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應有責任心

凡人無論做什麼事,若是沒有責任心,必定是做不好的。因為“天下無難事”,只要有“有心人”;並不是說一件事,只要用心去做就不難,所以責任心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要怎樣才算是有責任心呢?就是要各人在自己的任務里竭盡其心力。譬如我是一個讀書的,就要將我所學,完全拿出來適用於社會;或置身軍界,或從事教育,都要不負所職才對。因為不盡職,事絕對做不好。比如一個軍官不理事,那么他手下的兵必定要搗亂;一個教師太懶惰,那么他教的學生必讀不到書。不負責任所生的惡影響,是如何的大啊!堯說:“天下若有一人飢,如己飢;天下如有一人寒,如己寒。”大禹治水,三過其門而不入。他們的責任心是何等的大!我們應該效法古人才是啊!

現在有一些人,簡直以為自己同社會無乾,雖有高深的學問知識,很可以為國家辦事,但他總不肯做事,常常只以獨善其身為本務,自謂“安貧樂道”,“隱士”,高尚之人“。唉!這是只就一方面說。能安貧的人,固是很高尚;但是如果人人都安貧,人人都隱居,國家豈不是沒有做事的人了嗎?做事的人都沒有了,鄰國豈有不來侵擾的嗎?外國的兵來時,又有誰去抵抗呢?其禍之劇烈,真非尋常啊!並且所謂隱士,大多是有學問的人。有學問的人不做事而隱居,並湮沒一生,真是可惜呀!我們求學,就是為的適用;若不用它,又何必下這番工夫去學呢?並且如果賢人不做事,做事的就只有小人了;小人自利私圖,國事必定要弄壞;弄壞了時,徒恨其人之奸,而不知道自己諉卸,自己不為有以致之,真是不知術啊!從前伊尹不是曾經說?余,天民之先覺者,余將以斯道覺斯民也,非余覺之而誰也?”孟子說:“當今之世,捨我其誰也?”這都是惟恐把國事弄壞,以身任國的人。成湯之興,不是伊尹的力嗎?假使伊尹不出仕,成湯興亡尚莫能定,人民將永遠憔悴於桀之虐政下了,這關係真不小啊!

況且人為國家一分子,國乃眾人之結合。國弱就要受他族的欺侮;亡了呢,就要為他國的奴隸了。我們甘願為他們的奴隸嗎?若不願為人之奴隸,何不以我之才來治國呢?若果人人能盡其力以為國,國豈還長長衰弱嗎?

現在社會上做事的人,不過敷衍了事,只要把錢哄得到,何曾真真盡責。所以外國人到我國來,看見我國人遇事推諉的這種舉動,就以為難與其事圖成。唉!我國古人也常以任重道遠的話相告誡、相砥礪,到今天乃為外國人譏笑,真是莫大的恥辱!我們還不奮起、洗去它嗎?要洗去它,就非要人人有責任心不可。青年們呵!趕緊養成你們的責任心呵!

可能由於生活在農村吧,小時候父母的關愛也還算平常,所以以前每次閱讀有關獨生子女嬌生慣養,父母過分溺愛之類的批判文章,也總覺得那離我太遠,而且竟也覺得沒什麼。

後來讀高中了,寄宿在離學校不遠的一處人家,那家人還算敦厚熱情,其中有個約六、七歲的小女兒,全家人幾乎視其為掌中寶,然而其中的苦楚也是道不盡的,至少從旁觀者的角度來說,我是這么認為的。

記得我六七歲的時候,怎么說也能幫父母掃掃地,洗洗碗,偶爾還喂喂豬。而我們這個小公主呢?連盛飯這類小事也得奶奶擔著,甚至還要讓奶奶給一口一口地餵。有時奶奶一點不順她的意,她便大吵大鬧,而且還污言穢語,可那老人家呢?什麼都依著她,偶爾的打罵也是不疼不癢。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我決不會相信現實中還有如此滑稽的一幕。全家人都圍著小公主轉,要吃麵包,爺爺便表現出身先士卒的大氣,我去買,說著便衝出去,那身子骨還真一點也不服老!要吃蘋果,奶奶立馬給撥,後來又改要吃炒飯,母親二話沒說,便奔向廚房。等等這一切,我都看在眼裡,笑在心裡。

但是這一幕幕情景不得不讓我深思,咀嚼。小小年紀便污言穢語,而且對象還是疼愛自己的奶奶,實在令人憤怒!然而退一步想,小公主如此另類的言行難道是憑空而來的嗎!家長在這方面還是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小公主的未來實在令人擔憂,我不知道家長的溺愛最終將把她引向一條什麼樣的路。當然,畢竟人事無常,世事難料,我對小公主的未來也不敢妄加任何悲觀的批判。但是家長的溺愛給孩子造成的不良影響確確實實是不容忽視的。現如今,隨著計畫生育的推廣,獨生子女也越來越多,家長過分的溺愛也幾乎成了中國家庭的一種通病;其顯現出來的一系列的問題也越來越為社會所關注。

我畢竟還是個學生,所以對很多家長的心態表示不解,難道處處依著孩子,順著孩子,實行一切包辦制就是所謂的關愛嗎?我不知道有多少家長真正靜下心來思考過這個問題。現代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普遍偏低已是一個眾所周知的事實。究其緣由,除了如今物質生活提高了,孩子苦難的際遇也少了外,很大程度上還是來自於父母的過分溺愛。試問,成天浸泡在蜜糖里,像躲在窩裡的小鳥,經受不到半點風雨的洗禮,又怎么能練硬自己的翅膀,去迎接更大的挑戰呢?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並不意味著一味地給予,一味地放縱。我覺得作為父母都應該有一點的自省,與其庸俗於溺愛自己的孩子,倒不如想想如何為孩子創造一絲鍛鍊自我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