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失敗為話題的高中議論文作文900字

人的一生其實在不斷的失敗中取得成功的一生,面對失敗,需要的是以失敗為鏡子,找出失敗的原因,跨過去,便是成功。下面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關於失敗的高中作文,僅供閱讀!

失敗乃成功之母

古話說的好:“失敗是成功之母。”但是,當你在工作中遇到困難時,你的心中是否除了沮喪,別的一無所有?你是否意識到這失敗之中有孕育著成功的種子呢!對此,每個人的回答肯定不一樣!在此頗有必要談談:失敗是成功之母。

世上少有一帆風順的事,而失敗卻隨時會有,否則,那些“發明家”、“文學巨人”的美名豈不輕易地落到每個人的頭上去了?綜觀歷史,那些出類拔萃的偉人之所以會取得成功,正是因為他們能正確對待失敗,從失敗中獲取教益,從而踢開失敗這塊絆腳石,踏上了成功的大道,比如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生的成功不計其數,—生的失敗更是不計其數。他曾為一項發明經歷了八千次失敗的實驗,他卻並不以為這是個浪費,而是說:“我為什麼要沮喪呢?這八千次失敗至少使我明白了這八千個實驗是行不通的。”這就是愛迪生對待失敗的態度。他每每從失敗中吸取教訓,總結經驗,從而取得—項項建立在無數次失敗基礎之上的發明成果。失敗固然會給人帶來痛苦,但也能使人有所收穫;它既向我們指出工作中的錯誤缺點,又啟發我們逐步走向成功。失敗既是針對成功的否定,又是成功的基礎,也就是說:“失敗是成功之母。”

然而,在現實中成功並不是失敗的積累,而是對失敗的總結與超越。如不認識這一點,就會導致“失敗越多越成功”的荒謬結論。比如數學上有名的平行公理,從它問世以來,一直遭到人們的懷疑。幾千年來,無數數學家致力於求證平行公理,但卻都失敗了。數學家波里埃終身從事平行公理的證明卻毫無成就,最終在絕望中痛苦地死去。正當這個問題像無底洞—般吞噬著人們的智慧而不給予任何回報時,羅巴切夫斯基在經過七年求證而毫無結果時,找出了失敗的原因。羅巴切夫斯基在屢次失敗之後,總結分析了失敗的前因後果,從本質上認識了這一問題,從而取得了成功。由此可見,“失敗是成功之母”是一條客觀規律,但真要把失敗向成功轉化由可能變為現實,還必須經過不斷的探索和科學的分析,從失敗中吸取教訓,指導今後的工作,這樣才算沒有“白白”地失敗。

年輕人在工作中容易失敗,也容易灰心,因此,我們只有牢記“失敗是成功之母”這一名言佳句,樹立起堅定的自信心,才能從失望中看見希望,從失敗走向成功。

“失敗是成功之母”不僅應當成為我們喜愛的一句格言,更重要的是要成為我們行動的指南。“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從失敗中獲益,從勤奮中崛起。

面對失敗

失敗,多么熟悉多么讓人感到沮喪的一個詞!世界上沒有哪一個人是一帆風順的,人總會或多或少的遇到一些坎坷,跨過這泥潭你便取得成功,但若你就是哪個摔在這泥潭裡的不幸兒,此時怎樣去面對失敗,怎樣去利用失敗便是如何改變你接下來的生活的關鍵!

失敗最準時的警鐘。考試之後,我們常常會發現分數與預想的有差距,那么在試卷下發之後,你是不斷的沉浸在那讓你沮喪的分數中呢?還是改正錯誤,分析清楚你到底是哪一個環節出現了問題?你所放的錯誤一定是有地方薄弱了,不要給自己找所謂的“粗心”的藉口,就算是粗心那也是因為練習不夠所致。此時失敗就是一個剛被敲響的警鐘,它在告訴你你有地方出問題了,快去反省吧,快去改正吧。

失敗是一個全新的開始。有一句古話說道:“置之死地而後生!”用來比喻事先斷絕退路,就能下決心,取得成功。你若是失敗了就是失去了所有,一切都歸零。此時失敗了的你已無退路,你若是能下定決心,重新開始,便就能走向成功。將過去的榮耀,努力,失落全都放下。把失敗作為一個全新的起點,你只用仔細的聽槍聲再一次響起,用盡所有的力氣向前沖,不要回頭,不要去何時才能到達終點,因為不管多長的路,總是有終點的。此時的失敗就是一個全新的開始,一個告別過去,走向未來的開始,它是黎明前的黑暗,只有經得起它的考驗,才有資格去獲得它給你的獎勵--成功。

