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精神信念話題作文導寫

話題展示

卡耐基在自己的辦公桌上掛了一塊牌子,上面寫著:你有信仰就年輕,疑惑就年老;有自信就年輕,畏懼就衰老;有希望就年輕,絕望就年老;歲月使你皮膚起皺,但是失去了熱忱,就損傷了靈魂。行為是心境的反映,如果你有堅定的精神信念,你就有更大的把握取得成功。請以“精神信念”為話題,寫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題目自擬,文體自定。

話題分析

什麼是精神信念?孟子說,精神信念是一種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黑格爾認為,精神信念是一種理性的思維形態……

古今中外的哲人定義了精神信念的內涵,人類前行的歷史見證了精神信念的永恆。精衛填海,夸父逐日,愚公移山,鯀禹治水,西西弗不停地向山頂推動巨石,普羅米修斯盜取天火造福人類……一個個動人的神話,是人類精神信念的原始寫照;司馬遷忍辱負重,李冰父子櫛風沐雨,布魯諾堅持真理,居里夫人獻身科學……一個個感人的故事,敘述著人類精神信念的歷史傳承。

精神信念,是人之所以成為人所必需的除生命本質以外最重要的東西,作為一個社會的人,精神信念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行為支撐。精神信念是多方面的,從範圍上說有愛國精神、民族精神、創業精神、學習精神、工作精神等,從性質上說有奮鬥精神、拼搏精神、勤奮精神、果敢精神、吃苦耐勞精神、創新精神、革命精神、艱苦奮鬥精神、奉獻精神、互助精神等,從具體的物化角度說,有雷鋒精神、紅旗渠精神、紅岩精神、鐵人精神、五四精神、南極精神、長征精神、女排精神、保爾精神等,從抽象意義的角度說,有老黃牛精神、千里馬精神、蝸牛精神、螞蟻精神等,另外還有團隊精神、兩會精神、體育精神、抗洪精神等等,其實人類社會或團體乃至個人甚至動植物界所存在的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徵、品質特點大都可以用“精神信念”這個概念來定位。因此,在具體的寫作中,只要抓住“精神信念”的某一個方面確定中心,甚至就幾個方面綜合來寫對“精神信念”內涵的理解與認識,都可以寫出比較精彩的文章來。所以選擇體裁時可以論、可抒情、可記敘、可說明、可以編寫故事等,只要對“精神信念”這一概念理解透徹,就一定能寫出比較成功的文章來。

素材蒐集

精妙言論

1)  以利益為主的陣營老是會動搖的,但以信念為主的是分化不了的。(巴爾扎克)

2)  你的信念應當成為你的甲冑,它驅使你勇往直前,不遇難而退。(安格爾)

3)  只有信念使快樂真實。(蒙田)

4)  信念,這強烈的精神搜尋之光,照亮了道路,雖然兇險的環境在陰影中潛行,

5)  信念是鳥,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際,感覺到了光明,唱出了歌。(泰戈爾)

6)  最可怕的敵人,就是沒有堅強的信念。(羅曼?羅蘭)

7)  人,只要有一種信念,有所追求,什麼苦都能忍受,什麼環境也能適應。(丁玲)

8)  我堅守自己的信念,沉默而頑強地走自己認為應該走的路。

9)  假如我的信念隨著我的心臟的跳動而動搖,那是可悲的。(席勒)

10)  信念之所以寶貴,只是因為它是現實的,而決不是因為它是我們的。(別林斯基)

11) 理想是人生的堅實支柱,如果失去了生活的理想,精神也就會隨之而癱瘓。

12)  信念是人生征途中的一顆明珠,既能在陽光下熠熠發亮,也能在黑夜裡閃閃發光。

13)  追求光明的人,並不埋怨黑夜的存在。

14)  理想之風扯滿人生的帆;奮鬥之桿舉起理想之旗。

精短篇章

堅強的海倫

“我要把別人看到的當成我的太陽,別人聽到的當成我的樂曲,別人嘴角的微笑看作我的快樂。”——海倫?凱勒

很難想像,雙目失明的她是如何摸著荊棘爬過來的;無法明白,兩耳失聰的她是怎樣感受大地的鐘聲闖過來的。我想,那一定是她心中的陽光召喚她,為她指路。

從她的精神,她的品質,她的信念,不難看出,在她眼裡,每天都是希望,永遠地為希望而活。希望是她的成功之本。 

追求真理,不避艱險

16世紀,波蘭科學家哥白尼衝破地球中心論的觀念,提出了太陽中心說,使人類在認識宇宙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但是由於他的新學識沉重打擊了宗教神學,因此受到教會勢力的反對,宣布他的學說是“邪說”,他的書是“禁書”,他本人為“瘋子”。在如此重壓下,哥白尼還是堅持真理、畢生不悔。他的《天體運行》一書,以他給教皇的一封信開頭,他在信中說:“假使有一知半解的人,並無數學知識,而根據《聖經》這一段或那一段妄肆批評或者駁斥我的著作,我不但不預備答覆他們,而且還要輕視這樣無知的見解。”表達了哥白尼堅持真理、向宗教挑戰的決心。

