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第五冊三單元作文:怎樣防止土地荒漠化(2)

事實證明,如果不從環境的角度來管理經濟,經濟成長就面臨著極限。保護環境為的是保證發展,我們需要把人類社會、自然環境和經濟活動作為一個整體統一考慮,注重協調約束各自的行為限度。實行可持續發展戰略是解決環境與發展問題的明智選擇。因此,在制訂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時,要體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想。中國的自然資源,特別是土地資源,已臨近它的“外延”開發極限,隨著人均資源的日益下降,如不致力於“內涵”上的調控,生態環境惡化將最終制約經濟的可持續增長。而且,西部生態環境具有先天的脆弱性。在進行西部大開發時絕不能以生態效益去換取經濟效益。如果不把合理使用資源、保護環境等內容包括在發展目標之內,任何經濟成長都不會持續,任何經濟改革都不會取得真正的成功。

西部生態環境有其本身脆弱的一面,但環境惡化的主要因素是人的經濟活動對環境施加的壓力超越了環境的容忍量。治理土地嚴重退化必須從減輕人對環境的不良影響做起。西部大開發為扭轉土地嚴重退化的局面帶來難得的機遇,各級領導和民眾應徹底轉變觀念,處理好環境治理、土地開發和發展經濟的關係,創造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良好環境。隨著西部大開發的實施,人類經濟活動肯定還要加快。人的因素有兩個截然不同的方向,一是片面追求經濟的高速增長,不顧環境條件和土地容量,任意開發土地資源,擴大耕地面積和牲畜數量,或者不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採取“頭疼治頭,腳疼治腳”的應付態度,而不顧長遠利益,結果必然導致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和土壤鹽鹼化繼續嚴重發展,流沙擴展,水蝕黃土和石灰岩地區的劣地繼續發展,而綠洲地區土壤大片鹽漬化。最終只能退出西部大多數地區;二是自覺地約束自身的行為,把人對生態環境的干擾變成促進生態環境和經濟協調、和諧發展的行為。認真貫徹西部大開發生態建設優先的方針,全面規劃,採取有力的措施治理失衡的環境,使西部的環境達到“山川秀美”。

西部的山川秀美不是“錦秀江南”式的,應當是既有沙漠、戈壁,又有綠洲農業和雪山草地,既有高山大川,又有森林、湖泊、藍天白雲,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生態平衡,經濟發達,社會進步,欣欣向榮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