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接受與付出”為話題的作文:取捨中的人生學問

不知是從什麼時候起,魯迅先生的大名就一直縈繞在我的耳畔,他的散文、記敘文、議論文頻頻出現在教科書里,他的人格魅力更是受到了許多名人的一致推崇,仿佛他的言談舉止里盡數都是人生的學問。

如果將種種學問都仔細闡述一番,可能會集合成一本比《一千零一夜》更長的故事,那么現在僅談談在“取與舍”上先生的做法以及其中學問吧。取與舍,這歷來是一個很難把握的東西。有一首歌便淋漓盡致地唱出了人們內心深處的願望“天地悠悠,過客匆匆,潮起又潮落,歲月不知人間多少的憂傷,何不瀟灑走一回。”人人都想瀟灑,但我們總是輕而易舉地被欲望支配著,無止境地索取著,而吝嗇於回報別人,在這條道路上越走越遠,以至於迷失了真正的自己,無法在人生的功課上修得滿分。

毋庸置疑,先生在這門功課上的表現是無可挑剔的。他為了革命付出自己一生的光陰,沒有為自己考慮過半分。先是棄醫從文,接著又為革命辛苦奔波,他不懼迫害,在全城通緝的時候仍敢絲毫不做任何偽裝,去參加革命志士的葬禮,發表一番鏗鏘有力的演講。逝世的前幾天他也沒有獲得片刻的休息,仍在埋頭編寫序言,整理遺稿。他的夫人許廣平在《欣慰的紀念》一書中記錄了魯迅先生對自己的評價,“我好像一隻牛,吃的是草,擠出來的卻是牛奶、血”。這句話可謂是對他一生最好的明證,世界上再沒有人能夠像他這樣傾其所有給所從事熱愛的行業了。那時貧窮的舊中國能給予他的甚少,他卻竭盡一生去回報。  

另外,我還有一點特殊的建議,即使你真正是接受得少,付出得多,但吵吵嚷嚷得人盡皆知也無甚意義。張揚,在很多時候都會被看作是一種虛偽。先生的一生對革命,對新中國的貢獻無數,可是他不曾片刻大張旗鼓地炫耀。下面談談對陳游標高調慈善的一些意見,眾所周知,他白手起家才有了今天的成果,他願意將這些辛苦所得的血汗錢大把大把地捐給災區,並且聲稱願意傾家蕩產買下《環球時報》擴大中國的國際影響力,也已是常人無法做到的壯舉。但他在某次做慈善捐款時,竟將幾百萬的現金人民幣堆成一座座錢牆,號召大家一起做慈善,卻有些超出了我們的承受範圍。其實做慈善的態度如何,並不影響其本質,但如果他肯低調一點,可能外界對他的評價會更好。

接受該接受的,付出該付出的,在該接受的時候接受,在該付出的時候付出。接受與付出看似簡單,其實暗含著無比的人生學問,即使無法像魯迅先生那般盡善盡美,我們也應力爭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