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和諧作文「推薦」

與大自然和諧相處作文

和諧是春風裡百鳥的鳴唱;和諧是晚秋里靜待的風荷;和諧是夕陽照耀下的康河柔波;和諧是蘇州園林的小橋流水、迴廊九曲;和諧是貝多芬手指間流淌出來的美妙的鏇律;和諧是李白獨坐敬亭雲山靜看兩相不厭的意境。

20xx年5月20日,加利福尼亞大學三年級學生馬修•考克斯和凱茜•盧普閒來無聊,一起到校園的池塘邊撈魚解悶兒,結果“初戰告捷”:只用鐵鉤就釣上一條45厘米長的大魚。這種魚的外號叫“富翁魚”,較為名貴。事後有人向校方報告說,他們看到考克斯和盧普將此魚烤熟吃了。

6月7日,校方發言人說,校方對兩名學生的行為“感到噁心”。他說,在大學接受了三年教育的學生仍不知保護自然環境,也不懂得人要與動物和諧相處,簡直是“不可原諒的行為”。為了教訓這兩個學生,校方當即對他們實施了經濟處罰。隨後,學校董事會開會研究決定,開除兩名學生的學籍,並以“蓄意破壞自然”和“虐殺無辜動物”的罪名,把他們送上法庭。據報導,如果罪名成立,考克斯和盧普將被判處一年監禁。所以,我們知道如果不與大自然好好地和諧相處,蓄意破壞自然和諧,我們會受到法律的制裁,最後會受到大自然的制裁。

20xx年3月份開始,圓明園內上演了一幕駭人的情景:幾十台挖掘機正在瘋狂地破壞著圓明園的景觀,所有湖底被挖開,然後鋪滿了大片白色塑膠,四周用水泥嚴密封閉。他們這樣做是為了防止湖水滲漏。專家說,這是一次徹底的、毀滅性的生態災難和文物破壞。

中國古典園林在世界上擁有無可取代的科學價值和文化價值,具有非常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底蘊。圓明園是有史以來中國最傑出的園林。“天人合一”、“師法自然”是中國古典園林建設的基本思想,“巧奪天工”、“宛若天成”是中國古典園林的基本特點,“渾然一體”、“古樸滄桑”是中國古典園林的藝術境界,“泱茫無窮”、“氣象萬千”是中國古典園林生態效應的美學感受。顯然,開放的園林生態系統與周圍自然環境的和諧統一至關重要,對於圓明園而言,可持續發展和生態平衡已經接受了幾百年的歷史考驗,從生態學的角度看,物質、能量、信息的交流是不可缺少的,園林水系和外部水系、地下水系的溝通是最重要的“生態流”。

中國文化是有“意境”的文化,中國古典園林尤其如此。這次圓明園大規模鋪設白色塑膠的一個嚴重後果就是徹底破壞了“天人合一”的意境,圓明園那種“渾然天成”、“自然天真”、“恬淡清雅”的和諧感受就完全沒有了,損害了圓明園獨特的旅遊欣賞價值,如果不立即改正,後果不堪構想。所以破壞環境就是破壞和諧。

通過以上的兩個實例,我們知道人與自然需要和諧相處,否則我們輕則會受到法律的制裁,重則會受到大自然的報復,終將自身毀滅。

和諧作文

要構建和諧社會,共創美好未來就要從你做起,從我做起,從我們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這就要求我們端正態度,用心學習、工作,認真對待自己要做的每一件事情,哪怕它是再小的事情。我們身邊大多是看起來簡單的小事情,但我們把每一件簡單的事情都做好就是不簡單!

現在請大家一起來做一道數學題!一百減去一等於幾?有人會說答案當然是99了,但是我卻說不一定,為什麼呢?大家聽我講一個故事,您就會恍然大悟。

有在這樣兩個高三的學生,他們倆是好朋友而且平時學習成績一樣的優秀,於是在填報志願的時候,他們相約同時報考西北大學;然而在關鍵的高考中,一個同學在考試中發揮穩定正常,試題做得又好又快,順心如意的考取了西北大學;而另一位同學卻因為“快字當頭”、一時大意,把一個小數點點錯了,高考成績落後於那一個做得又好又快的同學,只能遺憾地去了另一所學校。

