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傳統的話題作文優秀範文

傳統的東西都是從很早以前就流傳下來的,我國有許多的傳統,你知道的傳統有哪些呢?本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以傳統為話題的作文範文,歡迎閱讀。

傳統的話題作文範文篇1

在中國民族的史冊上,愛國主義是其光輝燦爛的篇章。志士的名字如繁星浩瀚,壯烈的業績與日月同輝。民族英雄用“鐵骨”背起了中華民族的一切。

壯懷激烈的抗金名將——岳飛,從小母親就在他的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使他“安邦定國,赤心為國”的志向更加堅定了。金兵大舉進犯時,為保江山,他義無返顧地奔赴前線。他率兵7萬,破金兵百萬,殺得金兵“屍如山積,血若川流。”從此,岳飛名揚四海,令侵略者聞風喪膽。愛國詩人屈原“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嫻於辭令。”卻遭上官大夫的誣陷。屈原忠貞愛國被誣為叛君喪國,正直無私被誣衊為貪髒利己,高尚的品格蒙受世俗的污辱。屈原懷著滿腔義憤寫出了《離騷》這部偉大的著作,來表達自己的心聲,激勵人們的愛國熱忱。抗擊倭寇的戚繼光,戚繼光出生於將門之家。他從小受到了很好的教育。父親臨終前對他說:“我將不久於人世留給你的不是金銀珠寶,而是國家的土地,你一定要好好地保衛它。”他將父親的著句話銘記在心。戚繼光痛恨倭寇在國家的土地里打劫,為非作歹。1561年倭寇竄犯浙江沿海。戚家軍經過一場激戰,一舉殲滅倭寇。從此,福建境內的倭寇之患也平息了。像這些歷代愛國英雄舉不勝舉。他們的共同點都是浩然正氣,忠心耿耿。歷來被人們敬仰和稱頌。在中國,正是許多歷代英雄用血肉鑄成今天偉大的萬里長城。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今天,已不是那個貧窮落後的中國了,是一個屹立在東方而生機勃勃的新中國了。英雄的壯烈故事傳遍了大江南北。新時代的開發需要英雄,落後的山區需要英雄……我堅信,中華民族的後代也擁有祖先們堅強不屈,臨危不懼的崇高精神!

我們是龍的傳人,頭頂著祖國的藍天,腳踏著祖國的大地,血管里流著祖先的熱血,生命里延續的是民族的精神。就是靠我們這一代,改變昔日的貧困落後,就是我們這一代趕超世界發達的國家。行動起來吧!創建我們的家園,弘揚我們民族高尚的精神,迎接偉大祖國的又一個春天。

 傳統的話題作文範文篇2

我的母親是一個平凡的人,和天底下所有母親一樣,她將偉大的母愛默默給予了她的女兒。多年來,我感受著無微不至的母愛快樂成長,一切覺得理所當然,從未真切的感恩母親,甚至任性的責怪母親沒有滿足自己買芭比娃娃的要求。

有一天,我無意中讀到一篇歌頌母愛的文章。一位母親和她5歲的孩子坐在飛機上,突然,乘客們聞到了一股嗆人的煙味,原來飛機發生故障了,頓時,恐懼情緒蔓延在所有人的臉上。這位母親凝望著自己的孩子,鎮定地說:“孩子別怕,媽媽在!”這時,飛機已經快要失控了,在緊急關頭,母親毫不猶豫的將年幼的孩子送出了只容得下一人通過的逃生出口。看完這篇文章,我流出了眼淚,我真切的感受到了偉大的母愛,我想到了“鐵達尼號”快沉沒時那位捨生救子的母親,想到了汶川大地震中那位懷抱孩子捨生護子的母親,也想到了我自己的母親。

爸爸工作很忙,我的記憶中,媽媽每天早上總是第一個起身,當我睡意朦朧時,她已經在廚房演奏鍋碗瓢盆交響曲,為我準備早飯了,待我吃好早飯,她又開著電瓶車送我上學,自己回頭匆忙的吃完早飯,又去上班,每天去接我放學時,總不忘帶點點心給我。晚上輔導我作業後,還得收拾家裡,又是最後休息。多少個春來冬去,多少個日日夜夜,細想起來,媽媽給我的愛實在太多!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天下的孩子們,羊有跪乳之情,鴉有反哺之恩,我們做子女的應儘量理解父母、孝敬父母、感恩父母,弘揚中華民族傳統孝道,無論家貧家富,你都會感受到有母親的家總是最溫馨的。