在烈火中永生

喬爾丹諾?布魯諾(1548-1600),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的思想家。他進一步發展了哥白尼的太陽中心學說。他說:“太陽周圍,有六顆行星圍繞它運轉……太陽並非是宇宙的中心……宇宙中心有無數和繞著自己的太陽運轉的地球……”這些思想與天主教義截然相反,所以死亡常常籠罩著他。布魯諾只得到處流亡。21世紀後,布魯諾終於被黑暗的宗教裁判所送上刑場遭受火刑。在廣場中央,布魯諾被縛在高高的十字架上。他的臉色是蒼白的,眼睛凝望著遙遠的天空。烈火熊熊燃燒起來了,誓死不屈的“殉道者”吐出了最後的誓言:“火併不能把我征服,未來的世紀會了解我,知道我的價值的。”

最後一片葉子

美國作家歐?亨利在小說《最後一片葉子》中寫了這樣一個故事:年輕的女畫家瓊西因患肺炎,危在旦夕,用醫生的話說:“他的病只有十分之一的恢復希望,這一分希望就是他想活下去的念頭。”已是深秋的時分了,瓊西開始數窗外一棵老極了的長青藤上的葉片。她確信,當最後一片葉子脫落的時候,自己就該去了。可是,藤條上剩下的最後一片葉子卻任憑

風吹雨打,總也肯脫落。瓊西因此受到了鼓舞,病勢一天天好起來,最後,她終於感到“想死是有罪過的”,在醫生的治療下,身體奇蹟般地痊癒了。

信念的力量

這是發生在非洲的一個真實的故事。6名礦工在很深的礦井下採煤。突然,礦井倒塌,出口被堵住,礦工們頓時與外界隔絕。這種事故在當地並不少見,憑藉經驗,他們意識到自己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缺乏氧氣,井下的空氣最多還能讓他們生存3個半小時。

6人當中只有一人有手錶。於是大家商定,由戴表的人每半小時通報一次。當第一個半小時過去的時候,戴表的礦工輕描淡寫地說:“過了半小時了。”但是他的心裡卻是異常地緊張和焦慮,因為這是在向大家通報死亡線的臨近。這時他突然靈機一動,決定不讓大家死得那么痛苦。第二個半小時到了,他沒有出聲,又過了一刻鐘,他打起精神說:“一個小時了。”其實時間已經過了75分鐘。又過了一個小時,戴表的礦工才第三次通報所謂的“半小時”。同伴們都以為時間只過了90分鐘,只有他知道,135分鐘已經過去了。

事故發生四個半小時後,救援人員終於進來了,令他們感到驚異的是,6人中竟有5人還活著,只有一個人窒息而死——他就是那個戴表的礦工。

這就是信念的力量。由於倖存者意識模糊,人們無法知道那位犧牲者是何時停止報時的,但他給了同伴求生的希望,自己卻因為知道真相而沒能堅持到底。

一壺水

一隊考古隊員在沙漠迷了路,在水源極度缺乏的情況下,隊長拿著沉甸甸的最後一壺水說:“現在,我們只剩下一壺水了,要等到最困難時才能喝!”一路上隊員好多次渴得暈過去,但是隊長都沒讓大家喝這壺水。最後他們終於走出了沙漠,隊員們欣喜若狂,讓隊長拿出水來祝賀,隊長舉起水壺,細細的沙子隨風飛揚:“這是滿滿的一壺信念啊!”

