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壞習慣作文

第一篇:我有一個壞習慣

人無完人,日常生活中的行為變為習慣,習慣養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如果不將壞習慣改正,必將帶到社會上去,給你的一生帶來不良影響。

每天早晨,我們都要進行晨讀,為的是在閱讀中更好地了解文章的內涵。我最討厭晨讀了,這會讓我感到厭煩,因此總是心不在焉,雖然人挺得直直的,兩眼目不轉睛地盯著書,一副一本正經的樣子,嘴巴不停地動,可是,心裡卻滿不在乎,想到別處去了:放假到世界去旅遊;星期天和同學開開心心地玩;到地心旅行碰見了火星人;我們在學校未來的伸縮操場盡情地蹦蹦跳跳……盡做白日夢,所以,大略了解文章的觀點,但細節卻忽略了。有時,老師讀了一段,讓我接下面內容,我總不知所措,回答不上來。

每一天,老師布置給我們的任務多種多樣,然而我們很難一件件有序地完成。特別在寫家庭作業時最糟糕!巧得很,在我寫家庭作業時精彩的電視節目接連不斷地上映,真讓人目不暇接,我被電視迷住了,本想靜下心來寫作業,可一想到那扣人心弦的電視節目,就令我心亂如麻,就給自己找了個理由:電視那么好看,錯過了豈不可惜?再說了,看電視也有許多好處的麻!既可開闊實視野,又……我不知所措,不知是先寫作業還是先看電視,寫完了作業,那接踵而來的電視節目都結束了;而先看電視又會耽誤學習,完成不了作業,又得吃頓“竹筍烤肉”。所以,我乾脆“一口吃個麻花”:一邊看一邊寫,這不就“一舉兩得”了嘛!於是,我常常邊看電視邊寫作業,因而,我能看到的是斷斷續續的節目畫面,更嚴重的是,往往30分鐘的作業,卻花上兩個鐘頭甚至更長的時間,且做題慢,效率低,錯誤多,一塌糊塗。

我簡直是毛病纏身啊!如果不改掉這個壞習慣,那後果真是不堪構想。荀子曾說:“耳不能兩聽而聰。”不錯的,一心二用,就會一事無成。要想成為一個循規蹈矩的人,改掉這做事拖拖拉拉、一心二用的壞習慣,非下苦功不可!因此,我給自己定下一條規定:無論是讀書還是做其他事情,都給自己定個目標,以目標約束自己的胡思亂想,在讀書時作到思想跟著內容走,思維跟著老師的講課思路轉;有計畫、有規律有秩序地做事情,不要因其他因素的干擾而亂了陣腳,而要專心致志,全力以赴地做好第一件事再做第二件事,做到一心而不二用;並持之以恆地按照這規定去做,去約束自己,最後我自己鍛造成了一個辦事果斷高效、思維敏捷 、邏輯性強的好學生。

我知道,世界上有兩種人:空想家和行動者。行動,就是鎖定目標後,全力以赴地完成任務。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做行動者,發揚優點,改掉自身的壞習慣,以優良的習慣、堅強的意志、美好的秉性點亮心中的燈,起航吧!

第二篇:我有一個壞習慣

我有一個壞習慣,那就是膽小。不信?那我就給你講一件事吧!

