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和諧為話題的作文範文

和諧,是我國傳統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觀念,是事物存在的最佳狀態,也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共同特點。下面是小編分享的以和諧為話題的作文範文,一起來看一下吧。

篇一:和諧

白晝,一天比一天長。天氣更加炎熱起來。 鄰居家陽台上的貓咪總在懶洋洋地睡覺,只有麻雀飛過時,紙片般的耳朵才會不易察覺地微微轉動。 我坐在凳子上,看看不遠處的一群麻雀興奮地在一棵樹上蹦來蹦去。

麻雀已經要這裡度過了半輩子,它們熟悉這裡的一切。因此,它們敢在每戶人家的陽台上留下斑斑點點,更敢在人類面前大搖大擺。

暖風吹過,貓咪的鬍鬚微微顫動。麻雀像得過了口令似的一下子飛起,又落在屋頂上,遠遠望去,它們隱沒在藍天白雲下,成了一些小黑點。 傍晚,涼風習習,帶走了一天的焦慮和煩惱。

貓咪安靜地會在石凳上,為自己梳妝打扮。它輕盈地拾起一隻爪子,舌頭舔過光滑如絲的皮毛,一下一下,小巧的腦袋隨之一動一動,那么認真。它專心致志地做著自己的事,仿佛忘記了時間。

篇二:和諧

大漠西風,如血殘陽。

我欲重拾舊日的繁華,卻只捧得黃沙滿地揚。沉睡千年的樓蘭新娘,你可曾想到家鄉如今竟這般模樣。絲綢古道的駝鈴聲,依舊在風中飄蕩;只是那盛極一時的樓蘭古城,不知飄向何方。

殘垣上的瓦片,你能否告訴我,黃沙吹盡處,還有沒有夢的家鄉;羅布泊的胡楊,你能否告訴我,湖水褪盡處,還有沒有魚兒徜徉。吹盡黃沙始得金?我卻只看到滿目悲傷!

和諧,在千年的嘆息中變的沉重而蒼涼。

喜馬拉雅千年不化的冰雪,凍不住小橋流水的江南水鄉;日月潭的粼粼波光,掀不起八百里洞庭些許風浪;秦始皇的鐵蒺藜,絆不了千年東流的萬里長江;成吉思汗的金戈鐵馬,踏不住喧囂都市的熙熙攘攘……

世間的一切就這么和諧的存在著,卻是萬物之靈的人類,給了和諧她本不該有的創傷。亂砍濫伐,獲得暫時的炊煙裊裊,玉裹廳堂,最終卻只落得綠色盡失,黃沙猖狂。

樓蘭一夢,刺痛了多少中華兒女的心房!漸漸褪去的羅布泊,是否還在懷念那好山好水好風光?斷壁殘垣,怎道明月半牆;枯枝白骨,卻話意灰心涼。揮之不去,總是無限感傷。

水流雲散,物是人非,歷史總會帶給我們或美或醜的遐想,但那畢竟也只是遐想;當前的我們,面對的不是塵沙漫窗,黑風卷揚,而只是我們親手栽下還沒發芽的禍秧。在我們倡導建立和諧社會的同時,跟自然建立和諧關係是不是也該想想?

沒有和自然的和諧關係,我們就不會有秦俑漢陶,晉寺唐裝,因為一切都會在不和諧中不知去向。然而世到如今,我們卻在生生刺傷這賜予我們太多的親娘。我們的行為,無異於兔死狗烹,鳥盡弓藏。

樓蘭,已在千年長史中灰飛湮滅,只留下一段苦澀讓後人品嘗。我們,卻在不知不覺中走進了千年之前的死巷,它深邃地讓人迷失方向。迷途知返吧,一切為時未晚;保護環境吧,不要再有樓蘭之殤。

