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作文:自編文字的故事

商朝時期,每一個公社農民只有通過其所屬的公社才能領到自己的份地。公社所有制分為“公田”和“私田”,“公田”上的收穫物就作為交給地主的賦稅,所以趙岐《孟子注》云:“藉,借也,借民力而耕公田之謂也。”

烈日炎炎,酷暑難耐,商朝的農夫們黝黑乾燥的皮膚上滾下粒粒的汗珠,細瘦的四肢上帶著灼傷,他們耕種的背影在自己分來的田地間來回地穿梭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農民在一天之中馬不停蹄地勞作著,無暇顧及那簡陋的衣衫與耕種的勞累。他們祈禱,希望能有好收成,用來交稅;他們祈禱,希望能有好收成,養活妻兒。

已是正午時分,毒日頭越發肆虐,一陣陣滾滾的熱浪向農民們襲擊而來,猶如刀刮皮膚一般的難受。漸漸地,似乎是老天爺在疼惜農民的勞苦,太陽緩緩地躲進了雲層之後,刺眼的陽光也被遮擋住了,農民們終於緩下了一口氣,舒下心來。

誰知不久,天色越發昏暗,竟有絲絲微風捲起;再接著,四周陰沉沉的一片,烏黑的雲朵壓得農民們透不過氣來,狂風驟虐,似乎在傳達著駭人聽聞的噩耗——要打雷了!農民們剛剛舒緩的心又開始急速地奔跳,緊張和害怕,又開始席捲著他們的心窩,他們站在田頭開始顫慄,不知道下一步該如何應對。

最終,天公不作美,一場暴風雨拉開了序幕:暴雨在一瞬間傾斜而來,狂風怒吼著、咆哮著,天空中黑壓壓的一片。閃電一道道划過天際,隨之而來的是雷鳴轟轟。農民們在風雨中站立著,他們呆滯了——望望那烏雲,看著銀光泛起的閃電,聽著那一聲聲如怒吼一般的雷聲,再蹲下身子,看了看那被驟雨雷擊所侵虐的農作物們。那些農作物早已經被摧打得直不起身子,土地也好似變成了泥漿一般,農作物就傾倒在泥漿土裡,這就是雷的迅猛!

田中一片狼藉,一發不可收拾。

抱怨如何?痛哭如何?咆哮如何?農民要怪罪也只能怪罪那大自然,是它賦予了人間一種喚作“雷”的天氣,可以讓自己辛苦耕種的結果蕩然無存,於是“雷”字的祖先,在當年的甲骨文中就這樣造字成了“ ”——有田、有閃電、有烏雲。

這就是字 ,讓田間的農民悽苦,讓人們震悚,但人們無法迴避它的到來。如今的“雷”也從甲骨文的字逐漸演變成了簡體字的“雷”字——雨中之下有一方塊田地。我想,或許後世的人們認為“雷”帶來驚恐的同時也帶來了滋潤莊稼的福音,尤其在那些乾旱求雨的年代,一聲驚雷讓人們充滿了希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