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作文素材彙編

這一天的14時28分起,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上哭聲震天,我們看見,淚水宛如泉涌,血跡仍是那樣驚心,但中國依然驕傲地勇敢著。在天安門廣場上那響徹雲霄的“中國加油”的心聲共鳴中,團結的國人氣勢如虹地向災難吶喊著。在這樣的吶喊聲中,即便每個人的愛心曾經是多么渺小,匯聚成十三億顆,就必將是無疆的大愛;無論再有多么大的千斤重擔,讓十三億個肩膀來分擔,就必將如鴻毛之輕!罪惡和災難,在團結的中國人面前,發抖吧!

有堅強的人民自救,有人性化的政府領導,有全人類的愛潮洶湧,抗震救災的勝利,即便在我們的淚光中,都顯得如此真切和迫近!人性的旭日,正在哀悼日這一天從東方升起!從此,惟願我民長久,千里共沐朝陽! 

一、救援篇: 將愛心傳播,為生命祈禱

1、求求你們讓我再去救一個!

搶救到最關鍵的時候,突然教學樓的廢墟因為餘震和機吊操作發生了移動,隨時有可能發生再次坍塌,再進入廢墟救援十分的危險,幾乎等於送死,當時的消防指揮下了死命令,讓鑽入廢墟的人馬上撤出來,要等到坍塌穩定後再進入,然而此時,幾個剛才廢墟出來的戰士大叫又發現了孩子。 

幾個戰士聽見了就不管了,轉頭又要往裡鑽,這時坍塌就發生了,一塊巨大的混凝土塊眼看就在往下陷,那幾個往裡轉的戰士馬上給其他的戰士死死拖住,兩幫人在上面拉扯,最後廢墟上的戰士們被人拖到了安全地帶,一個剛從廢墟中帶出了一個孩子的戰士就跪了下來大哭,對拖著他的人說你們讓我再去救一個,求求你們讓我再去救一個!我還能再救一個!看到這個情形所有人都哭了,然而所有人都無計可施,隻眼睜睜的看著廢墟第二次坍塌。

這些子弟兵24小時沒日沒夜地奮戰在廢墟中,手刨肩頂,忍受飢餓與寒冷,克服種種困難,連續作戰,他們忘記了自己的存在,心中千萬遍地呼喊著“救人”“救人”。

2、一排牙印的故事

撕心裂肺,莫過於生離死別。這一幕,從昨天到今天,一直在地震遇難者遺體掩埋現場的什邡市洛水鎮青峰墓地上演。

今天,在執行維護墓地秩序的子弟兵中,空降兵某團黃繼光生前所在連一級士官李武手臂上一排深深的牙印,格外引人注目。當地百姓凡是知道這排牙印來由的,無不唏噓感嘆。

由於聚集在墓地的遇難者家屬過多,為了防止死難者親屬情緒失控,妨礙現場遺體掩埋,當地政府規定在掩埋過程中,每具遺體下葬時只能有一名親屬進入墓地送葬。

五月十五日十七時,當里圈負責掩埋的戰士們準備將一具遺體下葬時,一位十來歲的小姑娘從人群中哭著沖了出來,一頭撞在了負責維護秩序的李武身上,想鑽入掩埋現場。李武和戰友看著滿臉淚水的小姑娘,一面阻攔她進入,一面好言好語安撫她。眼見無望沖入,突然,小姑娘抓起了李武的一隻胳膊,猛地咬了上去。

面對情緒失控的小姑娘,李武強忍身上的劇痛和心中的悲傷,紋絲不動。小姑娘見李武沒有反映,就拔出衣服上一枚胸針,對著他的胳膊狠狠扎了下去。約三厘米長的胸針一下子全扎入了李武手臂,霎時間,湧出的鮮血迅速染紅了他整條胳膊,順著肘部滴淌下來。

但李武就像沒有感覺一樣,繼續安慰著小姑娘,腳下還是一步不退。在場的所有老百姓都被這一幕驚呆了,有的當場就哭出聲來。一位老大爺走出人群,輕輕拉起小姑娘,“孩子啊,叔叔的心也疼著啊,我們回家吧。”

小姑娘凝視著李武汗流滿頰的面容,止住了哭泣,默默隨著老大爺向後退去……後來戰士們掩埋遺體時,就再也沒有過民眾衝撞警戒的情況。

李武后來告訴筆者,“當時真正痛的不在手上而在心裡,小小年紀一下子失去了親人,能不傷痛嗎,只要我的傷痛,能減輕她的一點傷痛,那就讓她咬吧!”