珍珠與砂

有一粒砂,見到周圍的夥伴鑽進蚌的體內後,都變成了珍珠,羨慕不已,於是下決心向它們學習,以證明自己的價值。它請求一隻蚌讓自己鑽進它的貝殼裡,夢想著變成一粒美麗的珍珠。沒過多久,砂的周身被蚌分泌出的白色粘液包裹起來,越裹越緊,讓它透不過氣來。砂想,原來變成珍珠的過程這么痛苦,我再也不要做什麼珍珠了。砂終於禁不起痛苦的磨練,被蚌吐回了海底,而它的夥伴們都變成了美麗的珍珠。

珍珠與砂的價值天壤之別,可細想想,它們之間相差的又只是短短的那么一段過程和經歷。人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我們每個人原本都能成為一粒美麗的珍珠,卻往往因為種種個性上的弱點和行為上的偏差,失去了應有的光澤和慧質,而僅僅是一粒砂。為什麼不現在就除去人性中的弱點,使自己更加完美呢?你也是一顆珍珠,就應該照亮自己的人生。

精彩語段

1.  如果要闡釋中國傳統的道德觀念,我想歸根結底在於一個“義”字。“義”又可以分為“大義”和“小義”。為國家為社稷奔走籌劃是為大義。在中國古代,文人或隱或仕,都不忘憂國憂民,這就是心懷大義。入仕的,身在廟堂而心憂天下蒼生;位卑也不敢忘國憂,即使是流落江湖也依然是“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隱逸的,無論是隱於山林或是隱於市,心中也必有憂思。因為如果不是執著於道義而對現實失望的話就不必隱了。名利當然可以拋下,義卻不能拋,隱逸就是為了捍衛道義。從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到東林黨人的事事關心,都表達了一種大仁大義,也表現了中國人傳統的家國觀念。至於小義,則是講個人的自我修養歷練;講家庭的和睦,父慈子孝,兄弟友愛,夫妻相敬;講處世的行止進退得體合禮。這一切都有道德的存在。無論是大義還是小義,它們都屬於一種道德規範力量。何為真,何為美,何為善,何為仁義,何為忠孝,這些概念的認知無一不是源於中國傳統精神文明中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即使天不怕地不怕如李逵,在施耐庵筆下也要當一個乖兒子,畏懼他的“宋江哥哥”。也就是說即使李逵上了梁山,他也必須服從傳統的道德精神。而且當朝廷成為了“不義”的一方時,相對的,梁山就成為“義”的代表。

2.   道德是人與人關係的紐帶,也是必然存在。它不等同於法律,而是具有很大的彈性空間。道德對人的約束是無形的,多靠人的自覺性、個人修養以及社會輿論監督。

3.  很多道德觀念具有悠久的歷史,通過長期的思維訓練,已成為一種觀念上的烙印,世代傳承。如基本的餓尊奉父母、愛護幼小,以及其它的倫理道德觀。在一個社會中,如果缺少道德的約束力,人類活動就缺乏秩序,陷入混亂,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凝和劑則顯得蒼白無力。一旦脫離道德,社會秩序就猶如一匹脫韁的野馬,失去控制力,其後果是引發社會動亂。道德的存在保證了社會活動的正常運作,好比人類的生存離不開氧氣一樣。這是道德存在的價值。

4.  人若能持之以恆,那么天下無事不成。如果沒有玄奘的堅持不懈,歷經艱難險阻,就沒有《大唐西域記》一書的出版;如果沒有徐霞客的持之以恆,跋山涉水,就沒有《本草綱目》的出現。這也正說明了在我們的人生中,需要有堅持的信念。瞧,那藍藍的……

5.  在狹小的盆中,你不甘蜷縮,你把根伸向大地深處,汲取甜美的清泉,你把生的氣息呼向宇宙的漩渦,你高昂著頭,微笑,你堅信自己會開出最美的花朵。

一個狂風暴雨的日子,我曾試圖把你搬進屋中,然而我卻失敗了,你的根已從花盆底部伸出,牢牢地抓住了大地母親的胸脯,你在告訴我:"在母親身邊,這點痛算什麼?"不是嗎?

你以堅強的信念,衝破了人為的牢籠,以不拔的意志不斷地汲取著,你宣誓:要回報給世界以最美好的。

風雨中的清冷,黑夜裡的寂寞,烈日的炙烤和奼紫嫣紅的嘲笑,你都經歷過;當美麗的蝴蝶飛離的時候,你也曾悵然過,然而,為了自己的宣言,你卻堅守著獨自的執著。

當萬紫千紅不再,當黃葉不再翻飛的時候,你把一年的積蓄全獻了出來,清淡高雅,微薄透明的秋的空氣中,於是充滿了菊的清香,你仍舊微笑著,猶如神話中的白雪公主,猶如出嫁前滿臉羞紅的新娘,猶如心中那金燦燦的希望在飛翔……

6.  漫漫人生路,誰沒有對自己或親人在心中暗立誓言?幾多艱難困苦,誓言依舊清晰。妹妹那明亮渴求的眼眸,弟弟那稚嫩的肩膀,母親那漸白的頭髮以及冽冽北風中破大衣上的絲線在隨風飄揚的圖景,攫住了我的心。為了我,他們失去了應有的,我為自己的慚弱而慚愧,然而菊告訴我:現在還不到慚愧的時候,為信念必須堅持到最後!

