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傳統節日為話題的作文600初二

中華的傳統節日有很多,如: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本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以傳統節日為話題的作文600初二,歡迎閱讀。

以傳統節日為話題的作文600初二1: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很多很多,春節、端午節、清明節、元宵節等,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春節。

春節七天的假期里是我最最開心的日子,因為在外地工作的爸爸可以有個長假回家陪我玩,住在深圳的大姑姑一家也會回廈門和爺爺奶奶一起過年,還有在廈門的小姑姑一家,三家人,好不熱鬧。大年三十吃完年夜飯,我們一大家人,一起到環島路觀看煙花表演。各種各樣的煙花同時在天空綻放,有的像一串紅燈籠,慢慢飄向天邊,好似天燈一般;有的像閃閃的星星一樣灑落下來,讓人忍不住想伸手去接;有的像綻放的、五彩繽紛的花朵,仿佛告訴人們春天就要來了。觀看的人群里發出一陣陣的驚嘆聲!看過煙花表演,我們會去唱K,這是我和姐姐們最喜歡的。三個姐妹,你爭我搶,爭當“麥霸”,每次都逗得大人們哈哈大笑。

當新年鐘聲響起時,爸爸媽媽、姑姑姑丈會領著孩子們向爺爺奶奶拜年,互相祝福新的一年裡身體健康,工作進步,學習進步!當然最開心的是我們都有大紅包啦!

我喜歡溫馨快樂的春節!

 以傳統節日為話題的作文600初二2:

我最喜歡的傳統佳節要屬春節了,每到春節我都是無比地興奮與激動。

“噼啪噼啪—噼啪噼啪”鞭炮聲響了起來,千家萬戶都開始忙碌了起來,有的包餃子;有的貼春聯;有的掛上了紅紅的大燈籠。街上也熱鬧了起來,有的小販吆喝著:“走過路過,千萬不要錯過。”有的婦女殺價道:“太貴了,便宜點。”有的孩子一蹦一跳。充滿了節日的氣氛。

我家門口也貼了一對春聯,“五更三分年年稱心,一夜連歲歲歲如意”我問媽媽:“為什麼要在門上貼2個大大的‘福字’,還倒著貼呢!”媽媽回答道:“因為倒貼著的諧音是福到了。”話音剛落就說到:“今年我們自己來寫‘福’,不到外面買了。”我拍手叫道:“太好了,我來寫。”心想:這還不簡單,不就是寫個‘福’嗎,看我來大顯身手。”我先用一張紅色的紙剪了2個一樣大小的正方形,然後又跑進了書房,拿出了毛筆、墨、硯。先把墨倒入硯中,再用手上的硯石在硯上磨,然後用毛筆在硯上輕輕地沾了幾滴墨水,正準備在紙上大顯身手,我突然停了下來,想了一會兒,叫來媽媽,對她說:“媽媽,你看清楚我是怎樣,寫出一番毛筆字的。”可是在紙頭上筆化了半天,也下不了手,害怕寫得太難看了把自己的臉都給丟光了,一旁的媽媽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走到我跟前,拿起我手中的毛筆,認真地寫了起來,看那專一的樣子,我突然臉紅了,心想:連媽媽寫毛筆字的時候都如此認真,不敢疏忽,我又有什麼值得驕傲的資本呢?

媽媽寫完字,用雙面膠把兩個“福”貼在門上,我看了,對媽媽說:“真漂亮啊,這兩個‘福’怎么寫得那么好呀!”媽媽對我笑了笑就走進了廚房,我不知道她是什麼意思,但是我想:她應該是想告訴我做人要謙遜吧!

 以傳統節日為話題的作文600初二3:

今天是清明節,是掃墓踏青的日子。清明節是中國漢族的節日,古時也叫三月節,我們也叫寒食節,已有20xx多年歷史。公曆四月五日前後為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

早晨天剛亮奶奶把我叫醒,她說清明節要早起。吃早飯時,奶奶端來了熱氣騰騰的餃子,我莫名其妙地問,為什麼吃餃子哪?奶奶說吃完飯去掃墓,餃子是祭拜祖先的。以前家裡窮,一年都吃不上次餃子,自己根本就捨不得吃,只是祭祖和家裡老人吃點,別人根本吃不著。桌上還有雞蛋和蔥。奶奶說清明節要吃雞蛋和蔥,這樣小孩會更聰明的。我想讓自己更聰明,吃了很多雞蛋和蔥。媽媽卻在一旁偷笑了起來……

飯後我們到山上掃墓,祭拜先人,踏青尋春。爸爸說,清明節流行掃墓,其實掃墓是清明節前一天寒食節的內容,後來就逐漸傳成清明掃墓了。

今天我了解了很多清明的知識,我們中國有很多豐富的民族傳統節日。

 以傳統節日為話題的作文600初二4:

中華的傳統節日有很多,如: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但我最喜歡的還是春節。

每逢春節,家家戶戶都要貼春聯,放煙花、爆竹,穿新衣、戴新帽,吃年夜飯等。聽媽媽說,這是為了驅趕一個叫“年”的怪獸。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中國有一個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深居海底。每逢除夕,“年”就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躲避“年”的傷害。有一年除夕,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建村裡的村民匆忙恐慌,只有村東頭的一位老婆婆給了他一點食物,並勸他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把鬍子撩起來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待一夜,我一定把年獸趕走。”老婆婆繼續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看見老婆婆家的門上貼了大紅紙,屋裡燈火通明,院子裡爆竹“嗶嗶啪啪”的響聲,“年”獸渾身戰慄,不敢向前走。這時只見大門一開,一位身穿紅袍的老人笑呵呵的走出來,“年”獸怪叫一聲,慌忙逃走了。第二天早上,人們發現村里安然無恙,十分驚奇。老婆婆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事情。這件事在村里很快就傳開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於是,以後家家都燈火通明,戶戶都貼春聯、放爆竹,因此就有了“過春節”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