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和諧相處作文

2.“人各有志”是社會發展的動力。

“人生在世,各有各的活法。有乾公者、有乾私者,有為求名者、有為求利者,還有為求名利雙收者。但無論何人,也許他只能為一,不能為二。如有為二才能者——全才也”。此言即是本人對“人各有志”最樸素的看法。事實上,“人各有志”不僅是客觀存在,而且是社會快速發展的最大動力。因為作為組成社會成員總體的個人而言,無論是自身素質和主觀願望、還是社會需求和客觀能力,都不可能容許大家同乾一種職業,而是既需要政治家,又需要科學家;即需要工人和農民,也需要元帥和士兵...總之,社會的需求決定了人們應該各有志向、各有特長。因為只有如此,組成我們這個社會的方方面面才會同時發展。而問題恰出在“為官者”與“為民者”的社會地位差異性太大。比如同是同級別的兩個公務員,就因甲是上司、乙是下屬,所以在他們每天下班回家時,甲總是被專車接回家或因有飯局而很風光的離開了上班的地方。而這個下屬還是天天如此的騎著他的腳踏車回家吃飯。這算正常工作中的職位差異,人們都已看怪不怪了;尤其是那些當官“不為民、專為己”的貪官,他們不僅社會地位高,而且因其“灰色收入”多而更加膨脹了其貪圖更高層次榮華富貴的欲望。這種人雖然人數不多,但他們對國家機器的危害巨大,特別是那些具有執掌一縣、一省甚至國家級權力的官員,他們搞腐敗的危害將是更具禍國殃民性的。因此,只有遏制和根治腐敗勢力,才能形成“為官為民兩相宜”的社會氛圍。因為只有如此,才能促使每個社會成員在不同工作崗位上自覺自愿地為社會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3.努力創造“人與人和諧相處”的社會環境

有人曾將我國盛世時代的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關係喻為“父子”關係,這種比喻雖然帶有濃厚的封建傳統色彩,但也表達了人民對那些確實能“愛民如子”執政者行為的褒揚心聲。當然“父子關係”並不表示不發生矛盾,問題是作為一個國家的執政者,究竟如何面對和解決這些矛盾才是最為關鍵的問題。值得欣慰的是:作為執政的中國共產黨人,在經過長達近一個世紀的艱難探索,終於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那就是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那么科學發展觀的內涵是什麼呢?本人理解就是強調人的重要性;強調人格的平等性;強調平民文化;強調要把中國建設成為讓全體人民共同享受改革開放文明成果的新中國,而非“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醜陋舊中國。

當然隨著鄧小平關於“讓一部人先富起來”政策的實施,30年來,在我國確有一部分人依靠國家政策的寬鬆,個人的勤奮、智慧和能力而率先富裕了!也確實形成我國一定範圍內的貧富差距拉大現象。但話分兩頭說,在30年前的過去,大家都很窮;而現在是不僅大家都不很窮,而且產生了一個比較富裕的新興社會階層。在此情況下,國家發出了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開放文明成果的號召,同時相繼制定了涉及改善農村、城市低收入階層收入等許多新政策,實際上就是在調整30年來改革開放政策實施中存在的一些不適合經濟基礎的上層建築。對此,以xx同志為總書記的中國共產黨人審時度勢,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等理論的指導下,提出了科學發展這個最符合當代中國現實的新理論。為解決我國當前和今後相當時間內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存在的新問題找到了新理論依據。對學習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問題,本人認為,必須緊密結合我國改革開放面臨的如下新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