賣菜收入少,還得躲城管,有時候因為不是時興菜,像賣‘瘟藥’一樣。村上修了油路,開個土菜館,自產自銷,收入還要高,這個事情想想都快樂呢!”平嬸娘一臉的信心。

2024年元月份,我放寒假了,回到老家,一條嶄新的柏油路,帶著一股瀝青的清香,整個村子似乎都變年輕了。

晚上,遇到了離任老支書胡國梁。新安裝的太陽能路燈,照著他紅光滿面的臉龐,看得出又喝了一小口,他止不住地興奮,抓著我的手,重複這一句話,“路越走越好,路越走越寬,這條路子是對的,這條路子是對的啊!”

我知道,他說的這條路,不只是我腳下踩的路,還是村上發展的路子,更是我們黨和國家走的全面改革開放的寬廣之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幸福之路。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路在腳下,我堅信,村上的路,會越來越寬、越來越美、越來越好。

親歷見證“天路”騰飛

我是“90後”,也是“藏三代”。近30年來,我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在雪域高原紮根生長,親歷見證了西藏改革開放的發展歷程和輝煌成就。其中,被人們譽為“天路”的西藏交通發生的巨大變化,與我緊密相聯,讓我刻骨銘心。

小時候,聽爺爺講過一些發生在川藏公路的故事:一位軍人回家探親,步行路過102滑坡群,時值正午,烈日當頭,他在極其睏乏之下躺到山頂的一棵樹下休息,不知不覺沉沉睡去,但醒來時,卻驚駭地發現自已身處山腰,流動的砂石竟連人帶樹向下滑了幾十米!故事講的是世界第三、亞洲第一的102滑坡群,位於川藏公路西藏波密縣通麥鎮以東9公里左右,因附近駐有102道班而得名,由於沿線山體疏鬆,附近遍布雪山河流,遇有風雨或冰雪融化,極易發生土石流和塌方,因而有“死亡路段”之稱。據不完全統計,1991年6月至2000年12月,102路段發生翻車事故20起,兩台推土機報廢,9人死亡。1995年以後,因滑坡出現斷道年均50天以上。

爸爸年輕時常年跑川藏線搞運輸。當時,他們拉物資從四川雅安走川藏公路入藏,到拉薩需要七天七夜時間,路上還得在兵站住上幾個晚上,這還得是在一年當中交通狀況最好的時候才行。要是遇上大雪、暴雨等惡劣自然天氣或者土石流、滑坡等自然災害時,那基本就沒個準了,不僅有被堵在路上的可能,關鍵還很危險,經過72道拐、102滑坡群、通麥天險等路段,都是險象環生、驚心動魄。當時由於交通的不便,人員和物資進出西藏都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在拉薩要購買內地的貨物很不方便,品類很少幾乎沒什麼可選性,最明顯的是價格比區外貴得多。

十歲那年,和媽媽雪夜被困唐古拉山口,讓我今生難忘。2000年春節前夕,媽媽準備帶我回四川老家過年,可是當時進出藏航班本來很少,加上臨近年關回內地的人陡然增多,機票非常緊張,就連軍航“老母機”的機票也買不到(當時由於西藏民航運力不足,軍用飛機曾在一段時期經常執行民用運輸任務,執行飛行任務的伊爾76運輸機被戲稱“老母機”)。無奈之下,媽媽和我只能乘坐長途臥鋪大客車走青藏線回內地。大客車從拉薩出發後的第三天半夜三點左右,行至唐古拉山口時,由於天降大雪,天黑路滑,發生了翻車事故,車上好多人受傷,我也受了輕傷。當時無法聯繫救援車輛,前不著村、後不著店,車外氣溫零下二、三十度,大家只能蜷縮在側翻路邊的車內,雖然司機打開暖風,但那一夜徹骨的寒冷和疼痛、黑暗、無助,讓我這個當時還不到十歲的小姑娘刻骨銘心,後來還經常因夢見那個情景而驚醒……

