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話題作文導寫及範文

 “拒絕”話題作文導寫及範文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梅花拒絕了春天的舒適,才贏得了傲雪的美譽;珍珠拒絕了生活的安逸,才創造出奪目的光彩;種子拒絕了凍土的掩埋,才衝破了黑暗的禁錮;駿馬拒絕了韁繩的束縛,才獲得了自由的馳騁……

學會拒絕,就如同你心中升起朗朗的太陽,幫你照明旅途的昏暗;學會拒絕,就如同你手中持有了指南的羅盤,幫你指明前行的方向;學會拒絕,就如同你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幫你飛向清幽的遠方……學會拒絕,你才會飛翔在自己獨有的精神家園。學會拒絕,你才會擁有“息陰無惡木,飲水必清源”的高潔情懷,

請以“拒絕”為話題寫一篇文章,題目自擬。角度自選,除詩歌外,文體不限。不少於800字。

試題價值

面對商品經濟大潮的衝擊,欲望的物化、文化的侵蝕、道德的淪喪、良知的泯滅,使得社會的道德底線近乎崩潰。開放的年代帶來了多元的思維和自我空間的擴張,“90”後即將成為社會棟樑,“少年強則國強”,他們呈現什麼樣的姿態將直接影響我們民族復興偉業的成敗。不能拒絕,不學會拒絕,不懂得拒絕,則會令慵懶自私滋生,消極頹廢暗長,拜金思想泛濫.享樂主義橫流。關注個體的成長,培養有道德素養的人才,是語文教學人文性的具體體現,也是中考作文命題發展的趨勢與方向。

寫作點撥

話題作文的題目內涵越小,其外延就越大,題材選擇的空間就越廣闊;就該話題而言:

抓住對“拒絕”的情感與態度來立意:社會是一個名利場、大舞台,形形色色的誘惑,渾渾噩噩的平庸,妄自菲薄的自卑,紙醉金迷的奢華,眉宇緊鎖的憂愁……如影隨形,面對這些,我們應堅決說“不”。

泰山不辭抔土而成其高,江河藉助溪流而成其深。一抔黃土,一股溪流,雖是“小善”,我們也不應拒絕。

抓住能“拒絕”的方法與能力立意:能夠拒絕,需要明澈的慧眼,因為拒絕是智慧的表現;能夠拒絕,需要堅強的毅力,因為有堅強的毅力才能守住“心靈”的“淨土”;能夠拒絕,需要果敢的品性,因為有果敢的品性才能在誘惑面前坦然說“不”;能夠拒絕,需要堅定的信念,因為只有堅定信念才能保持“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氣節。

抓住“拒絕”過程與結果來立意:“拒絕”無時不在,故“拒絕”是人生時刻面對的課題;“拒絕”無處不在,故“拒絕”是生活中事事要敲響的警鐘。拒絕可以讓你擁有一種釋然的快感,拒絕可以給你一塊豁然的空間,拒絕可以饋你一顆高昂的頭顱。

思路擴展

1.拒絕是面對誘惑的挑戰

紛繁的塵世,多元的文化,物慾與精神的誘惑,充斥著以商品經濟為主流的社會的各個角落。我們在面對激烈的競爭與巨大責任的同時,更時時刻刻面對誘惑的挑戰。近幾年來,眾多高官紛紛落馬,走向犯罪的深淵,就是因為他們沒有很好的抵制住誘惑的挑戰,成了各種“欲望”的犧牲品:金錢、美女、豪宅、高級轎車像一枚枚糖衣裹著的炮彈。面對誘惑,我們應堅決說“不”:

2.拒絕是面對文明的保守

唐王朝四海為鄰.廣開門戶,善納蠻夷,有了“貞觀之治”的輝煌歷史;絲綢之路,千船競發,鄭和下西洋,促進了東西文化及物質的交流;“康乾盛世”雖加強了清王朝的對內對外統治,但最終給子孫留下了“圓明園的烈火”和“虎門的滾滾狼煙”。開放的世界,人類文明的進步,使得地球小得近乎一個村莊:地球人理應家家開門迎客,相互接納為友。