樓蘭新娘嘴角的弧線,還在講述千年之前的繁華故鄉;樓蘭遺蹟的古道西風,吹不盡千年悲涼。

我抬頭,明月當空,大漠依舊滄桑。

篇三:說和諧

一支紅梅,獨立寒冬,美在它的傲雪,美在它增添了風景的內容。

一隻雄鷹,直衝雲霄,美在它的勇猛,美在它劃破了蒼穹的寂靜。

它們之所以美,是因為與自然天衣無縫地融合在了一起,恰到好處地使生命與自然相得益彰。它們美得和諧,美得永恆。

其實自然界處處綻放著和諧帶來的光彩。浮雲掠過天空,排遣了天空的空蕩,拓展了浮雲的空間;百合綻放于山谷,增添了山谷的生機,彌散了百合的幽香;鳥兒築巢於大樹,煥發了大樹的活力,鳥兒獲得了快樂的天堂。天地萬物都以不同的丰姿勾勒出自然界的和諧畫面,讓每個生靈都不會感到孤獨,因為它是與整個大自然相融的。和諧讓美麗的自然永駐。

物猶如此,何況人呢?

人是自然的主宰,和諧的人倫光輝在他們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田間耕作的農民、車間忙碌的工人、醫院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學堂講授知識的人類工程師……不同的崗位,不同的價值,但正是這些不同的價值凝聚成一種力量——整個社會得以和諧運轉。和諧是父母一輩子操勞而累彎的脊柱所形成的一道弧線,像彩虹橋一樣美麗;和諧是教師為傳播文明嘔心瀝血所滴落的汗水,像露珠一樣晶瑩;和諧是戰士為保衛祖國灑下的一腔熱血,像晚霞一樣艷麗……和諧是寬容,和諧是理解,和諧在人類文明中處處閃耀著光芒。

和諧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小到人與人,大到國與國,只有構建和諧才能求得發展。我們不也在積極構建和諧社會嗎?xx指出,實現社會和諧,建設美好社會,始終是人類孜孜以求的一個社會理想,也是包括中國共產黨在內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不懈追求的一個社會理想。根據新世紀新階段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要求和社會出現的新趨勢新特點,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

和諧之美,美之和諧,願和諧充滿人間!

篇四:和諧的色彩

生活,就是一塊調色板,正是因為有了種種神奇而美麗的色彩,才會變得五彩斑斕,絢麗多姿。

黃色:溫馨

家庭,總是充滿著親情的溫馨,而親情用金黃色來代表是最好不過了,因為她是陽光,時刻照耀著我,關懷著我。

每天放學回家,媽媽會立刻迎過來替我拿下書包,我放下重負,挺直了腰,深吸一口飯菜的香氣,然後坐到桌旁,爸爸則會用那寬大的手撫摸著我的頭,問我,今天過得怎么樣,學習還緊張嗎,不要有太大的壓力喔……此時,我會把心裡話都吐出來,快樂與他們共享,煩惱與他們分擔。吃完一頓飯,總會覺得神清氣爽,又充滿了活力。這就是來自親情的力量,人不管在哪裡,只要想想在家裡那和諧的氣氛,一家人的其樂融融,總會覺得溫暖、甜蜜,舒心的笑容蕩漾在臉上。

藍色:幽默

班級,是一灣藍色的海洋,每個成員就是那浪花朵朵。如果你問哪個班級的老師最幽默,他一定會毫不猶豫地說是A班,再問問哪個班級的師生關係最融洽,那一定還是A班,為什麼?你別不信哪,聽我說說你就明白啦。

6月15日19點,初三A班,化學複習課。Y老師站在講台上,額頭在日光燈照耀下閃閃發亮:“上課!”“起立!”“請坐!同學們,這是今天最後一節課,來點兒激情,配合一下,好不

好?”“好!”大氣有氣無力。Y老師打開課本,向講台下掃了一眼,發現B同學還在睡覺,於是他伸長脖子,鼓起腮幫,眼睛瞪得又大又圓,目光射向那個同學:“同學們,化學和生物聯繫是非常緊密的,經常打瞌睡的人是缺少維生素ABCDEF……”“哈哈哈——”全班哄堂大笑,那個睡覺的同學也醒了過來,不好意思地笑了。