3、特殊的新婚儀式

我們牽手為連理,這個日子,我們鄭重地分配這甜蜜。一分給你,一分給受難的同胞兄弟。當我們的熱血流進了親人的脈管,這甜蜜,就有了新的意義。

——5月13日,在河北省血液中心的獻血屋內,剛舉行完婚禮的新郎薛旭、新娘卜碩斐攜手為四川地震災區獻血,奉獻愛心。

4、愛心匯聚成河

“廣州日報,災情最先報!買一份報,一元獻愛心。”昨日7時開始,本報發行公司上千名投遞員分赴全市各區義賣報紙,形成了一股紅色暖流,無論是老闆、職員、學生、保全、民工等各個階層的市民,紛紛踴躍解囊,其中不乏外籍人士。一個上午,兩輪義賣,結果不到一個小時報紙就全部售罄,各義賣點臨時增加了至少三次報紙,都滿足不了市民的熱情。全天報紙銷售比平常增加20%。

捐款數十萬日元的兩名日本低收入者,他們都是原在華日本遺孤的後代,其父母於戰後是在善良的中國人照料下才得以倖存並返回日本的。他們表示,中國於自己有恩,現在是報恩的時候了。“中國也是我們的故鄉。故鄉遭災了,我們心痛”,他們這樣說自己的心情。

5、鐵女子張泉靈

有“北大才女”之稱的張泉靈,是《東方時空》的主持人,先後主持了跨世紀慶典的直播、張健橫渡英吉利海峽、雅典奧運會、連戰及宋楚瑜大陸之行等大型直播活動,同時還以記者身份深入到抗擊非典第一線、羅布泊無人區、阿富汗戰亂地震災區等做連線報導。並連續多年擔任《一年又一年》節目的主持人。張泉靈每每以其大氣的表現和得體的談吐,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成為央視具有大型直播節目主持能力的主持人之一。

作為一名記者,張泉靈總是勇於接受挑戰。幾天前,她還在海拔五千多米的珠峰大本營做全程直播報導。當四川汶川地震發生後,她馬不停蹄地直奔四川,奔赴正在打通的都江堰至汶川縣公路的第一現場,並向觀眾發回了最新訊息。雖然有年幼的孩子需要照顧,但祖國需要她,她便冒著生命危險毅然奔赴災區。雖然當地餘震不斷,但張泉靈仍堅持在第一線,堅持在最危險的地方進行報導。正是有了數不清的“張泉靈”們,祖國人民才能及早了解到災區人們的情況。

6、發怒的溫總理

在普通老百姓的心目中,國家總理溫家寶一向是溫文爾雅、和藹可親的。然而,在抗震救災中,平日裡溫和的溫總理卻發怒了,這一下,讓看過這條新聞的人無不為之吃驚。

溫總理沒有理由不發怒。由於連綿的大雨導致救援行動受阻,在廢墟下的民眾急需救助,心繫民眾、心急如焚的溫總理面對空降部隊的領導說出“我就一句話,是人民在養你們,你們自已看著辦”的話語是自然而然的。

溫總理沒有理由不發怒。地震災區的慘烈,震憾了一個國家總理的心靈,受難的百姓讓他淚流滿面,他嘶啞的聲音響徹在災區的萬山叢中。因為在廢墟下,在狂風暴雨中,在漫漫長夜裡,還有無數人民民眾在等待著救援人員的到來。

無論是2005年颶風“卡特里娜”襲擊美國,還是2004年底印尼大海嘯,世界其他國家很少有領導人會在災難發生時,除趕到現場視察災情、慰問民眾之外,還要親自擔任救災總指揮。

畢竟前者屬於政治職責,後者屬於專業領域。

溫家寶親臨一線,四處疲於奔命地指揮、調度、慰問。在中國的社會環境之下,總理的到場除了提高應變效率、爭取黃金時間、督促地方官員、現場拍板解決問題之外,第一時間奔赴災區,指揮救災、慰問百姓,更是災場和全國民心穩定的巨大精神力量。

中國總理這個職位,自周恩來時代開始,就被賦予了兢兢業業、克盡職守的形象,“周總理”三個字既是一代中國人對周恩來的永恆紀念,也是對繼任者的道德標尺和衡量比照。新加坡《聯合早報》18日刊登署名周兆呈的文章說,“中國的總理難為”,“中國式總理,無法複製,想學也學不來”。

7、國際大家庭

大難面前,願愛心永恆!此時,中國災難不斷,困難重重,急需來自世界各國的援助和支持,請不要讓國內四濺的口水和各種污言穢語淹沒了國外更多人的熱心和善意。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感恩之心,真誠之意,友好之情,和平之願,大度之懷,文明之風,會使中國多方受益,早日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