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個人的習慣與修養

習慣是一個人在長時間的生活、學習、工作中積累、養成的一種行為方式,而修養是指一個人的科學文化知識、藝術、思想等方面所達到的一個水平。習慣有好壞之分,但是修養卻沒有高低之別習慣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經歷人、事、物。而修養卻是個人魅力的展示

在日常生活中,會常常發現身邊的人表面看上去文質彬彬,溫文爾雅,卻會在公共場合內做出不符合外表的事情——隨地吐痰,亂丟垃圾,滿口髒話。而且大言不慚的解釋到已經習慣了。而有的人看上去衣著樸素,低調行事,反而時時刻刻都在關心著他人,儘自己最大的能力幫助他人,乃至把社會國家的利益放在首位,有人說這樣的人傻,他們只是簡單的說一聲,我習慣了。同樣擁有著自己認為已經改不掉的習慣,卻對他人產生了不同的影響,也就是說習慣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導致了人與人之間修養的差別。

修養常常被人們和個人的文化水平聯繫在一起,有文化氣息的人,談吐舉止中,自然地流露出一種高雅之氣。古人形容一個世代文人之家為書香門第,事實上,即使在屋裡堆再多的書,門是絕不可能透露出書香之氣的。真正能讓他人感受到那種濃濃的書香氣息的是人,只有人才能在那種舉首投足之間就閃現出修養這兩個字。

一個人養成一個習慣很容易,正所謂重複很容易,改變很難,重複的去做一件事自然而然的也就養成了習慣。但是想變成一個有修養的人確實很難的,那不是簡簡單單的重複,而是不斷的改變。

習慣很容易,修養很難。習慣可以是一個人依賴著自己的惰性而養成的,但是修養確實克制著自己的惰性而練就的。要成為一個有修養的人,就應該養成習慣,一個良好的習慣,將知識、藝術以及自己的個性融入到習慣當中,不斷地改變,通俗的說,這就是一個修煉的過程,人性的懶惰,人性的自私是需要頑強的毅力,高尚的品質才能克服的。

將習慣延續,養成良好的習慣,並且感染身邊的朋友,修養也就會自然而然的體現在每個人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