傳統的話題作文範文篇3

儘管之前已經從同學口中聽到了清明節不放假這個訊息,但那時終歸還是抱著一絲僥倖的心裡的。可是今天學校通知了這一訊息,在這個事實面前,我確實難過和不平了很長時間。

我自認還算是一個比較聽話的學校了。寒假學校說高二年要補課,內心雖有不快,但對於學校的良苦用心,我還是能明白的。畢竟在這個補課、趕進度大行其道的年代,學校也是為了我們不落後於別人。可是,在清明這天不放假,卻是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的事。難道,學業真的比傳統更為重要?

作為一名高中生,每日花在英語上的時間遠比花在語文上的多的多。英語考試的成績直接關係到考試的名次,至於語文,則拉不開多大的分差。所以,我們都拼了命去學英語語法,分析起一個句子結構時頭頭是道,卻在面對古文時,不知賓語前置,狀語後置為何物。我為自己感到悲哀,也為我們的傳統文化感到悲哀。

一個個傳統節日的設立,看似是對傳統文化的回歸。只是,在本應掃墓祭祖的這一天,我們卻還要在教室學習ABCD,與數學做親密接觸,與各門學科親切會談的時候,我就不會再對其他的傳統節日抱有什麼希望了。想想當那些離我們遠去的人們得知我們因為要忙於學習而不能為他們掃墓表達我們對他們的懷念之情時,他們該怎樣想?是欣慰,欣慰自己的後代自己的親人自己的希望此刻正在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抓緊一切時間為將來的光宗耀祖打基礎?還是無奈,無奈自己終究變成了一個無實體的東西,比不上學業的分量重?

文化的特點就在於它的傳承性,只是,我真的不明白在這樣一個年代,它將怎樣被傳承,被發揚光大。難道,就靠我們這一代坐在教室里學習,它就得以繼續存在?雖然無一批判可以令我們這些小地方的孩子得到更好發展的現行教育制度,不得不承認的現實卻是現在所學的大多數東西都只是為了應試,像《六國論》《師說》等文章,大概除了中文系的學生,高考之後就不會有人再去誦讀了吧。

回歸到清明節學校不放假這個話題上,我只能說我尊敬我們學校領導學校老師為了我們的學業西省自己本應得以休息的假日時間來補課,但也為清明節這個重要的傳統文化節日被無視感到難過。原來,當傳統遭遇學業,傳統只能選擇臣服。

“清明時節雨紛紛”,今天,外面又下起了小雨。我情願相信那不是雨,是上天為傳統文化被擱置如此一個不起眼的位置而留下的難過的淚。

汪國真的詩說“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而我想說“既然選擇了高考,便學會放棄一切”,其中,也就包含傳統文化,誰讓,它無力與學業對抗。

後記:清明學校不放假,我很難過。用學校里很多同學的話來說,清明節,監獄都放假了,我們還不放。起初難過的是不能休息,仔細想了想,令我難過的,還有學校對傳統文化的漠視。而他們,又確實時常教育我們,要回歸傳統文化。如果我是高三,我可以坦然接受這個事情,可惜,我只是高二學生。

傳統的話題作文範文篇4

當書信被電子郵件取代,當腳力被各種交通工具代勞,當傳統文化在瀕臨滅絕的邊緣苦苦掙扎,處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我們又該何去何從?科技為上,傳統靠邊?還是傳統為要,科技為輔?

在如今紛繁蕪雜的大環境下,科技與傳統文化不可偏廢。傳統文化是我們的根,我們的魂;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促進社會進步,讓人享受舒適生活:積極發揮科技優勢,大力弘揚傳統文化已成為我們的必然選擇。

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便對西方現代科技有一種盲目的恐懼或崇拜,西方的堅船利炮轟開了中國國門,打碎了天朝上國的美夢,也在國人心中種下了恐懼而又歆羨的種子。科技強國也被無數國家奉為圭臬。科技霸權在美國等西方國家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現代科技的優勢展露無遺。

