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為話題的作文

縴夫石——希望之燈

古有詩寫長江上縴夫云:“巫峽夾青天,巴水流若茲。巴水行可進,青天無到時。三朝見黃牛,三暮行太遲。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三峽縴夫的苦難,可見一斑。他們甚至時時都有生命危險。有危險就有了縴夫石。縴夫石有的是人工打鑿的石柱,插在險灘邊的縴夫道上;有的是縴夫道上自然生長且較突出的石頭;有的是縴夫們在石頭上留下的腳窩子印,或是貼身擦亮的崖壁。縴夫石是為了穩定船身,保持行進方向,或者是供縴夫抓手,還有的是為了拴船……而有的雖沒有什麼實用價值,卻能帶給縴夫們希望,起到燈塔的作用,讓他們在危險的處境中保持不滅的希望,從而渡過一個又一個危險,平平安安回到家鄉。

希望的力量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在一片茫茫無垠的沙漠,陽光強烈,乾燥的風沙漫天飛舞,一支探險隊正在負重跋涉,口渴如焚的他們卻沒有了水!

水是探險隊穿越沙漠的信心和希望,是支撐他們活著的脊樑,是他們苦苦搜尋的目標。這時,隊長從腰裡拿出一個水壺,說:“這裡還有一壺水,但穿越沙漠前,誰也不能喝。”沉沉的水壺依次傳到每個人手中,充滿生機的喜悅頓時在瀕臨絕望的隊員臉上瀰漫開來。

就這樣,隊員們憑著希望的力量——裝滿沙的水壺,頑強地穿越了茫茫沙漠。

看完這則故事讓我想起了很多,這種情形恰似我們在人生路上艱難的跋涉,是多么的需要希望的力量去支撐自己呀。

唐山大地震中的一對夫妻

在1976年我國發生的唐山大地震中,有許多死者並非死於饑渴、垮塌,而是死於絕望。據觀察,他們的身上並無任何傷痕——除了滿身自己手抓的傷痕以外。他們是在極端絕望中自己結束生命的。而另一對夫婦被壓在地下三天,仍然活了下來。在被壓在地下的日子裡,傷痛和饑渴也幾乎使他們喪生。丈夫找了一把菜刀努力想挖出一條生路,但四周都是水泥地板,菜刀除了砍下一點灰塵之外,並無作用。但是菜刀砍在水泥地板上的聲音使妻子得到了振奮,她不停地問丈夫:“快了嗎?快挖開了嗎?”丈夫也滿懷希望地說:“快了,快了。”

聰明的丈夫用“希望”拯救了妻子,也拯救了自己。

心理學家從大量的觀察事實中發現:在危險的情境中,經常是那些性格樂觀、富於自信的人存活下來,因為他們總是沒有泯滅自己的希望。

“希望效應”的調查

對於希望效應,心理學家進行了一次廣泛的調查,他們要求許多人回答題為“你有哪些希望?”的問卷。問卷分析的結果表明,抱有希望的種類(不論大小)越多的人,往往充滿了自信並注意生活的樂趣,精神煥發,精力旺盛。而那些沒有明顯的或者較少希望的人則往往表現出漠然、悲觀、消沉。一位富翁在試卷上只填了一句話:“我沒有希望,所有的希望都已經滿足了——除了長生不老之外,而這能算是希望嗎?”經過調查,這位富翁患了嚴重的憂鬱症。心理學家與他進行了接觸,勸告他從事一些具體的活動,並列出分階段的計畫表,如對外孫的培養、對某個足球俱樂部的支持等。經過指導,經過不斷的、各種各樣的希望的“煎熬”,這位富翁在精神上已判若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