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國慶節作文600字:民族傳統的繼承

國慶節作文

一個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是對民族傳統的繼承。要不斷適應時代的需要,使歷史與現實相聯,使民族精神真正體現傳統精神和時代精神。

民族精神“重在弘揚”、“重在培育”,但在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過程中尤其要處理好繼承和創新的關係。繼承是前提,創新才是根本,是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永恆動力。作為一個民族的精神支柱,僅有歷史的傳承是遠遠不夠的。惟有創新,才能發展;惟有創新,才能不朽。歷史沒有止步,創新就不應該停止,民族精神也就不會終結。中華民族精神是與時俱進的精神,是歷史性和時代性的統一,繼承與創新的統一。它始終是發展的、前進的。在我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每一個重要歷史關頭,都會孕育出新的民族精神。

我國素以“文明古國”、“禮儀之邦”著稱於世。我國的禮儀文化從古至今,代代相傳,並且不斷地發揚光大。而我國的人民歷來重視道德修養和文明禮貌,悠久的傳統美德在我們身上一一體現。然而作為一個素質高、有教養的現代文明人,就必須具有良好的文明禮儀,來繼承中華人民的傳統。

在日常生活中,文明禮儀是無處不在的,有很多的榜樣值得我們學習,只要我們去觀察就會發現。文明禮儀不僅指的是行為,還有儀態、語言等等,這都是表現個人禮貌的一部分。在生活中,有許多舉手之勞都是養成文明的習慣:撿起一張不起眼的紙屑、隨手關燈、遵守交通規則、幫助他人……都是文明禮儀的表現。而我也體會到了禮儀的重要性。

上一個周末,我從書城回家的時候去坐了捷運,我沒有帶交通卡,只好去買票。大概是因為周末的關係吧,自動售票機這裡排著長龍,我站到一個隊伍後面開始了漫長的等待。終於,輪到我了,我選好目的地,把紙幣塞進去,卻發現怎么也塞不進去。重複了幾遍,我才發現原來這台機器只收硬幣,可是我又沒有零錢。唉,隊白排了,剛這么想,就傳來一個聲音:“給你零錢,快買票吧。”我回頭一看,發現是個阿姨,他手裡放著幾個硬幣正遞向我。我有點不知所措,因為這是個陌生人,但是她卻幫助了我,我很感動:“謝謝。”“沒關係,下次記得看清楚喔,不然可就白排隊了。”她對我微笑著說。

人真的很多,我好不容易才擠進捷運裡面,剛站好,捷運就迫不及待地開動了,我一個沒站穩就快摔倒地上。完蛋了,我閉眼等待迎接疼痛的到來。咦?竟然沒事!原來是旁邊有好心人扶住了我,沒想到在這么擠的捷運上還會有人幫助我,我心裡暖暖的:“謝謝你。”“不客氣,小事而已。”他露出大大的笑臉。

這不就是我們文明禮儀的體現嗎?在幫助他人和接受幫助時,一聲“謝謝。”一聲“不客氣。”不正是禮貌用語最好的體現嗎?所以,讓文明禮儀成為自己生活的習慣,用一句短短的問候語或禮貌用語,就能換來微笑,換來感動,難道不好嗎?

繼承民族精神,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我期盼已久的國慶終於來臨了。媽媽幫我邀請到了我的好友一起去從沒去過的“寶桑園”。

我們乘旅遊車來到“寶桑園”後,首先參觀了“蠶絲文化長廊”。了解蠶的一生。然後遊玩了水上樂園,如潛水捉魚,水上“波波球”等。

“蠶絲文化長廊”中有蠶的標本,介紹了蠶的一生。蠶的一生給我們講的是從蠶蛾→蟻蠶→白白胖胖的幼蟲→五顏六色的蠶繭→蠶蛹,最後又回到蠶蛾的生長過程。蠶繭上的絲是最上等的紡織材料,蠶蛹是營養豐富的食品,蠶的一生都是寶(蠶的每一個生長階段都在有各自不同的價值),奉獻給人類。我也要向蠶一樣為人類做出貢獻。

水上樂園裡才叫刺激。要在水上走搖搖晃晃的木橋到達另一端,再抓住在水面上搖擺的繩索像猴子盪鞦韆那樣盪到另一端,如果力量不夠,盪不到對岸,就將落入水中。我盪了兩次都沒能成功,儘管完全掉入水池,卻開心極了。

淺水捉魚,在一個大水池中(水深沒過我的膝),盡情捉魚。魚不僅游得快而且身體滑溜,我和好友一起用小漁網,捉了好半天,也才捉到兩條小魚。後來,我們不忍心還是把它們放回了大水池中。

水上“波波球”是世界上最風靡的水上玩具。可以讓人感覺到初次在太空行走般的樂趣,就像蹦蹦床一樣,想站都站不起來。我更想嘗試大人們玩的陸地“波波球”。可我的自我保護能力還不夠強,只好先放棄了。

今天,我和好友不僅玩得非常高興,而且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知識,鍛鍊了意志,真是太有意義了。當我們告別“寶桑園”的時候,我心想:如果能延長一些時間,或再重遊一次,該有多開心呀!

“國慶”一詞,本指國家喜慶之事,最早見於西晉。西晉的文學家陸機在《五等諸侯論》一文中就曾有“國慶獨饗其利,主憂莫與其害”的記載。我國封建時代國家喜慶的大事,莫大過於帝王的登基、誕辰(清朝稱皇帝的生日為萬歲節)等。因而我國古代把皇帝即位、誕辰稱為“國慶”。今天則稱國家建立的紀念日為國慶。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國成立的紀念日。這裡應該說明一點,在許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廣場舉行了有數十萬軍民參加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為開國大典,其實,人們頭腦中的這一印象並不準確。因為,1949年10月1日在******廣場舉行的典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開國大典。實際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也就是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早在當年10月1日之前一個星期就已經宣布過了。當時也不叫“開國大典”,而是稱作“開國盛典”。時間是1949年9月21日。這一天,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主任毛澤東在政協第一屆會議上所致的開幕詞中就已經宣告了新中國的誕生。

那么10月1日的國慶又是怎么回事呢?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許廣平發言說:“馬敘倫委員請假不能來,他托我來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應有國慶日,所以希望本會決定把10月1日定為國慶日。”毛澤東說“我們應作一提議,向政府建議,由政府決定。”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的決議》,規定每年10月1日為國慶日,並以這一天作為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日子。從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為我國各族人民隆重歡慶的節日了。

國慶節作文

今天一大早,我興致勃勃地來到學校,發現今天我們班的同學都穿著嶄新的校服。一會兒,老師走進教室,她為了讓我們取得更好的成績,便讓我們再把歌唱一下,然後,她把不對的地方指出來,叫我們比賽的時候注意一下。

大約八點半時候,全校同學都拿著椅子陸續來到操場,坐了下來。然後又來了一大群前來觀看的家長,把寬闊的操場擠的水泄不通。

活動開始了,校長大步走上台說:“大合唱比賽現在開始。”首先是低年級的同學,他們排著整齊的隊伍走到台前唱歌,你別看低年級同學小,可他們唱的一板一眼。我們聽著不禁想:我們一定要默默的加油,超過他們。然後輪到我們中處年級組唱。我們信心十足的走到台前,音樂響起來了,我們放開歌喉大聲歌唱。最後是高年級學生,他們雄赳赳氣昂昂的走上台,他們唱的聲音哄亮,十分動聽,臉上露出得意的神情,我想你們得意什麼,我們唱得比你們好多了。

在美妙的歌聲中歌唱比賽結束了,我們只好依依不捨的離開操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