但我們就該為此放棄傳統文化?中國傳統講究仁義禮智信,中國文化具有兼容並包性,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偉大的中國文化是我們傳承千年,歷久不衰的法寶,也是我們走向復興,開創未來的根本保障。雖然,傳統文化不乏糟粕,虛榮、麻木等劣根性便是糟粕的體現。但,我們不能否認傳統文化的精髓讓我們經久不衰,綿延不絕。文化的包容維持著中華民族的和諧與穩定,也為民族大家庭不斷注入新鮮血液,使其煥發生機。五千年的積澱造就的是傳統文化的強大生命力。

社會轉型期的今天,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激烈碰撞,逐步融合,而在這碰撞與融合中,各自煥發出新的的生機。科技賦予傳統文化科學特性和創造力。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也是經濟發展的強大驅動力,而科技發展中形成的科技精神,包括科學思維,科學態度,科學價值觀念等,深刻的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影響著傳統文化。在科技條件下,傳統優秀文化經過現代科技的陶冶和兼容,具有了新的創造活力,它既蘊含了現代科技的新成果,又指導著現代科技條件下的民族文化不斷創新和發展,永葆生機和活力。發揮科技優勢,改造傳統文化,是保持傳統文化生機的不二法門。

同時,傳統文化的道德原則、和諧理念也指引著具有民族特色的現代科技的發展與走向。先進科技的發展為人們創造了巨大的財富,也帶來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現代建築的發展並隨著鄰里人情的冷漠,交通工具的進步伴隨著健康的,電子文檔的的發明也不可避免地產生書寫能力的退化。而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也只能依靠傳統文化。英國著名的哲學家湯恩比博士在上個世紀70年代就提出了令舉世深思的論點:“挽救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唯有中國的孔孟學說和大乘佛法。”而七十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也在巴黎宣布,解決21世紀人類的生存問題,必須去20xx多年前的孔子學說中汲取智慧。弘揚傳統文化,解決科技發展帶來的各種問題,也指引著科技的發展。

充分發揮科技優勢,大力弘揚傳統文化,讓傳統文化和現代科技在碰撞交融中永葆生機與活力。

傳統的話題作文範文篇5

習慣了在快捷的信息網路上生活的我們,有沒有,試著將一些人生理想進行過類似的下面的操作,把復興中華的責任先保存,再複製,最後貼上,去試一試,你或許會為此舉動自豪一天,甚至一生。

五千年的文化歷史,舉世無雙的四大發明;深深的印下了中華民族的足跡。我為生在九百六十萬平方千米的土地上而自豪!但是下面這個故事讓我感到臉紅,在一所學校的升旗儀式上,學校突然停電,所以要求大家齊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居然只有很少的人唱,學校的領導問理由,大多數學生回答不會唱。聽到這裡,你們有什麼想法嗎?我有,一個中國人居然國歌都不會唱,還有什麼資格活在這片土地上。我甚至在想,在他們慢慢把國歌遺忘的時候,是否也在遺忘復興中華的責任?

從內心來說,遺忘復興中華的責任是可悲的,他的內心會隨著物質的變化而變化,昏昏噩噩度過一生。最後,像一粒塵埃,消失在世界上。

周恩來,梁啓超先生,以及那些傳播復興中華責任的領頭人,用他們的實際行動告訴我們,一顆民族的責任心,永遠是一個充滿著驕傲和自豪感的世界。

時代在發展,祖國在繁榮,民族在昌盛,我們跟要把目光放遠放長。人生注定疾步匆匆,在困難面前我們唯有勇往直前,變被動為主動,才可能在復興中華的大潮里掀起我們的浪花。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作為一個青少年更應該擔負起復興中華的責任,周恩來在年少讀書時,就立下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偉大理想。這成了他畢生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的的力量源泉,也讓我們看到了他對中華民族復興的必勝決心。他的人生信念和人性光芒,像一座燈塔,為我們照亮了前行的道路。所以我們更應該做一個胸懷大志、品學兼優的學子,努力提高道德品質、科學文化知識和民族精神素質。因為,從我們一出生,就注定是復興中華的主力軍。

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就說過:“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

復興中華對於我們來說是沒有刪除的操作,也不是只有保存,它更需要我們去複製,去貼上。全中國十幾億人每人貼上一次復興中華的責任,那么就可以“積小流成江海”,離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還會遙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