失敗是給你經驗的老者。我們所耳熟能詳的愛迪生髮明電燈泡的故事,威靈頓從蜘蛛織網中得到啟示的故事中,無一不告訴了我們失敗是成功的墊腳石,愛迪生用鐵絲作為燈芯的材料沒能成功,那他便排除了一種可能,有這個經驗他便離找到最合適的材料更近了一步,離成功更近了一步。蜘蛛在第一次網被風吹破時,或許它便開始意識到風向,他會避開風大的地方,再一次被風又吹破,它或許就會去換一種織網形狀,找到一種更牢固的結構。此時的失敗就是一個給你經驗的老者,他在教導你,怎樣去做,他在為你引導一條真正者真確的路。

失敗給你最恰時的提醒就看你聽不聽,失敗給你一個全新的機會就看你願不願意去獲得,失敗給你最寶貴的經驗就看你會不會使用。

成功者與失敗者,兩者的差別就在於兩者對待失敗的態度。若是一個人能夠從失敗中振作,再去從失敗中分析原因,獲取經驗,如此會利用失敗的人,會是一個失敗者么?

請為失敗的人鼓掌

20xx年雅典奧運會,他一飛沖天,從此被大家所熟知;20xx年北京奧運會,他帶著遺憾,因傷退賽,於是被大家推到了“風口浪尖”;20xx年倫敦奧運會,他再次帶著傷痛悲壯地離開了,於是他成了“眾矢之的”。

如果僅憑兩次奧運會失敗的表現,就對他的成績視而不見,把他一棒子打死,那么,這對劉翔來說也太不公平了吧!

四年的等待,我們中國人似乎都在等一個人——劉翔,等著他再次一飛沖天。在倫敦奧運會期間,國人的目光幾乎都聚焦在他身上。可是,悲劇再次上演,就在他要跨過第一個欄架時,因為跟腱斷裂,他摔倒在賽場上。對手們飛馳而去,他一個人坐在賽道上,臉上呈現出十分痛苦的表情,但他的目光緊緊盯著終點的方向。這樣的劉翔讓我想起了身受重創坐在朝堂上怒罵的荊軻,想起了烏江邊仰天長嘯的項羽。

沒過多久,他竟然單腿站了起來,並用單腿一步步跳到了最後一個欄架邊,他俯下身去親吻了帶給他無數榮譽、無數傷痛和無數煩惱的欄架,此時此刻,倫敦現場響起雷鳴般的掌聲。

然而僅僅只過了幾分鐘,同為中國人的網友們不但沒有為他擔心,反而大肆謾罵他,許多網友竟罵他“作秀,騙子……”

是的,劉翔摔倒在賽場上,但我認為,與其說他倒在冰冷的欄架下,還不如說他倒在無數國人的希望和壓力下,說是無數國人把他推到“風口浪尖”一點兒也不為過。可是,網友卻發表了那樣的評價,真讓人感到悲哀。

是的,劉翔摔倒了,也許大家都知道他已經過了運動員的巔峰時期,是的,劉翔的確“老了”,也許他不能再次回到雅典之夜時的狀態,也不能再次刷新他的12秒88。

但是,他卻在手術後說:只要自己還能跑進中國前三,他就不會退役。他依然保持著對110米欄的熱情,依然保持著那份執著的勇氣。這樣的劉翔,難道我們不應該肯定他嗎?不應該肯定他所創下的12秒88嗎?

由此我想起了魯迅先生說過的話:優勝者固然可敬,但那些雖然落後而仍非跑至終點不止的競技者和看見了這樣的競技者而肅然不笑的看客,乃是中國將來的脊樑,不恥於失敗的民族,就一定會有贏的機會。

劉翔的故事也使我明白: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失敗了就不敢繼續向前。在人生的路途中,不知何時、何地會有何種困難等著我,即使它會使我摔倒,會使我迷失方向,但我都不會畏懼。即使失敗,失敗,再失敗,我都會堅持,堅持,再堅持,勇往直前,永遠相信自己,不甘於失敗的人總會成功!

所以,請大家為失敗了依然頑強站起來的人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