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有自己的個性

在個人經歷中,社會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經歷或看到追隨某種潮流或某種風氣的事,可能我們認為跟著大撥一塊做不怎么會出錯,可我們有沒有想過,這樣我們只能做別人的影子、複製品,既然如此,我們為什麼不能做自己,有自己的個性和想法,來為自己量身定做一塊發展的空間呢?

美國當年時興長時間的演講,一次林肯和大演說家愛德華.埃弗里特一同為葛底斯堡小城做演說,埃弗里特在林肯前面演講,他的演講長達兩個多小時,而林肯的演講卻只有短短的兩分鐘,當林肯講完後掌聲零零落落。百姓們認為埃弗里特的演講是成功的而林肯的卻讓人失望透了。可後來埃弗里特給林肯寫的信是這么說的:我認為自己兩個小時的演說實在已盡在您的兩分鐘之中。後來人們也發現林肯的演講才是最棒的,因為它雖是一篇慶祝軍事勝利的演說,但它沒有好戰之氣,相反地,它是一篇感人肺腑的頌辭,讚美那些作出最後犧牲的人以及他們為之獻身的那些理想。

林肯沒有跟當時演講的風氣,而是用他自己獨特的想法和個性寫出了一篇只有兩分鐘的發言稿。最後使這次演講成為了世界上最著名最精典的演講之一。

看了林肯的事情,我們想想自己:從屆會出來的人幾乎手裡都拿著很多玩具:稻草人、氣球、假髮套等,可我們有沒有想過,這些玩具拿回家還能有什麼用?我們還會再帶這些假髮套嗎?稻草人和氣球也不像毛絨玩具那樣可以抱著玩。它們只能被插在什麼地方。它們對我們幾乎是一點用處也沒有,可我們為什麼還要買它們呢?這就是跟風搞的鬼。在屆會上大家都買,在這種氣氛下我們也失去了“理志”,也就乖乖地掏了錢,買了無用的東西。可見跟風是多么的害人,能有自己的主見是非常重要的。魯迅先生就是非常有主見的人。

在魯迅生活的那個年代,學洋務被大家認為是把靈魂有意無意地獻給鬼子。可當魯迅了解到日本發達的原因之一是發展西方醫學,再加上魯迅的父親被中醫治死了,他為了救跟他父親一樣的國民和在戰爭時能當軍醫,斷然決定去日本學洋務。這是他邁出的有個性的一步。如果沒有那個性的一步,魯迅還會看到表現中國人愚昧的電影,進而有了思想的改變,最後成為中國文化革命的先軀嗎?

所以我們不能追風,要做自己,要有自己的個性,自己的想法,為自己量身定做一塊發展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