一次,爸爸媽媽有事,出差去了,留著我一個人在家。雖然還是五點半鐘,但我還是怕的要命。“咚咚咚”突然,我聽到我聽見門外有點聲音。“不是小偷吧?”我害怕地想。我躡手躡腳地走到門邊,通過門上的貓眼向外看,唉,原來是樓上的人在下樓呀!真是虛驚一場。“嚇死我了!”我心裡的一塊大石頭總算落了地。我坐到沙發上,打開電視,呀!!!電視裡正在放鬼片!!!而且現在正好還是鬼出場呢!“啊!!!”我大叫一聲,縮成一團,閉上眼睛不敢看。我忽然想到了什麼,抓起身邊的遙控器一陣亂按。“送禮就送腦白筋……”我停下來時聽到了腦白筋的廣告。“嚇、嚇、嚇死人了。”我喘著氣小聲說。當我使我的心不再做劇烈運動後,拿起遙控器到少兒頻道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有人嗎?”門外有聲音。我的心又跳起了繩。我思索著:怎么辦?3秒後,我想到了書上的辦法。我把電視聲音開到最大,把麻將倒到桌上,使勁搓起來。“來來,大伙兒使勁搓,今天我們玩個痛快!”我學著媽媽的聲音說。“喂喂,你們別太吵了啊!我們也要玩呢!二筒和!”我又學著爸爸的聲音說。“喂喂,你們那么多人怎么沒人開門?我是收電費的!”“哎,原來是收電費的啊!不過還是小心為好。”我想。“喔,”我又學著外公的聲音說,“多少錢?”“一百五十!”顯然收電費的人不耐煩了。我一溜煙跑到媽媽的房間,從柜子里拿出錢,從門縫塞出去。“搞什麼,居然不開門!”錢被抽出去後我聽他嘀咕道。我繼續看電視。“呀,8點了!”我突然看鐘,嚇了一跳。我連忙跑到臥室,拿好睡衣跑進了浴室。我把燈、浴霸都開了——害怕嘛!不過,嘻嘻,電錶可是像電風扇一樣喲!

洗完澡,我回到床上,打開燈,躺下來,唉,開著燈,我實在無法入睡。我只好關上燈,喔,天,我的腦子裡浮現出各種 妖魔鬼怪的形象。我緊閉眼睛,使勁想:沒鬼的,沒鬼的啪”不知什麼東西響了一下。我縮進被子裡,哆嗦個不停。過了好一會兒,沒什麼動靜我才爬了起來,用枕頭邊的“武器”——手電筒一照,原來是桌上的書掉到地上了。我關上手電筒,躺好,慢慢睡了。

第二天,爸爸媽媽回來了,他們誇我改了本性,變膽大了。可他們哪知道昨天發生的事呀!直到現在我還是膽小。唉,我真希望我能膽大些呀

第三篇:我有一個壞習慣

我有一個壞習慣,就是我已經這么大了,還什麼事都依賴爸爸。特別學習上,有一點不會的地方就要爸爸幫助解決。  

上國小三年級的時候,數學學習開始有些難了。我經常有些題目不會做,於是就問爸爸。爸爸總是先給我一些提示,如果我還是不會做,他就乾脆把結果直接告訴我,還告訴我應該怎樣一步一步的做出來。就這樣,我一有不會就問他,他有時也懶得給我講那么多,就直接告訴怎樣做。時間久了,我已經養成了依賴爸爸的習慣。有時爸爸不在家,我寧願等幾個小時,都懶得自己動腦經去思考題了。  

這樣下去的壞處馬上就顯現出來了。一次數學單元測驗,前面的計算題和式子題都不太難,所以我做起來幾乎沒停下筆。可是做到套用題時,每做一題我都要經過艱苦的思考,才能勉強做出來,還不知道對不對。做到倒數第二題的時候,我無論如何想不起該怎樣做,隱隱約約覺得做過類似的題,但就是不知是怎樣做出來的,因為那是爸爸教我做出來的。可這是考試呀,老爸怎么可能來幫我呢?我的腦子裡一片空白。

“叮鈴鈴”,下課鈴響了,我急急忙忙的寫完最後兩題,不知道自己在卷子上寫了些什麼。當把所有題目做完後,我的手心裡已經被汗水濕透了。

我這個學習上依賴爸爸的壞習慣,給我的學習帶來了不小的麻煩。因為我缺乏獨立思考的好習慣,只要到考試,就束手無策。原來比我的成績差一些的同學,一個個都超過了我。唉,我真是恨死我了。

六年的國小快結束了,我決定一定要改掉依賴爸爸這個壞習慣,學會獨立思考,獨立完成作業。以新的學習態度去迎接中學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