多少年來,由於受自然條件惡劣、經濟基礎薄弱等因素的制約,西藏交通曾長期處於落後狀態。改革開放以來,中央不斷加大對西藏交通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進出藏的交通環境已然得到極大改善。目前,全區已形成以鐵路、公路、航空、郵政等多種運輸方式組成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青藏、川藏公路建成通車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相繼投資數十億元,進行了多次大規模整改。如今全長1156公里的青藏公路拉薩至格爾木段達到國家二級油路標準,行車時間由以往的兩三天縮短為十幾個小時,可以說這是高原“天路”伴隨社會發展的一種質的飛躍。今年春節休假,我和家人自駕走青藏線回內地,一路穿越茫茫的羌塘草原,翻越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還特意在當年翻車的地方停車,給大家講述雪夜被困的情形。不過,覺得兒時的記憶一下子被刷新,在青藏公路上來往穿梭的車輛速度均在百公里左右,平整的路面使駕車的感覺十分愜意。2000年以來,西藏自治區政府加大人力物力投入,著力整治川藏公路危險路段,經過對102滑坡群幾年的全面整治和觀測,這段困擾了西藏交通近半個世紀的“死亡路段”終於“起死回生”,如今天險終於變通途,而且102整改工程已經受了多年雨季的考驗,未發生滑坡、塌方等災害,現已成為川藏路上一處獨特的人文景觀。據新聞報導:截至去年年底,西藏全區公路通車裡程突破9萬公里,其中近5年新增公路通車裡程2.5萬公里,鐵路運營總里程達到954公里,進出藏大通道高等級化步伐加快邁進。

改革開放以來,不僅是公路交通,鐵路交通和航空事業也在西藏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地發展了起來。西藏鐵路建步伐更是不斷加快,先後建成青藏鐵路和拉日鐵路兩大鐵路幹線,通車裡程達到800公里,川藏鐵路正在抓緊修建之中。如今要是“坐上火車去拉薩”,無論從北上廣,還是成都、重慶出發,都只要四十來個小時,蘭州、西寧則只需一天時間。雖然看上去時間仍然不短,但與過去單純依靠公路進藏的線路相比,如今進出西藏已經稱得上舒適和便捷。民用航空領域,西藏先後開闢了國內外航線86條、通航城市47個,形成了以拉薩為中心,輻射周邊大中城市的航線網路。要是乘坐飛機的話,進出西藏更是便捷、相當容易,毫無距離感,可以說“香巴拉並不遙遠!”改革開放幾十年的發展,讓西藏真正建起了一條條天路,讓天塹變成了通途。

西藏交通的變遷,就是西藏發展的縮影。我充分相信也十分期待,在改革開放號角的鼓舞下,西藏交通必將更加便捷,西藏人民的生活必將更加幸福,高原“天路”的騰飛必將推動西藏新的跨越。

《我們一起走過——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觀後感

從1978年到2024年,改革開放40年,我們國家走過來一段不平凡的歲月,國家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國際地位不斷提高。這40年,是跌宕起伏的40年,是一路高歌猛進的40年。四十年的改革與開放,四十年的探索與創新,四十年的繁榮與發展,四十年一代代兒女的不懈努力,成就了今天偉大的中國!讓我們在改革開放40周年中回憶過去,展望未來!

40年時光荏苒,歲月如梭,數不清的第一次,雕刻出嶄新的社會肌理,彰顯了大國榮耀與勇氣。對於一些人來說,那個物質匱乏年代的記憶並未走遠,新的生活已然撲面而來。吃穿住行物質極大豐富、品質極大提高。改革開放對普通民眾的影響是全面的深遠的,普通大眾對改革的感受是生動而具體的,每個人經歷過改革的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感受。

恢復高考、下海創業、南下打工、留學海外、取消農業稅、教育醫療改革,每一次改革都影響和改善著數以億計普通民眾的生活,甚至是命運。仔細想想,這一切都離不開黨和國家的重大會議於決策、決心與舉措——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1979年設立經濟特區、1982年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確立、1984年有計畫的商品經濟提出、1987年“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基本路線提出、1988年“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提出……2024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舉行……事實證明,民之所望,改革所向,每一輪大發展大飛躍,都起始於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突破。

可以說,中國改革的大幕首先從農村拉開,從安徽小崗村18位村民按下包產到戶“紅手印”到設立經濟特區,從開發南方城市到重振東北老工業基地,改革開放是全方位、立體化、全覆蓋的。40年間,從深圳特區“殺出一條血路”到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從雞毛換糖的小個體到世界500強企業,從一顆高鐵螺絲釘也要向國外進口到國產大飛機開出“中國速度”。40年眾志成城、砥礪奮進,人民生活安居樂業,各行各業煥發蓬勃生機。從改革開放第一村,第一屆春晚,第一條高速公路,第一次載人航天,第一艘航空母艦,第一屆國際進口博覽會……這一個個第一,標記了我們40年所走過的路。

40年改革開放歷程啟發我們,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黨和人民事業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面對新時期世界發展大勢,有待繼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眾志成城,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齊心協力,沒有跨不過的溝坎。改革開放刻在中國大地上的,是翻天覆地的變化;刻在人們心裡的,又何嘗不是對祖國的美好祝願,和為祖國未來貢獻智慧與力量的堅定信念!總結好改革開放經驗和啟示,不僅是對40年艱辛探索和實踐的最好慶祝,而且能為新時代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提供強大動力。”回望過往,珍惜當下,開創未來,我們的改革開放事業必然成功,也一定能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