我被警醒了:鼓足勇氣,為了心中的信念大步向前進發吧,要把自己索取的變成最美好的奉獻。於是,蘊含著菊香的空中傳來了海子的歌聲:

走在路上,放聲歌唱,

大風颳過山崗,

前面是無邊的天空……

這菊香與歌聲滲透了我的心底,直到永遠。

7 . 精神家園好比人的心靈,應該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為博大,宰相肚裡能撐船,也讓我們敬仰有餘。人的心靈活動,應該是一顆博大的心胸,才盛得下生活中的喜怒哀樂,輸得出力量,才能克服看人毛病易,看己毛病難;有知人之明已屬不易,有自知之明則更是難上加難。而人們想要追求的精神,也正是想要重新找回自已的渴望精神,渴望激情,哪怕它會帶來傷痛;人們不喜歡自己的精神像死水般平靜,無漣漪層層,碧荷裊香,葉上初陽乾宿雨,水面清圓,無風碧荷舉的盎然春景;亦無魚兒戲蓮間,燕子斜飛輕風微雨的纏綿春意。

生活百態,市井紛雜。人生的悲歡離合,命運的酸甜苦辣,現實在這裡搭建起一個個舞台。深深淺淺的年華,若隱若現的時光。敘說著,警示著,行走著;用生命的綠葉作裝飾,引導通往心靈深處的路,守護著生活的純真,同時也奉獻著一顆無悔的心。從容與安閒,困惑與思考,採擷憂傷,編織美麗,笑對憂傷,彈侃人生,融入歷史文化,感受生活真諦。一絲燭光小語,一卷心靈底片,一束況味人生,一聲行走吟唱,化作輕盈雋永的文字,在人世間涓涓流淌。

缺了這些精神因素,再多的財富,也不能使自已快樂幸福和這個社會安寧而平穩。於是,人們宜選月冷風清竹木蔥濃的靈魂深處,為自己創建一座精神家園。精神家園,說大不大,說小不小,非常世界,建立精神的棲息地,是智慧生靈的義務,每個人都有如此的權利。我們可以不美麗,但我們要健康。我們可以不偉大,但我們要莊嚴。我們可以不完滿,但我們在努力。我們可以不要幸福,但我們要真誠。不要輕覷了事業對精神的濡養或反之對它的腐蝕作用,它以深遠的力度和廣度,挾持著我們的精神。精神的家園一定要住進你所愛好的事業。精神家園也要用樂觀來維護,它在突然而來的不幸面前會給你力量。會把天地間的自然美化為精神的清泉濾淨你的浮躁,用精神的清泉滌淨你心靈的塵埃。在一種美妙的精神境界中蔓生出無限盎然的情趣和心境,不為名利所牽,不為欲望所累,使你的心靈變得沉靜安祥。事業增增日上。

美文閱讀

一粒種子的信念

我是一粒種子,一粒很不起眼的酸棗樹的種子。我被一農家的主人購買,我想我今後將會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吃”著上好的肥料,“喝”著山頂流下的甘泉,主人將守護著我健康成長……可是,沒有料到我卻成為不幸的一個,由於主人的疏忽,車子絆到一塊石頭上顛了一下,我被甩了出來。

那是一個很不起眼的地方——一個石縫,荒涼而堅硬。我也不奢望哪一天主人會突然想起他少了個我,於是,我便開始萌生一個信念:“活下去!”我要活下去,這是我唯一的希望。這時我感到身體下方可以吮吸到一些甘甜的水,感謝上天,給了我一線生的希望,我便堅持不懈地天天吮吸它,身體也一天天膨脹起來了。

一天清晨,我突然感覺到風的溫馨,“啊,我長出了小芽……”此時我心潮澎湃,我總算活下來了,一個新生命定會受到關注吧!我想。“咦,姐姐快來看,石縫裡冒出來了一個小芽!”一個小姑娘嚷道。“那只是野草!”姐姐心不在焉地笑著,天呀,我想大喊一聲:“為什麼?為什麼沒有人看得起我?”於是,我便又堅定了一個信念:“活下去,並且要活得很精彩!”

