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機遇的話題作文

“機遇可能只敲一次門,而誘惑總是按著門鈴不放。”人生中,機遇與誘惑似乎總是結伴而行,只在自己的一念之間,就可能拉錯了他們的手。(比喻論證入題)

“機遇”與“誘惑”並非涇渭分明,有時真假難辨。首先要有辨識“機遇”和“誘惑”的能力,同時需要具有抵抗“誘惑”的功力,還需要抓住瞬時溜走的機遇。(亮出論點)

用機遇塑造自己,將誘惑踩至腳底之下。只要一雙明亮的眼睛。生活中,其實每個人都在“機遇”與“誘惑”之間徘徊,又有多少人,能始終擺正自己,堅定自己的意志呢?在我的腦海中,有那么個人,就是剛逝世不久的錢學森,錢老當年在美國時誘惑和威脅並存,但他義無反顧地回國效忠。終於,他成了中國的“飛彈之父”,也贏得了美國以及全世界的尊重。他是拒絕誘惑,抓住機遇的典範,也是國家利益與個人小利益完善結合的楷模。難道我們不該向他學習嗎?(舉例論證)

“機遇”總是悄悄地來,輕輕地走,很少給人考慮的機會,試問,有多少人能遇到像諸葛亮那樣機遇三次敲他門,等著他來抓住機遇、去接受機遇的呢?在我們的生活中,機遇似乎總披著隱身外衣,怎么都尋找不到,所以機遇的難得出現,為何不去把握住呢? 而“誘惑”總是披著美麗的外衣,正大光明地出現,怎么都不願意離開。直到你被騙,被侵入,知道把你掌握在手裡,把你捧上雲霄,然後再溫柔地放開你,使你從雲端落入谷底,讓你身敗名裂,身心受創......可又後悔莫及。一堆一堆的不如意砸向你,就因為當初自己沒有抵制住誘惑。 (正反對比)

在“機遇”與“誘惑”面前,真的應該擦亮自己的眼睛,善於去分辨清楚,尋找到“機遇”是很難的,而“誘惑”則無時不在。遠到《聖經》的故事,近到我們日常學習生活的各種經歷。在信息爆炸、信息高速傳播的今天,抵抗誘惑需要的不僅僅是理念和定論,也需要知識。

把握機遇,抵住誘惑,才是人生走向成功的關鍵。機遇的一次敲門,就立刻為他開門吧,而即使誘惑再怎么按著門鈴不放,也不要為他開門,永遠把他拒之門外吧! (總結全文,首尾照應)

散文)《機遇和誘惑》

總像是蜿蜒的小巷,總像是險峻的陡坡,總是帶著滄桑走在這條小路上,一路失落,一路惘然,滿身的污泥,滿心的疲憊,卻仍舊止不住會致命的誘惑追尋著不知在何處的未來。

小路的盡頭霓虹閃爍,是能驅散陰霾?是那無止境的誘惑吧!放聲向光點吶喊,尋找出路,卻又望塵莫及;在滿目蒼夷中,孰不知通向出口的機遇早已以曇花一現的姿態,笑盡紛擾的紅塵。

多少英雄落入紅塵,卻只得慘敗收場。玄宗開元年間,經濟繁榮,百姓安居樂業,社會風氣極佳,唐朝進入了開元盛世。上天給了唐玄宗政治的頭腦,大氣的處世態度,更給了他良好的時機能足以發揮才能,他確也抓住機遇,帶著國家向鼎盛的未來邁進。可好事總多磨,玄宗終究未經得住誘惑,大肆奢侈地建造行宮,信賴口蜜腹劍的宦官,又日日成謎於美色,放著浩浩江山,任憑它成為虛煙,化為烏有。自然,玄宗後期,唐朝逐漸走向衰弱。機遇和誘惑在玄宗一人身上,卻已發揮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