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的智慧為話題的作文

勇,新華字典上解釋為果斷勇敢,雄鷹勇於搏擊長空,劃破天際,它成為了天空中的獵人,雄獅敢於拼搏嗜血,迂迴徘徊,成就了陸地之王的美名,本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勇的智慧為話題的作文,歡迎閱讀。

 勇的智慧為話題的作文1

勇氣與智慧並非天生就有,而需要在生活的道路上不斷汲取,磨鍊。然而,生活中有多少人有真正的勇氣和智慧?終於,在一本書中,我發現了他,他就是《魯濱遜漂流記》中的主人公。

小時候的他,就有一個幻想,有一天能張開翅膀,飛上出海冒險的漫漫長路,尋找一個屬於自己的夢,開始人生的旅途。那時的他無暇顧及,也無法預測這其中的危險。也許,他——魯濱遜也想不到將會有怎樣的暴風雨在等待著他。

魯濱遜向我們展現了他的勇氣。他不願與父親一樣平庸地過完自己的一生,有著大無畏的冒險精神,於是,他的冒險開始了。他歷經了一次次的艱險,又一次次從險境中掙脫。在一次暴風雨中,船翻了。本要結束這次冒險的他,再一次死裡逃生,被海浪拋到孤島上,度過了二十八年的孤島生活。我喜歡魯濱遜,正是因為他在這段歷險中展現了他的勇氣,他不會逃避、畏縮,而是坦然面對,勇敢克服。他喜歡冒險,每一次冒險都使他得到更多的勇氣,勇氣是他最大的收穫。

除了勇氣之外,你可曾看見過他的智慧。他孤身一人,克服了常人無法想像的困難,以驚人的毅力生存下來。沒有房子自己搭建,沒有食物自己去打獵,種稻穀,馴養山羊,曬野葡萄乾;還自己學做各種生活用具。智慧對於我們來說非常重要,它是我們在生活、困難面前必不可少的一樣工具。然而即使有智慧是不夠的,同時還要學會運用它。

一次次的探險,能使他走得更遠,看得更高,想得更寬,不斷走向成熟。而我們太像溫室里的花兒,沒有太多夢想,沒有太多企望,永遠是那樣,在溫室中無憂無慮,一點也受不起風雨。寫到這兒,我也想起了一張報紙上說的新聞:正在軍訓的一些高中生,才離開父母幾天,就叫苦連天。有的在軍訓時暈倒,有的逃走,有的哭鬧不停,甚至還有的學生直接跪倒求教練讓父母送防曬霜來。我覺得他們真可憐啊,生活在父母懷抱里,吃喝不愁,能體驗到什麼呢?有句話說得好:“不經歷風雨,只能見彩虹?”的確,我們應該試著脫離父母的懷抱,用事實證明,我是最堅強,最勇敢的!風雨過後,你會看到那綻放著微笑的彩虹!

讓我們在生活中不斷磨鍊自己的勇氣,激發更多的智慧,一步步走出自己的圈子,走向世界,走向成功,與勇氣、智慧同行。

 勇的智慧為話題的作文2

什麼是勇敢,一直是困擾著我們的一個問題。有人說勇敢是面對敵人時敢於進行殊死搏鬥的精神,有人說勇敢是面對困難時的忍讓,委曲求全。在我看來,勇敢是面對挑戰時的有所選擇,是一種大智慧。縱觀中國改革開放30年,我們不得不豎起大拇指稱讚鄧小平,稱讚這位改革開放總設計師,稱讚他這位東方巨人。

三十幾年前,在許多人還不理解社會主義的時候,他毅然提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改革開放,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

30年的風風雨雨,吹倒了曾經繁榮的一個個“村”,也沖毀了曾經繁榮的一個個“城”。可是,中國這個東方巨人卻毫不動搖,仍就以他那矯健的步伐前進,任憑歷史的車輪滾滾。今天的中國繁榮,見證了他在面對中國是姓“社”,還是姓“資”時的正確選擇。

矗立高山雲巔,耳邊隱約迴蕩:“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是他,就是他——譚嗣同,一個敢於用鮮血喚起人民意識的人。

站在刑場的刀下,還有這般勇氣來說“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所以稱得上是史上第一人。

