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發現為話題的作文:我發現了什麼500字

篇一:我發現了什麼

那天早上,起床晚了,可又著急去上學,爸爸給我煮得餃子還沒吃幾口,我就準備開溜。正急匆匆地穿著鞋,媽媽就端著一盤子餃子走過來,趁我穿鞋的當兒,就急忙往我嘴裡塞。從此,我愛上了這種一口一個的小速凍餃子。因為是它讓我發現了一個母親對兒女的愛。那愛是那樣的樸實。

又是同樣一個起床起晚了的早晨。那天爸爸因為趕時間,破例給我煮了一次速食麵。因為時間很緊,也因為爸爸想讓我多吃點雞蛋,我就生氣了,衝著爸爸吼了一聲。吼完之後,我就後悔了,我以為我一定是把爸爸惹火了,這下我可要吃不了兜著走了。可沒想到爸爸竟說:“對不起,對不起。”聽了這兩個“對不起”,心立馬就融成了水,好暖好暖的水。從此,我又發現了一個父母對兒女的愛。那愛是那樣的真誠。

今天,語文老師說,當他把那兩本書(兩本老師親手做的作文集)交給我和弟弟時,我和弟弟都說了句,老師,真好!語文老師聽到這句話後,她很感動,她說,他為我們做了這么一點點小事,可是,竟讓我們這么興奮,她說,她以後一定要多做一點這樣的小事。我聽了她說的這件事,很有觸動。當初,我僅僅是因為想表達謝意兒說的那句話,可沒想到卻能讓一個人這樣積極。於是,我有得到了對“愛”的不同的詮釋——奉獻和感恩,當你為別人做一件事時,你會收穫愛;當你因得到愛而感恩時,你有會收穫到另一份愛。

我發現了一個秘密:去傳播愛、去體會愛,這都是人世間最美的享受!

篇二:我發現了什麼

明天是端午節,媽媽要給我縫荷包讓我戴著。

媽媽把幾塊布都剪成了正方形,又拿出一塊小方布,疊成三角形,中間放進艾子,兩邊一握,用針像蚯蚓拱地一樣縫了幾針。然後一拉,變成了許多皺紋,再把它圈到中間。用同樣的方法把另一邊也圈過來,這樣一個皺巴巴的荷包就做成了。

我仔細地看著,問媽媽:“為什麼這種像蚯蚓一樣向前拱著縫的一拉就拉出許多皺來,而繞過去縫的卻拉不動呢?”

媽媽被我問住了,讓爸爸給想想。爸爸說:“一種是直線,一種是曲線,直線能拉動,曲線拉不動。”媽媽說:“我用向前拱的方法縫彎了,變成了曲線,也能拉動。”爸爸說:“這個問題我明白,但我講不出來。”媽媽說:“是不是與摩擦阻力有關係。”爸爸說:“你說的不對,與摩擦阻力無關。”

我仔細觀察了一陣,說:“我想出來了。”爸爸媽媽一齊問:“你想出來了?”

我高興的說:“嗯,向前拱著縫是平移現象,繞著縫是鏇轉現象。平移縫,拉得動;鏇轉縫,只有鏇轉才能動。”

媽媽問:“我怎么轉不動?”我說:“把線變粗變硬,把孔變大就能鏇轉出來了。”我找來了一個帶有螺鏇形裝訂線的本子讓媽媽看,說:“它和這個縫法一樣。”爸爸媽媽一下子明白了,一齊鼓掌。媽媽說:“分析得很對,天衣無縫,我怎么沒想到呢?”

爸爸問我是怎么想到的,我說:“我經常看媽媽縫線和拆線,自己也縫也拆,我發現鏇轉的縫法只能一下一下地拆,而平移的縫法只要把擋頭一剪,一下子就能拆許多。”爸爸又問:“你是怎樣想到鏇轉和平移的?”我說:“媽媽繞著縫的時候我就覺得她是繞著那道縫鏇轉,我又經常玩那個螺鏇線裝訂的本子,就把它們聯繫在一起了。媽媽拱著向前縫,又一拉,我覺得像數學書上的‘學具拉一拉’,我就想到平移了。”

篇三:我發現了什麼

我發現了一個小秘密,那是我在北京參加夏令營的時候,發現的一個關於小螞蟻的秘密。

就在我和媽媽找梧桐樹上的知了時,低頭發現了樹根下一群螞蟻在打架,它們為什麼會打架呢?原來是我和媽媽吃冰棍時掉了兩三塊小冰渣在地上,在這大熱天裡,甜甜的冰棍很快就融化了,螞蟻們很喜歡這個味道,它們擠在一起搶著吃。

我蹲下來觀察螞蟻:螞蟻的頭部是個水滴型,尖尖朝下的是下巴,圓圓朝上的是它的頭頂,它的身子是個橢圓形,尾部像是頂著一個小黑足球,它的腳跟它的橢圓形身子相比起來就等於是幾條黑線。當它們搶東西吃時,就用前面的兩條腿來打架,這樣會導致它們整個身體都會爬起來,非常的有趣。

