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吳老師觀後感1000字兩篇

《大吳老師》講述了大吳老師一生甘於清貧、注重名節,對自己和家人都嚴格要求,從不用教師的職位謀取私利,50多年來無怨無悔,辛勤耕耘的故事。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吳老師觀後感,字數在1000字左右,共兩篇。

大吳老師觀後感1000字

教書育人是愛的事業,關愛學生是教師的責任。在第31屆教師節來臨之際,我們開展觀看淮劇《大吳老師》學習活動,學習身邊典型,使我們增強了責任意識,自覺提升教育水平,此次觀看,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吳永祥老師是上海閘北區人,1960年於上海師院數學專科畢業後,來到山陽中學,默默耕耘、無私奉獻。他在三尺講壇上施展自己的才華和智慧。

觀看淮劇《大吳老師》,我有三點深刻體會:第一,有愛就有教育。師愛是師德的靈魂。優秀教師共同的特點是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教育、熱愛學生。“一切為了學生,把愛獻給學生的”。人民教師使命崇高,責任重大。吳永祥老師以他無私奉獻的實際行動,昭示了教師職業的神聖和偉大,詮釋了愛的教育的真諦和對事業的貢獻。

第二,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隊伍是發展教育事業的決定性因素,必須全心全意地依靠人民教師隊伍,必須堅定不移地建設好人民教師隊伍。吳永祥老師的感人事跡告訴我們,我們的教師隊伍是一支可信賴的隊伍,是一支能戰鬥的隊伍,是一支關鍵時刻經得起考驗的隊伍。教師工作是平凡的,每天都在做著一件又一件平凡的事情,然而這些事情卻連著千家萬戶,連著祖國的未來。老師們不僅能夠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耕耘,敬業奉獻,作出不平凡的光輝業績,沒有廣大教師的艱苦奮鬥和獻身精神,就沒有教育事業的今天,就沒有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長。

第三,師德在我們教師隊伍建設中應占首位。學高為師,德高為范。師德是教師最重要的素質。“人民教師”四個字的真正含義,,就是由這些普普通通教師生動、真實、完整的詮釋出來。“人民教師”就是一種責任,一種樂於奉獻、勇於承擔的精神,如同一支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我會以吳永祥教師為榜樣,滿腔熱情地投入到自己的本職工作上,在平凡的崗位上銳意進取,做到無愧於黨和無愧於人民的一名平凡的人民教師。作為老師,我敬佩他的為人,敬佩他為教育事業獻身的精神。通過學習吳永祥教師的事跡,我進一步體會到,在教育教學中,尊重學生,是我們老師必備的道德要求,尊重學生人格,友好的對待他們,要尊重他們,寬容他們的過失,多和他們交流,多鼓勵和表揚他們,要尊重他們,寬容他們的過失,當學生有不足時,多給予激勵和讚美,對學生精心呵護,尊重學生人格,善待、寬容、理解每一個學生,讓他們感受到學校生活的開心和幸福。

此劇以吳永祥真實事跡,藝術化的表現了他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師德情操、無私的奉獻精神,感人至深,催人奮進。

我要學習吳永祥以學生為動力,我深知教師不僅是一份職業,同時是一份責任。我們不是傳授知識的機器,在講授知識的時候還要注意學生的身體及心理的發展,關愛學生,關心學生。

大吳老師觀後感1000字

說實在話,好久不看戲曲了,一是因為有了電視,電視上看看戲曲很方便,二是因為有了網際網路,電腦上下載也是舉手之勞。

這次,金山區教育局組織我們學校全體教職工參加戲曲音樂劇《大吳老師》首演式,非常榮幸,說是政治任務,已年過半百的我,對單位給的任務,三十五年來從不懈怠,這次也不例外,20xx年8月26日下午首演式,我和其他教職工提早來到新落成的金山區文化館觀看戲曲音樂劇《大吳老師》,新落成的金山區文化館,我還沒有進去過呢,趁這次機會,參觀參觀“金山區文化館”。我找到座位坐下後,打量一下四周,還真氣派,覺得新落成的金山區文化館真不錯。

不久,首演式開始了,我和其他觀眾一起聚精會神地觀看。

該劇講述了上世紀六十年代,年輕的吳永祥從上海師範學院畢業,離開市區的家,被分配到遠郊松江縣(現為金山區)山陽中學當老師,懷著美好憧憬的他,到了山陽便受到打擊:破舊的茅屋、坑窪的操場……最令他失落的是,學生經常缺課或失學。誰都沒想到,擅長音樂的吳永祥,用音樂把學生們帶回課堂,山陽鎮居民幾代人都是他的學生。如今山陽中學已成為全國素質教育示範學校和全國藝術教育先進學校,山陽鎮也因為大吳老師培育了一批批農村文藝骨幹而成為全國著名的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他自己卻清貧一生,76歲還被山陽中學特聘為鄉村學校輔導員。

這部戲曲音樂劇對我來說不僅僅是視覺和聽覺上的震撼,更是心靈上的衝擊,我看到了一個大寫的人,一個教師的楷模,一個為了鄉村孩子甘願奉獻一輩子的教師的光輝形象。

《大吳老師》最感人的是,大吳老師一生甘於清貧、注重名節,對自己和家人都嚴格要求,從不用教師的職位謀取私利,50多年來無怨無悔,辛勤耕耘。大吳老師就是辛勤的園丁,就是一位“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鄉村教育)消得人憔悴”的優秀教師的典型。“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用她來比喻一個大吳老師為教育事業堅韌不拔、百折不撓,不怕艱難險阻,不惜殫精竭慮,淡泊名利,艱苦奮鬥的獻身精神,最恰當不過了。

聯想到我自己,一個人民教師,一個黨員幹部,我究竟做得怎樣?有大吳老師的寬闊胸懷嗎?有大吳老師的獻身精神嗎?有大吳老師的畢生追求嗎?我也曾主動報名去祖國西南邊陲——雲南省思茅市墨江哈尼族自治縣支教,我也三十五年奮鬥在艱苦的農村教育的園地上,但比起大吳老師來,又算得了什麼?

思前想後,我覺得我們該如何做呢?有對聯雲——

一支粉筆,兩袖清風,三尺講台,四季晴雨,加上五臟六肺七嘴八舌九思十霜,教必有方,滴滴汗水誠滋桃李芳天下。

十卷詩賦,九章勾股,八索文史,七緯地理,連同六藝五經四書三字兩雅一心,誨人不倦,點點心血勤育英才澤神州。

這就是我這次觀看戲曲音樂劇《大吳老師》的一點膚淺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