雖然一個譚嗣同倒了下去,可是站起來的卻是千千萬萬的中國有識之士。這就是他,一個在“死”與“逃”面前勇於選擇的人。

從古至今,每一個歷史時期都有敢於選擇、敢於創新、敢於挑戰的人。我們不得不承認魯迅是其中一個。他,敢於在“黑屋子”前吶喊,喚起民眾。這就是他——勇敢的魯迅。

前不久,報紙中一則訊息說武漢大學某大學生在湖邊見一落水兒童,為救這名兒童而下水,然而這名大學生在挽救兒童之後卻永遠地走了。社會上對此議論紛紛。到底他的做法是否可取,我個人的觀點是不可取。我並不是提倡見死不救,而是我們在面對困難時應有所選擇,否則會得不償失。

有人說,勇敢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迎戰不應該害怕的東西,二是害怕應該害怕的東西。其實,勇敢就是在面對挑戰時的一種智慧。

 勇的智慧為話題的作文3

只要將智慧與勇氣融為一體,還有什麼困難解決不了呢?

人生就像一條曲折的河流,不可能一帆風順,只有那些懂得怎樣生存的人才能從容地應對生活中的坎坷。

這是我在偶然間看到的一個故事,至今還記憶猶新:十二歲的男孩小明從學校趕去單位找媽媽,此時單位里空無一人。他決定乘電梯上樓,不料剛到五樓與四樓中間的電梯突然停了下來。原來,單位提前半個小時下班,此時大樓內已經沒有人了,電工違反規程拉閘停電。小明在漆黑的電梯裡看不到一絲光亮,他害怕極了,在電梯裡大喊一陣,可是沒有人理會他。一個小時過去了,小明覺得精疲力竭,但他還是不停地喊叫,他的嗓子幾乎說不出話來了。小明一直折騰著,一會敲門,一會喊叫,但都無濟於事。後來,小明努力讓自己冷靜下來,他知道,單位這一休息就是七天,如果自己不想辦法求生就只能坐以待斃。小明的身上只有一個書包,文具盒是軟塑膠的,那天他也沒帶手錶,不知是什麼時間。在種種不利的因素下,小明決定細心聽聽外面的動靜,企盼著有人上樓或者等看門的老爺爺早晨清掃的時候發求救信號。拿什麼發信號呢?又一個難題擺在了小明的面前。小明靜靜地思考了一下,突然想起自己的鞋底是鐵制的,於是便脫了下來,擬定了好幾個方案。第二天早晨,小明聽見有人拎水捅拖地的聲音,他樂壞了,急忙用兩隻鞋敲打電梯的鋼板處,擊打出了鼓點的頻率來。當一位老爺爺走進5樓時,聽見了很有節奏的鼓點聲,於是他斷定樓梯里一定有人,便馬上跑下樓去報告保衛科值班員。20分鐘後,人們匆匆趕到,單位領導決定立即啟動電梯,小明終於得救了!

面對意外事件的發生,小明冷靜沉著、不慌不忙,在關鍵時刻充分地利用了自己的所知所學,真令人佩服啊!在自救的過程中,小明想起了一般都是用鐵片製作的文具盒,想利用它來脫險,可惜文具盒是塑膠的,於是他又很自然的聯想到了自己的鞋子,可見他的思路非常清晰。另外,他用鞋敲打鋼板的時候是按照一定的節奏的,這樣能促使他儘快地吸引別人的注意,相反,如果他不按照一定的節奏亂打,就會很容易被人們忽略掉。遇到危險的時候,我們要像小明一樣,學會適當的採取一些自救措施,以助於自己能夠儘快脫險,但是在做每一件事之前都要先理清思緒,切勿慌張忙亂。

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多掌握一些必要的自救常識,從而學會用自己的力量維護自己的人身安全,避免受到一些不必要的傷害。這是每一個珍愛生命,熱愛生活的人都應該懂得的知識。

我曾經試著想像過,如果我也遭遇到了類似於小明這樣的意外事件,我會怎樣呢?是從容地應對,還是絕望的痛哭?是努力堅持到最後一秒,還是經不住時間的考驗早早放棄?是儘量地利用自救脫險,還是無助地等待他人的救援?這一切恐怕只有身臨其境才能切實地感受到吧!我想,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培養出良好的自我保護能力,學會生存,以便在遇到突發事件的時候能夠從容面對!

只要將智慧與勇氣融為一體,還有什麼困難解決不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