就在這輕鬆活潑的課堂上,同學們更好地接受了知識,師生之間的和諧相處真是美妙。

紅色:團結

我們班風是全年級最好的,自習課上,同學們屏氣凝神,不發出一點兒聲音;下課了,熱烈的討論聲此起彼伏;大掃除時,你幫我一把,我幫你一把,幹得熱火朝天,衛生流動紅旗在這兒安了家。“嘿,這道題真有難度,誰能幫一把?”立刻就有許多腦袋圍了上去:“同學們,今天是義務服務日,我們都去敬老院吧。”老班一聲招呼,全班積極回響:“這次比賽我們大家一定要力爭第一,為班級爭光!”大家團結一致,共同努力,冠軍就是我們的啦!在這個集體裡,同學們互助共進,協手走向美好未來。

這美麗的色彩,圍繞在和諧的陽光下,迎接燦爛的明天!

篇五:和諧校園

每天,當校園還籠罩在朦朧的晨曦中時,我們就已經背著書包踏進了這個每天呆的時間最多的地方——我們的校園。無論校園中環境多么的優美,我們最關注的當然還是其中同學們的素質。一個漂亮的校園僅僅能讓我們在視覺上覺得舒服,而一個不僅僅擁有優美的環境,也有很好的人文氛圍的校園則能令我們感到身心愉悅。所以,擁有一個和諧的校園,是每一個學生的願望,

創建和諧校園,這並不是一句空話。它需要每一個成員的努力。它需要每個人在每一天的學習生活中都能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都能文明友善。我認為,和諧校園可以體現在師生關係上。一個和諧的校園裡必然有和諧的師生關係。在我看來,和諧的師生關係體現在師生之間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基本準則。只有相互尊重,老師與同學之間才能友好相處。友好相處也正是一個校園和諧的基礎。而有了老師與同學間的相互尊重,做到相互理解也不是難事了。相互理解,就是能夠耐心聽取他人的心聲,能夠換位思考。只有了解了他人的真實想法,才能做到真正的相互理解。相互理解了之後,就能有更好的溝通。這樣,師生之間的距離就會縮短,校園自然就更加和諧了。

和諧校園更體現在每個同學的行為舉止上。在一個和諧的校園內,同學們的舉止一定是文明的。文明的舉止體現在方方面面。比如時刻都能自覺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愛護校園的環境與設施,能約束自己的行為,知道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能在正確的時間裡做正確的事情。而這種文明也體現在語言上。能夠常用禮貌用語,不說髒話,這也是每一個人都應該做到的。文明的行為舉止也體現在其他許多方面。比如犯了錯誤能勇於承認,被別人誤會不衝動,而是心平氣和地解決問題。這些細節都可以體現同學們的素質。如果大部分人都能有文明的舉止,那么那些小部分的舉止並沒有做到很文明的同學也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漸漸改變自己的舉止。這樣,校園中不和諧的現象就會逐漸減少。 創建和諧校園,需要大家齊心協力。如果每個人都能時時注意自己的言行,都能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那么,這樣的校園一定是和諧的,美好的。

篇六:和諧之美

21世紀,人們的生活水平比以前有了明顯的提高,不僅講究物質生活的優越,還要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由此,我們的言行舉止只有跟我們的生活水平互相吻合,才能在全社會形成一種“和諧之美”。 這不,最近有一則在電視上熱播的公益廣告就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灑滿陽光的清晨,有位英俊瀟灑的大哥哥正在晨跑,一路上,他一會兒幫別人撿丟失的東西,並交還失主;一會兒幫助踩三輪車拉貨的老爺爺推車;一會兒又把別人丟棄在路邊的垃圾扔進了垃圾桶里,所有這些,他都是做好事不留名,而且對所有接受過他幫助的人都投以燦爛的微笑,讓大家感受到比陽光還強烈的溫暖,這種溫暖是由心底產生的,讓人感覺是那么的舒暢。 我知道,這則廣告中的大哥哥是我們社會的縮影,他不但外在形象很美,而且內在的修養也很高,正如人們常說的:內外兼修,心靈和他的外表一樣美,給人一種和諧的美感。

日常生活中,也不是處處充滿了和諧的美感。總有個別的不自覺的人看見乾淨整潔的環境不去維護它,反而去破壞它:隨手亂扔垃圾、隨地吐痰等等,一點也不珍惜自己生存的環境以及別人的勞動。 並且,一旦有人這么做了,對一些本來就不太能克制自己行為的人也會跟著效仿,如此一來,我們生活的環境就會越來越差,大家想一想,生活在髒、亂、差的環境中,和生活在一個垃圾堆中有什麼兩樣嗎?家裡面再乾淨,一腳踏出門後,面對滿目的垃圾,再高的物質生活水平又有什麼用呢?

