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缺中的完美為話題的作文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追求生命中的完美,即使是殘缺中走出的完美,即便仍帶著殘缺,也就是完美了。不是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關於殘缺中的完美為話題的作文,僅供參考。

殘缺中的完美為話題的作文篇一

生活,它總是不盡完美的,現實有時總是殘酷的,只給我們留下美好的一半,然後把另一半藏起來,它總是賦予我們熱情,引誘我們去尋覓,卻又總是留下更多的思索與惆悵。我們無法要求世界去完美,就像我們無法要求自己一樣,但是只要用心去尋找,去感悟,就會發現相對比較殘缺的美。

殘缺,在我們心底是可怕的,但是用心去體會卻發現,殘缺其實並不是那么可怕,就像斷臂的維納斯,她就是殘缺的美,她的魅力就在於那隻斷臂上,如果她與我們一樣是完美的,那她美嗎?

不知道為什麼,我開始欣賞破碎的東西,有時我會認為完美並不是那么好,就像早晨的陽光照在自己的身上,會覺得自己金燦燦的,感覺還是完美的一片陽光好,但是當你站在樹下,陽光透過葉子照到自己的身上,斑斑點點,這就是破碎的美,難道你說這破碎的美比一整片的陽光要遜色?在夕陽西下的時候,大地一片紅色,這是一整片的美,真的好美,但是當你站在斷牆後,站在夕陽無法完全照到的地方,你就會看見特殊的不同於外面景色的,支離破碎的美。透過大大小小的破洞,照射在地面上,各種各樣不規則的圖形,無數個斑點匯成了一幅奇妙的抽象畫。當夕陽的光輝消失在地平線上後,黑夜將世界吞噬了,只剩下了黑白的景色,當月亮出來時就不會有星星嗎?看吧,整個夜空都被月亮照亮了,想要尋找星星,目光卻不由自主的看向了那完美的白,的確這時候的完美要比殘缺好,因為我們的眼睛已經被月填滿了,唯獨有偶,我靠在一棵樹上,面向西方,樹冠把月亮擋住了,只有幾片破碎的白映在背上,但是眼前的是許許多多的星星,這裡一顆那裡一顆,仿佛在玩遊戲,又仿佛在聚會,比那孤獨的月美多了。

完美與殘缺真的很矛盾我希望一切事物都是完美的!果不出所料,今晚的月是那么圓;暗藍的星空是那么美;竹林又是那么的幽靜。一切的一切仿佛在靜中生在靜中滅…我不要這般憔悴,不要這般蕭條,不要這般冷寂…然而完美的背後總有破碎。支離破碎才是美!殘缺才是美!殘月是美的!在它最暗最弱的時候是美的!它在慢慢積蓄力量,拚命的努力綻放出光彩!然而它疲憊了,就在剛才!它孕育而升的是一輪滿月!它光淨,耀眼,奪目!那散落的滿地碎銀,便是這殘月之前所譜寫的美麗畫卷!!它即將孕育而生出新的滿月!

枯葉是美的!在它最黯淡無光的時候是美的!它在慢慢貯藏力量,力求保存充足的營養!然而它睏倦了,就在之前!它還茂盛蒼翠地挺立在枝頭!它青翠,透明,光鮮!那散落的蔭下的斑駁星點,便是這枯葉所做的偉大詩篇!!它即將作為營養,為新生的葉做準備!

換一種角度來看,其實任何事物也有可愛的美麗之處 ―― 殘缺美。因為太過一帆風順,太過於完美,反而膩味無趣心生厭倦不值得珍惜了……殘缺真的很美!

真的!殘缺也是一種美!比完美無缺的境界還要高!因為破碎證明了它之前的完美!也說明即將會造就新的完美!也許有些事物它完美的時候我們並不覺得它是完美的!只有它破碎的時候才會讓我們懂得珍惜!!!

美麗不因殘缺而晦澀!或許在某種程度上殘缺更增添了美麗的成分。

殘缺與完美這兩種極端的字眼,它都是美的,它們在我們的生活中缺一不可,天下物無全美,世界上沒有真實完美的東西,但是過多的殘缺也是不行的,那么是完美無缺的美要好還是破碎的美要好呢?我無法做出回答。

殘缺中的完美為話題的作文篇二

人們追求完美。空想社會主義創始人之一托馬斯·阿奎那把完整或完美作為美的第一要素。中國有成語“十全十美”。但又有“人無完人,金無足赤”之說,哲人又有“完美是毒,缺陷是福“ 世上沒有十全十美之物,“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飽含著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完美不可能達到至美的境地,事物中留有一絲瑕疵,也不能不說它不美。這是認識的辯證法。正確看待完美,才能客觀地表現完美。應聯繫思想和生活實際,辯證思考,寫成一篇有見地、有內涵的感悟之作。

