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寒假作文:魯濱遜漂流記

如果有一天,你飄到了一個荒島上,周圍有各種野獸盯著你,甚至還有土著人。你是否能夠在這個小島上存活27年又75天?聽起來這有點像貝爾的荒野求生。但在笛福的《魯濱遜漂流記》中,這件事就發生在了魯濱遜的身上。

在一次航海事故中,所有水手、乘客都葬身海底或魚腹,只有魯濱遜因為借水衝到了一個孤島上。他從船上、島上找到或製作了自己的工具,在島上生活了整整27年又75天,最終被船隊送回家。

從魯濱遜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種西方人獨有的冒險精神。老舍的《四世同堂》一作中英國府的富善先生說過:中國人缺少冒險精神,這個民族缺少不斷探索的精神。從某一方面上說,中國人的缺少冒險精神可以說是一種愛好和平。中國人善於聽從、順服,而不是被逼急瞭然後起義、革命。而另一方面來說,中國人是一種懦弱。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化沒有教會子孫後代什麼不斷探索、不畏真理。它教會我們的反倒是待人寬容,從謙讓是美德。小背到大的《三字經》第一句就是“人之初,性本善。”而西方人則相反,魯濱遜、哥倫布就是很好的例子。天生的,他們身上有著一種“大無畏”精神。他們喜愛振奮人心的冒險,對於未知的領域敢於探索。我相信,如果中國古人寫了一本類似於《魯濱遜漂流記》的書,那最後“魯濱遜”不是餓死了、病死了就是失去生存的信念腿一蹬——走黃泉路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