我和媽媽見螞蟻這么愛吃冰棍就把剩下的冰棍都放在了螞蟻群中,可是不好,我們發現好多螞蟻沾在冰棍上一動不動,以為它們都凍死了。我有些好奇,就用小樹棍撥了一隻小螞蟻出來,把它放在太陽底下曬,沒想到,過了一會它的兩隻小觸角開始慢慢的動了起來,又過了一會,它的腳也開始動了,身體也開始搖晃起來,活動活動後就能爬動了,樣子很滑稽。

看著它又“活”過來了我很興奮,也很開心,我沒想到小螞蟻是會冬眠的,而且對冬眠溫度的要求這么低,這是我從來沒有想到過的事情,看著這隻搖搖晃晃的小螞蟻,我覺得小螞蟻真是一種奇妙的小昆蟲。

篇四:我發現了什麼

最近,我看了電視劇《大宋提刑官》,每次聽到它的片尾曲時,總覺得有些與眾不同。它不僅前面有一大段朗誦,而且每一句歌詞的字數長短不一,和其它的歌曲明顯不一樣。爸爸告訴我,這首片尾曲是一首詞。在古時候的宋代,詞最盛行。既然是“大宋”時代的故事,以一首“宋詞”做片尾曲,不是正合適么?

爸爸還告訴我,詞與一般的詩不一樣,它有很多詞牌名,同一個詞牌名,每一句的字數、韻腳都有嚴格的規定,所以叫“填詞”,就像畫好了格子往裡面填色彩一樣。

我翻開厚厚的辭典,呀,這么多詞牌名啊。“虞美人”?不是。“沁園春”?不是。“念奴嬌”?也不是。“水調歌頭”?還不是……不是這一句多一個字,就是那一句少兩個字,總是與電視歌曲的字數對不上。我開始有點不耐煩了,一邊心不在焉地胡亂翻著辭典,一邊還在怪爸爸折騰我。

突然,一首岳飛寫的《滿江紅》跳入我的眼睛:“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呀!和電視上的“千古悠悠,有多少、冤魂嗟嘆……”字數一模一樣,再往下看,從頭到尾,每一句的字數都和片尾曲的字數絲毫不差。“爸爸,是《滿江紅》,是《滿江紅》!”我高興得大叫起來。

爸爸說“對,是《滿江紅》。再看看其它幾首《滿江紅》,字數是不是都一樣?”

我對照一看,果然所有的“滿江紅”字數都一樣,就對爸爸說“真的,真的一樣!想不到,宋詞裡面還有這么多‘秘密’啊!”爸爸說:“是的,今天你發現了宋詞的秘密,還有很多秘密等著你去發現呢。”他還說,宋代最盛行填詞,唐代最盛行寫詩,漢代是賦,元代是曲,到了明清,是傳奇小說。聽了爸爸的介紹,我暗暗想到:以後我一定要多讀古代的文學名著,爭取從唐詩、漢賦、元曲中,再找出更多的“秘密”來。

篇五:我發現了什麼

一天,天氣炎熱,我一個人閒在家裡很無聊。突然,一首《蝸牛與黃鸝鳥》的歌聲傳入我的耳朵里,歌曲中黃鸝鳥與蝸牛有趣的對話,引得我一時心血來潮,我便急忙跑到院子裡去找蝸牛。開始,我搜尋了幾個地方,都沒有發現蝸牛的影子。後來,我來到牆角邊,慢慢地尋找,果然不出我所料,一隻只大大小小的蝸牛全都潛伏在那裡,有的在休息,有的在爬行。我鼓起勇氣捉了其中一隻蝸牛。

回到屋裡,我開始對蝸牛的外貌特徵仔細地觀察起來。蝸牛身上的貝殼,呈陀螺形。一雙小咪咪的眼睛高高地懸掛在觸角上。為了更好地觀察蝸牛,我又把它放在玻璃柜上。通過觀察我發現蝸牛的觸角中間偏下一點兒的地方有一個小洞,這就是它的嘴巴,相當小,大概與針尖差不多。嘴巴裡面有一條鋸齒狀的舌頭,科學家們把它稱之為“齒舌”。

蝸牛行走的方式與鼻涕蟲一樣,腹面有長而扁平的足,借肌肉收縮而前進。它每前進一點,就會在玻璃上留下分泌粘液,乾後閃閃發亮,宛如一條“絲綢之路”。我想:這可能是蝸牛排泄的一種有助於爬行的物質吧!這條白色的線條就是這些液體乾後留下的印跡。我做一個有趣的觀察實驗,測定蝸牛爬行速度:把一隻蝸牛放在乾燥地面,它每分鐘移動9—13厘米;放在遮陰地面時速度減慢,每分鐘移動6—8厘米;放在潮濕地面時速度加快,每分鐘滑行25—30厘米。

此時,蝸牛已經為我“服務”了一下午,我該犒勞它了。我找來一些白菜、樹葉、饅頭扔在它的旁邊,接著又捉來了幾隻小蝸牛,讓它們挑選著吃。結果,發現它們都爬向白菜,我這時才知道蝸牛是害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