渴望完美,代表人們的理想和精神追求。不同時期的人類,對於“完美”的詮釋會各有千秋,對於“完美”的追求會異彩紛呈。如果選寫幾個不同時期的人們追求完美的鏡頭,那么便可以詮釋出“時代在變,人們追求完美的心更加強烈”的要義。 完美是道路的終結,是極致也是死亡。我們永遠也達不到它,這是我們的卑微和渺小。然而我們又永遠在渴望它和走向它,這是我們的倔強和偉大。 因為完美,不完美的我們不到最後就不停下。

因為完美,不完美的我們願意付出不完美的所有。 這就是我們唯一的完美吧? 所以,達利溫和地訴說著他自己的真理:“不要擔心完美,你永遠也達不到它。”是的,我們達不到,而其實我們也不必達到。完美不在我們的眼前,它就在我們的心裡。諸多不完美的我們,就是完美的母親。

完美是什麼?我不敢妄加定論,這個問題應該留給哲學家或思想家。我覺得,完美應該是我們對提高生命質量的一種追求。這種追求,一旦融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就立刻變成了我們的良師益友,啟發並推進著我們對生命更高一層的嚮往。 有時後,完美是一面鏡子,在鏡子裡我們看到了自身存在的問題與思想上的不足;有時後,完美是一束光,當我們的生活中出現狹隘的隧道時,它照引我們走出黑暗。更多時候,完美則是一種有形卻又無形的意向,我們向它靠攏,它就會在我們心裡綻放;我們遠離了它,它就會在我們心裡頹廢。完美是墮落的死敵、煩惱的宿敵、殘缺的天敵。我們不計較得失,只要我們努力做了,我們心中坦然。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追求生命中的完美,即使是殘缺中走出的完美,即便仍帶著殘缺,也就是完美了。不是嗎?

殘缺中的完美為話題的作文篇三

今天我們的學校來了一群特殊的朋友來演出——殘疾人。他們有男有女,有年輕人也有老年人。他們有的生活在黑漆漆的世界裡,有的生活在無聲無言的世界裡,有的依靠著輪椅、拐杖、假肢度過他的一生……他們不像我們一樣,健健康康,無憂無慮的生活著,而是生活在殘缺中追求完美的另一個是淒涼的世界裡……他們是多么盼望自己也和我們一樣,擁有著健康、快樂啊!

雖然他們是殘缺的人,但是他們擁有的那種敢於面對事實的勇氣和堅強的毅力,使他們能站在璀璨的舞台上,在舞台上的他們,忘卻了痛苦,忘掉了殘缺,盡心盡力的為我們表演精彩的節目。

首先出場的是一位失去光明的中年人,他個子不高,帶著黑黑的墨鏡被主持人扶上了舞台,儘管他看不到美好的世界,看不到我們的身影……但可以用歌聲來感動整個世界,他那雄渾的男高音,是那么有氣勢,震撼了我們的心靈,頓時全場傳來敬佩地鼓掌聲,響徹行雲。他臉上似乎露出從未有過的自豪的微笑。

接著陸續上台了三個因不幸失去單腿的年輕人……

但最讓我終生難忘、記憶猶新的還是由18位聾啞青年組合成的《千手觀音》他們用優美的舞蹈表示自己的心:18個聾啞青年站成一排,收一伸一縮,讓人目不暇接。那優美的的舞姿,猶如孔雀開屏,讓人沉醉其中。

那暢快淋漓的舞姿,那優美嫻熟的動作,那千般嬌姿,那萬般變化,似蓮花綻放,似飛龍穿梭。台下雷動的掌聲,不單是對美的愉悅,力的喝彩,生的讚嘆,更是感化的激動,靈魂的洗禮和放飛。

18個聾啞人,他們在舞台上盡情揮灑,他們在殘缺中追求完美,在無聲中激盪生命,他們在嬌媚中自強,在寂靜中吶喊,在沉默中奮起,他們震撼著全中國,震撼這全世界!

他們在無聲的世界裡亭亭玉立,把一杯有人的香酩,傾給大地。伸出千隻柔情的手臂,用柳枝,把曾經流過的淚,化為舒心的甘露,滴進我的心田,驅走我所有的痛苦,帶給我無限的希望!

是呀!他們雖然是個殘缺的人,但是他們一直追求著完美,沒有自卑也沒有放棄希望;他們的痛苦是我們無法感受的,他們那勇於面對事實的勇氣和堅強的毅力也是我們沒有的。我們應該學習他們的這種精神,在生活中也是一樣的,遇到什麼困難,都不要退縮,不要自卑,要勇敢的去面對它,克服困難!何況我們是健康的人,難道連這點都不如殘缺的人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