我和媽媽每逢節假日就會出去玩,而每次出去玩都會買吃的東西。以前,媽媽吃完後就喜歡隨手亂扔垃圾,可每到這時,我就會拉著媽媽的衣服,指著馬路上的清潔工說:“媽媽,你看,那些清潔工們每天起早貪黑地工作是為了什麼?為的就是城市能夠乾淨整潔,可是你卻這樣破壞它,你不覺得自己很對不起他們嗎?你常常說要珍惜別人的勞動,我們是不是更應該珍惜清潔工們的勞動呢?”媽媽聽了我的話便會“唰”地一下羞紅了臉,慚愧而又欣喜地撫摸一下我的小臉蛋說:“好孩子,你長大了,懂事了,讓我們一起來保護我們的環境吧!”於是,她就拉著我的手把垃圾撿起扔進了附近的垃圾桶里。看著媽媽美麗的臉龐,再看看我們身邊優美的環境,真的感覺是那么的和諧融洽。 久而久之,我們不僅能自己不亂扔垃圾,而且也會把掉在地上的垃圾撿起扔進垃圾桶里;我們也會在擁擠的公車上讓座給需要幫助的人們,而且我高興地發現,現在在公車上給老弱病殘孕讓座已經成為一種社會風尚,成了人們的自覺行為。更讓我高興的是,每次聽到受到幫助的人說:“謝謝”兩個字的時候,總覺得心裡比吃了蜜還甜,腰也會挺得更直了。

現在我們的生活環境越來越美,人們的穿戴也越來越時尚,關心、愛護別人的人也越來越多了,這樣的社會才會讓我感覺是那么的和諧,那么的優美,那么的溫馨!

篇七:和諧·美

尤愛活力四射的清晨:天邊的霞光,瀰漫著泥土芬芳的空氣席捲大地;晨起的人們,舒展的枝芽,詮釋著一種新的朝氣。沒有太多的張揚,沒有太多的浮華,卻那么沁人心脾——只因為清晨美得和諧!

一、人·自然

人,上帝精心創造的生靈:發達的大腦,豐富的語言,優雅的姿態——這使人類不得不成為自然的主宰。在激流勇進的河岸上,我們架起發電的堤壩;在一望無垠的草原上,我們飼養成群的牛羊;在波瀾不驚的海面上,我們建造高技術含量的鑽井平台……人類恰如其分地利用自然。這一推陳出新的舉動使我們有了豐富的資源,充裕的糧食和衣食無憂的快樂心境。同時,人類也在改造自然,希望她能變得盡善盡美。於是乎,貧瘠的大地上結出累累碩果,乾涸的土地上流淌涓涓細流。自然,無疑是巨大的寶庫,她蘊藏資源,哺育生命。我們,是依賴自然的——再高級的動物也需要強大的庇護者。

在經過人類技術開發的洗禮後,自然愈發體現出自身的價值。她仿佛深諳物極必反的道理,用偶爾的小災小難善意地提醒人類建立科學的發展觀!

因為,進步需要和諧!