從理論上來講:試題錯了一小點,扣掉一分,可以得到99分,其計算公式是:100-1=99分;但在實踐中卻常常存在這種情景;因為做錯了一點小事而使你所做的事情完全失敗,那么你只能得到零分,計算公式是:100-1=0分。

這就是所謂的“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我們的身邊就有很多這樣的事例。

就說我媽媽吧!我媽媽是一位中藥藥劑師,在工作上不能出絲毫的差錯,否則後果不堪構想。有一次,藥店裡的一們叔叔一不小心,把藥名看錯了,拿了別人的藥包給了一位老爺爺。媽媽是負責審方、監督、核對的,但一時疏忽,忘記了看,老爺爺便拿著別人的藥包走了。一會兒,一位阿姨來拿藥包,叔叔怎么也找不著,他想了想,才知道藥包拿錯了。媽媽和叔叔非常著急,連忙開車找到那位老爺爺,向他老人家訴說了情況,並給他賠禮道歉。叔叔、媽媽都長長地舒了一口氣,剛才皺緊的眉頭舒展開了,急促的呼吸變得長而緩了,著急的心情變得快樂了,因為——他們做好了自己應盡的責任,為大家帶來了益處!

讓我們像那位考取了西北大學的同學一樣,像我媽媽一樣,認真對待我們要做的每一件事情吧!那么就讓我們行動起來!讓我們都從自我做到了,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這樣,一個小小的我做到了,一百個小小的我做到了,一萬個小小的我都做到了,匯集起來就是一個龐大的力量!讓我們共同走進和諧的春天吧!

和諧作文

所謂“和諧”,《現代漢語詞典》解釋:“配合得適當和勻稱。”我們的先人是這樣闡述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語)“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語)“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老子語)應該說,我們的傳統文化就是和文化:和諧、和睦、和善、和解、和為貴、和氣生財、和衷共濟。“和”因不同而產生,並因“和”而消弭了不同。

西方哲人的和諧觀更顯詩情畫意:“從和諧的氛圍中,從天堂般的和諧氛圍中,這一世界的圖景開始了:從和諧到和諧,它踏著每一個音符,走完了通向人類的美滿歷程。”(英國詩人《德萊頓詩選》)而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更是惜字如金,一語中的:“整個天就是一個和諧。”美在和諧。和諧是初春河上漂過的第一叢草壘,暮晚天際掠過的飛鴻,是月光如水漫浸的庭園,是滿坡黃花間衣袖盈風的少女笑靨,是令你怦然心動的溫暖與溫馨,是青石砌成的古井裡,小提桶在井壁碰出的清悠迴響,雨絲中裊裊撐起的小花傘,河邊茶居里手持茶壺半眯著眼品味的老茶客……這些不正是讓我們熟悉又親切的和諧場景嗎?

和諧是一道風景。生活中的你我他都以一種誠信友愛、互敬互助的心情漫步其中時,便也成了一道道和諧的風景,到處可見豐子愷先生在《護生畫集》中描繪的“人閒牛亦樂,隨意過前村”的平和圖景。和諧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最大特徵,和諧是最佳組合,和諧是眾多因素的統一。只有和諧的東西才是美的,萬事萬物莫不盡然。琴瑟和鳴,黃鐘大呂,這是藝術的和諧;和風細雨,桃紅柳綠,這是自然的和諧。和諧的音樂妙不可言,和諧的山水使人心曠神怡,和諧的社會才是理想的社會。

和諧是一種智慧,一種超脫,一種寬容和理解,一種飽經滄桑的充實和自信,一種堅定的成熟。和諧不能是刻意的。和諧不是扮出來的,是人的認識與判斷能力的厚積薄發。憑能力挽回的和諧是一種榮耀,用機智贏得的和諧是一種修養,不懂裝懂的和諧是一種無知,委屈自己硬撐出來的和諧是一種悲哀。人們常會說:“假如我能……就好了。”其實大多數的假設未如願的原因,不是我們真的不能,而是我們缺乏勇氣,一份輕微的不自信,足可以使我們擦肩而過或抱憾終生。和諧正是如此。

諦聽和諧之聲,感受和諧之美,需要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人與人的和諧交往。想和諧,說和諧,謀和諧,貴在質上,效在度上。和諧之美,在水乳交融之中,在泥沙俱下之間,凸現出和諧的特殊。遠和近、東和西、陰和陽、強和弱、無和有、想像和現實,和諧就在我們身邊,

和諧無處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