3、拒絕是面對“善惡”的揚棄

拒絕不等於全面否定,要辨證地取捨。拒絕了跬步,難以行千里之路;拒絕了小流,難以成恣肆的汪洋;拒絕了“小善”,難以成德高的名士。正如黃晞所言:小善漸而大德生。

4、拒絕是面對抉擇的睿智

蘇格拉底在面對生與死的選擇之時,睿智地拒絕了生的希望,而成為震爍西方的哲學之父;甘地在面對暴力與非暴力的選擇之時,睿智地拒絕了暴力抵抗政策,而成為印度“聖雄”;釋迦牟尼在面對王位與教主的選擇之時,睿智地拒絕了至極的權力,而成為讓佛教徒頂禮膜拜的佛祖。

5、拒絕是面對污濁的歸隱

古時的名人志士,為保名節歸隱山林:陶潛,入世為官是他的初衷,但在經歷了官場黑暗的風雨之後,他毅然摒棄了官場,從此過上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自在生活。因為拒絕,陶潛獲得了他理想中的家園。王維,拒絕了官場的紛繁雜亂,投入了他一直嚮往的山間田園。在“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間彈琴飲酒,忘卻了世間煩惱,看透了紅塵紛爭。於月夜聽泉,古剎聞鍾,乘江上漁舟,訪溪邊浣女。因為拒絕.王維才林泉在胸,明月在懷。

6.拒絕是面對時尚的“固”我

談到時尚,我們就不得不改造一個成語“日新月異”為“時新時異”。世界變化之快讓人們的心裡無法做出準備:費了好大勁學會了唱“滿城盡帶黃金甲”,卻又要為滿城盡唱“喜刷刷”而嚎乾喉嚨。

上網寫文章發牢騷,那叫“部落格”;有一種生活叫“小資”,有一種人叫“菜鳥”;聽得人云里霧裡的歌詞叫“嘻哈”……類似的時髦詞語在每天的生活中真是無孔不入啊。與其讓時尚搞亂了頭,不如堅守一個個性鮮明的自我,巍巍然如高山,頂風破浪,任爾東西南北風,我自巋然不動。

7、拒絕是面對包袱的放棄

一個身背包袱的青年人向大師哭訴自己歷經千辛萬苦還找不到心中的太陽的痛苦,大師問他背包里裝了什麼,他說是每一次跌倒的痛苦,每一次受傷的哭泣,每一次孤寂的煩惱……大師說:“這些對人的一生都有用,它能使生命升華,但如果你對這些念念不忘,那生命將背上不堪承受的重負。”青年放下包袱,繼續趕路,他發現自己的步子一下子輕鬆了,心情也開朗起來:拒絕包袱就是放棄所有的陰霾,迎著和風麗日前行。

8、拒絕是面對成功的謙恭

成功自然是值得慶幸的事情,但是陶醉於歡悅之中,甚而因此而驕傲自大起來,則是對成功最大的“褻瀆”:成功就像一根繩子,它可以成為你攀越山崖,登臨峰頂的工具,也可以成為你自縊的繩索:對待成功的態度就是謙恭接納,繼續奮力前行。居里夫人把榮譽當作玩具,也正是由於此,成就了她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殊榮。

試題遷移

1、遷移到話題“放棄”:拒絕在一定意義上

就是放棄:記得一位成功人士在講述自己的成功經歷時說過,成功第一要歸功于堅持,第二也是堅持,第三還是堅持。忽然有人問,有第四嗎?在場的人都笑了,“如果有第四,那就是放棄。”成長是因為選擇,成功是因為放棄。

2、遷移到話題“溝通”:拒絕需要思辨。一味的拒絕將會使我們在擋住蒼蠅的同時,無法呼吸到清新的空氣。拒絕不是關閉門戶:在知識與信息爆炸的時代,溝通是主流,溝通無極限。

3、遷移到話題“失去與回報”:我們拒絕了喧囂得到的是寧靜的生活,拒絕了奢華得到的是質樸的天性,拒絕了世俗得到的是個性的張揚,拒絕了強權得到的是平等的權利……在失去中我們得到了回報。

4、遷移到話題“慎對自己”:善於拒絕,可以保持一個純真的自我,進而不會成為誘惑的俘虜、名利的囚徒。經常自省.於細微處自律,擇其善者而從之,定能成就一個完美的人生。

5、遷移到話題“自由與捨棄”:在印度,人們常用一種特製的小盒子捕捉猴子。在安置好的盒子裡放上美味的堅果,盒子上開一個小口,剛好能插進猴子的前爪,只要猴子抓住堅果不放,其爪子就抽不出來。這樣,它要么放下果子,繼續自己的自由,要么抓緊果子,等著被收拾。自由來源於拒絕、捨棄。

還可以將話題遷移到“接納”“找回自我”“誘惑”等上面來。

國中語文教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