二、人·社會

光陰如梭,時至今日,往昔名聲顯赫的古巴比倫文明亦或是古埃及文明轉眼已成我們憑弔歷史的工具。現在的我們,有太多的理想抱負。對於未來,亦有滿腔熱忱和壯志雄心。生活中,有孩子們奮發而上的努力刻苦;生活中,有工人們增多物質儲備的揮汗如雨;生活中,亦有經商者創造財富的盡心盡力……人們在各自的社交圈裡編織著自己的夢,但目標,只有一個:我們要使生活更殷實,社會更繁榮,國家更富強!為了實現理想,無論老幼皆是竭盡全力,各司其職。

社會也在蕩滌著人類的心靈,它讓我們變得成熟。長者告訴我們,社會的奉獻就是歷練,歷練我們每個人的心。它教會我們分辨美醜,明白事理,用真善美的態度對待周遭的一切吧!

因為,發展需要和諧!

三、人·人

人類文明和生產力的進步給我們創造了更多的財富,也帶來了更多的爾虞我詐。商場上,一直流傳“無商不奸”的所謂至理名言佳句;官場上,貪贓枉法始終存在;就連純真的孩子們中間也比以往多了些許猜忌和疑慮。或許我們忽略了自己的內心——其實,正義的心,一直在勸誡那些誤入歧途的人回頭是岸。

現代社會競爭日益激烈,但某些歷史遺留下來的瓊漿玉液依舊是我們的行為準繩。敞開封閉許久的心扉吧,真誠地去愛身邊的萬物,讓我們溶在一起。

因為,你我需要和諧!

四、和諧·美

人與自然的和諧,成就了可持續發展之美;人與社會的和諧,造就了繁榮富強之美;人與人的和諧,促成人性之美。

原來,美,源自和諧!

亦愛夕陽西下的瑰麗場景:暖暖的金色充斥籠罩整個城市,行色匆匆的路人,倦飛知還的鳥兒,勾勒出一幅幅溫馨的畫面。沒有太多的喧囂,沒有太多的紛雜,一切顯得令人心醉——只因黃昏美得和諧!

篇八:四季和諧

春天,春風輕拂柳條兒,跳著和諧的舞蹈;夏天,夏雨滋潤大地,唱著和諧的歌曲;秋天,秋葉簌簌地飄零,收穫著和諧的果實;冬天,冬雪漫天飛舞,裝飾著和諧的世界。從這四季中,我感到了和諧的脈動;在這自然里,我聽到了和諧演奏的樂章。

春風,和諧

春天的風景是“吹面不寒楊柳風”的溫暖,她細柔地拂過你的臉龐,喚起你燦爛的笑臉。她吹過山澗,河水便開始咕嘟咕嘟地流動;她吹過草原,大地便開始冒出嫩綠的草芽;她吹過城市,街道上便開始有了靚麗的蹤影;她吹過農村,農田裡便開始有了忙碌的人群。

和諧便是那春風的柔美和細膩。

夏雨,和諧

當雷吵醒乾涸的土地,那調皮的雨珠便從天上墜落,然後義無返顧地撲向大地。禾苗彎著腰,舒服地洗著澡;鮮花伏著背,痛快地喝個飽;小草聳拉著腦袋,美美地睡個好覺。

和諧便是這夏雨的痛快和淋漓。

秋葉,和諧

秋天並不都是淒涼與孤寂的代名詞,她也如劉禹錫寫“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的豪邁,秋葉便是見證。雖然秋風一吹他便慢悠悠地飄轉而下,但他那泛黃的葉脈上卻記載著農民們辛勤的汗水和欣慰的容顏。他毫無眷戀的離開了他出生的地方,當他跳完生命中最後一支舞的時候,便圓了他“落葉歸根”的夙願。

和諧就是那秋葉的豪放和滄桑。

冬雪,和諧

凜冽的北風颳起,潔白的雪花就從天際飄然而下,她帶著年末將至感慨和對來年的希冀降落人間。俗話說:“瑞雪兆豐年。”當漫山遍野都變成銀裝素裹的時候,也便預示著來年將是一個豐收年。

和諧便是這冬雪的純潔與希冀。

因為有了和諧,四季才會如此的美麗動人;因為有了和諧,自然界才會不至顛倒錯亂;也因為有了和諧,才會有我們今天欣賞美景時的心曠與神怡。那么請悄悄地,別驚動了這自然和諧的美麗……

篇九:和諧語言

是一種偶然,也是一種奇蹟,也是一種源於在原始森林最本能的求生欲望。人類像是被理所當然的誕生在仿佛已經為他兒存在的世界裡。起初,他們是一個大的群落。他們共同生息,把生命牽繫在一起。可不知何時,有一股黑散的風沙卻吹散了這樣一個祥和的群落,扯斷了緊緊牽繫在一起的那條繩子。那是什麼?那正是惡言之風!