我又開始了新的拼搏。

新的挑戰來臨時,雨點打擊著我,洪水淹沒了我,我掙扎著,飄搖而頑強。烈日炙烤著我,雲霧纏繞著我,我承受著,安詳而倔強。狂風來了,我咬緊土地;野獸踩食過後,我就從活著的根上重新生長,終於,我的身體一天天強壯。

幾年過去了,我竟然長成了一棵樹。雖然高不足尺,葉疏枝稀,但也果實纍纍。

空氣中有草木的芬芳,枝葉間有陽光的撫慰,枝頭上有鳥兒跳來跳去。生命終於有了自己的一方天地。這時,兩位女子走來了“咦,姐,那不是你說的那棵野草,怎么……”姐姐頓時臉色緋紅:“這,這……竟然長成了一棵樹?”“姐,你看葉子上的露水多么晶瑩剔透!”

姐姐抬起頭望著遠方,緊鎖著眉,慚愧地說道:“我想,那是它的眼淚。”

不!眼淚是悲觀者的飾物,這是上天給執著者頒發的勳章。

不能辜負上天的恩賜,要讓自己長成一棵最高大,果實最多的酸棗樹……

精彩賞析

本文構思很新穎,作者從一粒種子的角度來寫,寫一粒種子從被甩了出去開始,第一個信念是“活下去”,於是它長出了小芽,當被人們誤認為是野草時,第二個信念是“活下去,並且要活得精彩。”終於身體一天天強壯,最後長成一顆大樹。文章敘述很細膩。把一種成長的過程很形象地描寫出來,種子的心理就是人的心理。故事生動地闡釋了信念的作用和力量。

精神苦旅

馬冬麗

尋找古老華夏文明的源頭,雖然不知是《詩經》還是《楚辭》,但早已經載滿了希望,背負著沉甸甸的理想,之後便開始了這段精神苦旅。

臨江自哀

開始出發了,踏著瀰漫的金色餘輝,在汨羅江畔駐足,開始尋夢,尋得那位衣襟隨風而飄,吟詠著“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古人。屈原,為理想而獻身的智者,不知你是否聽到了我這穿越時空的呼喚?我的心,我的思緒已將過去的記憶燃燒,化成了斑斑的淚痕。

臨江而思,我感到了精神的芬芳從稀薄的餘輝中透出了照人的光芒。沐浴這份聖潔,感受這份苦澀的靈氣。

登樓憶古

游跡天涯,在巴丘山下凝望古老而奢華的岳陽樓,它依然在風塵之中演繹風情。登臨這千古名勝,踏足於這充滿政治色彩的文化古蹟,並沒有想像之中的人悠悠情悠悠,反而有一種莫名的憂鬱,為“朝暉夕陰,氣象萬千”,為風清月明,水光接天而鬱鬱寡歡。目送著遠方的落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情懷又增添了幾許豐富的內涵。

登樓憶古,當年的范仲淹因政治抱負不得施展而滿腹愁怨。而今,我在攬物之時無意中走到了他高潔的心靈,遙遠的崇高精神所賦予的心境。

憑欄靜思

帶著絲絲凝重依然前行,在古欄邊逗留。“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這就是辛棄疾的拍欄之處吧。古欄在晚風中肅立,無聲亦無言,離我的目光千年之久。可曾想辛公的愛國志、報國情難以釋懷的苦衷。撫摸這曾被拍遍的欄桿,一種歷史的責任感油然而生,願重返唐宋盛世,搵(wèn,擦)英雄之淚。

憑欄而思,尋找古人舊事,故國千里春秋,逝去的歲月找不到盡頭,惟天邊的落水隨風而去。放聲高歌,讓充盈著精神內涵的血液澎湃全身。

殊不知,漫漫精神之旅源於多少文人墨客的辛酸歷程;澀澀的旅行,就像走入精神的煉獄;苦澀之中,我的精神得以升華,從此,帶著他們照耀千古的不朽精神奮然前行。

精彩賞析

本文採用聯想與想像的方法,為自己虛擬了一個“精神”旅遊的線索,將我國歷史上三位著名的愛國文人的故事巧妙地串聯在一起,並賦予一定的精神內涵。這三位著名的愛國文人,均屬於文采橫溢,理想高潔,愛國情感濃郁,而理想卻不得施展的“落魄”之人,但他們都能堅守自己的信念和理想,“處江湖之遠而憂其君”,這種“雖遭陰謀密計”卻對國家對人民忠心耿耿的執著精神,千載而下,世世代代為世人推崇和敬仰。作者如從此構思行文,使得全文中心突出,線索明晰,情感濃郁而真摯。小標題的運用,在內容上富有極強的概括性,並且使得全文結構明晰而緊湊。全文語言生動形象、富有詩意、極具哲理,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