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關於家的作文精選:不要忘了精神的家

中學生關於家的作文精選:不要忘了精神的家

讀古人的詩文,是愜意的享受;把他們的心口身手當鏡子,能照出我們在奔跑的路上遺忘了何物,丟失了什麼。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舂澗中。”

很小的時候就會背這首詩。當時只覺得詩很美,但美在何處,我也能鸚鵡學舌般重複著老師的講解。王維由於內心的嫻靜,竟能憑著花瓣墜地時輕微的聲響,或者花瓣飄落時絲絲的芬芳,感覺到了自然界的這種微妙的變化。月亮升起,給夜轉籠罩的夜空帶來皎潔的銀輝,驚動了早已習慣于山符靜默的山鳥,鳥的鳴叫在幽靜的山谷里久久迴蕩。

除了這些,我似乎很少想過,寫這首詩的王維,在俗世的生活中到底是怎樣的一沖境況,為什麼從詩句里讀不出些微的人間煙火氣?

其時的王維在仕途上一帆風順,官居尚書右丞,躋身朝廷大員的行列,在世俗人的眼中風光無限。但可貴的,王維始終不能忘懷的是自己心儀神往的山水田園,不能忘懷的是山水田園給自己帶來的清神的偷悅與心靈的開闊。

“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逐客不妨員外置,詩人例作水曹郎。”

前兩天讀蘇軾的《初到黃州》,對其中的四句印象尤深。風塵僕僕之中,蘇子見江波而思魚美,望修竹而羨筍香。喜悅之情,溢於言表。以貶謫之身,換了別人可能早就呼天搶地,哀嘆不絕了。蘇軾則既來之,則安之,身為竄逐之人,在此做一名閒散的“員外”散官,又何樂而不為呢?略有些牢騷,但更多的是詼諧與放達。

想一想蘇軾在黃州時期的赤壁雙賦,誦一聲豪邁的大江東去,讓人不得不對東坡先生面對逆境、打擊的豁達胸懷肅然起敬。

品讀古人詩篇,不是為了徒發感慨;吸取用以度過今日之迷茫、困境的營養,讓自己更好地生活才是根本所在。像王維那樣,得意時不為喧囂、奢華所蒙蔽,始終守望山水田園之中精神的神殿;像蘇軾那樣,困境中不為失落、困窘所纏繞,始終以達觀的心態迎接每一個黎明與夜晚。

精神有了寄託,心靈有了歸宿,生命才會飽滿、充實、堅強。精神與心靈,是高級的靈長類不可或缺的生命元素。今天為生存、為物慾忙碌的芸芸眾生,要時常問一問自己:是否丟失、遺忘了精神與心靈的家?

這篇中學生關於家的作文精選:不要忘了精神的家,就為大家呈現到這裡,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希望大家暑假過的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