所謂惡,即使人厭惡。

在人類漫長的發展歷程中,原本和諧無爭的社會逐漸被一點點吞噬。也在冥冥之中曲解了“鏗鏘有力”、“幽默”這兩種辭彙的含義,認為只要夠深層,揭老底,才是真的幽默。只要夠尖銳便比更有力好上一百倍。可這種理論始終還是站不住腳的。結果也必然會如老子所說“處眾之之所惡,故幾於道。”也會另原本探入你生活的友人脫離。這也是為何會有“好話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所謂善,即良好、友好。

孔子曰:“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語言是人溝通的媒介,是一個人道德優劣的體現。中國自古以來便被賦予了“文明古國”的王冠,並璀璨了數千年。詩經、楚辭、漢賦、元曲語言華麗,奔放,讓人至今也容於親近。這是善言的魔力。然“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定與之議也。”禮儀之邦不會惡言以對賊寇,而將其納入心海。

可,現如今兩者卻如傾斜的翹板,失去了原本永恆的平衡。

是的,原本和諧無睜的社會被一點點的吞噬。可我們還需

要和諧,因此,注定將會有種力量將那翹板持平。這種力量,便是人類自己共同的利益,迫使他們去構建和諧社會,和諧世界。

惡與言和諧,讓我們的國家擦去仇恨的眼淚,原諒位於我國東南部的日本。亦是惡與善言和諧,使更多曾相互仇恨的國家建起一座座和平橋樑。語言,是聯繫一切的紐帶也是分割一切的尖刀。人類的發展如同我們生活中的交流,只要“敏於事而慎於言”世界將會更加和諧。

和諧語言,世界將和諧。

篇十:愛的和諧

愛,有很多種,自愛,親人之愛,朋友之愛,熟人之愛,甚至是兼愛和博愛。它看不見,摸不著,卻存在於每一個角落。

社會需要愛。一個個貧困山區的失學兒童,一個個被疾病折磨的窮苦人家,一個個無父無母的流浪孩子……他們命運悲慘,身陷於不辛之中。然而,社會是不會遺棄他們的,媒體大力宣傳他們的事跡,人人都獻出愛心幫助他們,共同創造和諧社會。是愛,讓生命更和諧。

親人之間需要愛。骨肉之情是生來就伴隨的。雖然我們偶爾會和爸爸媽媽拌嘴,有時候會和弟弟妹妹吵架,但是親人的感情是不會淡漠的,因為永遠有愛存在於我們之間,正是因為愛,矛盾才會化解。我正處於青春期,經常會和媽媽吵架,有時候鬧得幾天不和,可畢竟血濃於水,很快就和好了。有愛,才讓生命更和諧。

朋友之間需要愛。因為愛,才會使兩個人走在一起。友誼是美好的,但卻常常出現一些不和諧的現象,甚至於持續好幾天,但是有愛,這些不和諧的現象就會消失。愛,讓生命更和諧。

陌生人之間也是有愛的。上公車,有人主動幫老人讓座;下雨了,有人主動給你撐傘;拿著重東西上樓,有人主動幫你提……,一件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中,卻滲透者一種關愛,正是這種愛才使人與人之間和諧。愛,讓生命更和諧。

如果沒有愛,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人與人之間互不來往,每個人都冷漠自私,這個世界只會大小硝煙一片。社會沒有愛,就無法發展,也無法生存,更別談和諧了。沒有愛,也就不會有親人、朋友。人與人之間又怎樣和諧。

當今社會,要求得和諧,就因呼籲我們有愛。如今見死不救的事情屢見不鮮,這正是干擾我們和諧的不利因素。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也是有愛作前提。只要人人心中有愛,就會使生命更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