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遺憾的2018

——張肇麟

暑假已經過去4個多月了,回想起這個暑假的過往,雖然和大多數一樣都是開心的,快樂的。可是,卻還是存在著一絲遺憾。還記得這件事發生在一個星期五,我和父親一起在網上觀看了XX年中國當代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的一段演講,莫言的學歷非常低,僅僅只有國小五年級,可是這一個“小學生”在場所上一絲恐懼感都沒有,運用了許多精闢而恰當的語言,一一講述了他小時候不幹活去聽別人講故事,到自己的母親被一個人打的時候自己心裡的悲傷,再到自己由於貌不如人而被一次一次的輕視、蔑視等無數自己的人生經歷。他運用了自己的口才繪聲繪色地講了30幾分鐘,他用獨特的演講能力,讓我領略到了文學、文字的魅力。我很敬佩他並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莫言的成功讓我們中國又進一步世界的走向了世界,可是現在問題來了,我們回頭想想,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聰明的民族之一,既然我們擁有這一獨特背景,難道能獲獎的就只有一個莫言嗎?難道其他的人中就沒有一個像他一樣的人嗎?頓時,我的腦子裡浮現出了兩個人名字,兩個為中華民族文化作很大貢獻的人。魯迅,原名周樹人,是中國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字家、思想家、革命家,他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他是一位用筆當作槍的作者,也是許多現代作家的偶像,他出版過《吶喊》、《阿q正傳》等書籍,堪稱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工程師”。老舍,原名舒慶春,和魯迅一樣,他也是一名中國文學大家,一位名副其實的語言大師,他是新中國第一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人,他的作品甚至征服了許多國外的大家,所以說把諾貝爾文學獎給他可謂是再合適不過了。為什麼他們這兩位這么有名氣的作家沒有拿到世界各界最高的榮譽—諾貝爾文學獎呢?首先,一個客觀原因,當時一個諾貝爾文學獎的審訂員到中國來拜訪魯迅,本意是要讓魯迅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可是魯迅十分謙虛地說自己現在還沒有能力獲得這么高的榮譽,這是因為他沒有把握眼前的機會,當時的他難道沒有想過只要他獲得了這一個重要的獎項是可以改變中國在當今國際上的命運的嗎?這兩位先人告訴我們中國是不缺這樣的可以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人,只是由於他們自身的果斷性不強,而讓本該屬於自己的東西卻落入別人之手,真是太可惜、太遺憾了。遺憾的事情雖然缺少了一些獨有的色彩,可是遺憾往往是成功、喜悅的更高一個境界,這讓我們獲取了更多的思考空間,從而獲得新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