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建黨節的作文:激情燃燒的歲月

描寫建黨節的作文:激情燃燒的歲月

“是誰舉起燎原之火,為這片土地換了春秋

是誰用一卷藍圖展開了千年的眉頭

是誰帶領我們跟著嶄新的希望在走

走進這心花怒放的好時候”

——題記

伴著片尾曲,燈光照亮了影院;一如伴著國際歌,中國共產黨照亮了中國革命。眼睛被拉回到現代,然而一顆心仍在那段崢嶸歲月的一幕幕里徘徊,久久不願離去。

一部《建黨偉業》,一份獻給共產黨90華誕的厚禮,一次中華兒女共同領受的精神洗禮。辛亥革命、袁世凱稱帝、張勛復辟、巴黎和會、五四運動……我曾經狹隘地認為,這些只與歷史考試有關;然而,“滾滾長江東逝水”,真正的歷史,又怎是薄薄的歷史書所能承載得起的?當電影帶我走進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我也徹徹底底地燃燒起來了,感受到的是他們與我們、昨天與今天,是精神與精神的碰撞,是時代與時代的對話。

影片裡,有一幕深深刺痛了我——張勛鞭子上繫著風箏,在紫禁城裡一邊跑一邊喊:“皇上你看,飛起來了”;此時,侵略者的戰機從紫禁城的上空肆無忌憚地飛過,隆隆的巨響猶如趾高氣昂的諷刺和嘲笑。我憤怒了——那是怎樣一個昏暗腐朽的社會!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麻木著民眾,也麻木著統治者自己。

然而,或許是“亂世出英雄”,黑暗蒙住了愚者的眼睛,卻刺激了志士的神經。愛國者們開始用黑色的眼睛去尋找光明。忘不了,陳獨秀在街邊、工廠、村間所做的激情洋溢的演講,他用犀利的目光照亮眼前的黑暗,用堅定的語調傳達“民主”和“科學”的力量;忘不了,宋教仁在火車站被害,彌留之際還不忘號召國民繼續奮鬥救國,縱然“出師未捷身先死”,然卻“留取丹心照汗青”;忘不了,在得知中國在巴黎和會上全面失敗後,莘莘學子義憤填膺地走上街頭,火燒趙家樓、痛毆賣國賊,那一浪高過一浪的“愛國無罪”“革命萬歲”是對腐朽政府的無情拷問,是對廣大國民的深情呼喚——震顫了那個時代,也震顫了銀幕前的我。

那真的是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縱使眼前是無邊的黑暗,但人們無不執著地相信著光明;縱使身邊是紛繁的戰事,但人們無不堅定地信仰著革命。勇敢的志士往往都是單純的,而單純的勇士往往才爆發出最強大的戰鬥力。我想,影片最令人為之動容的正是前輩們這份單純的執著。當年輕的毛澤東初見李大釗,激動地說:“行行行,叫我做什麼都行,我白天晚上我都可以做的。”他或許並沒有想到,有朝一日,自己的頭像會被掛在******上;當學生們冒著被逮捕的危險衝進趙家樓,向衛兵們高呼:“同胞們,你們應該去戰場上打敵人,而不是給賣國賊看家!”,他們或許也沒有想到,這一天會被永遠地載入史冊……是的,每個人都很渺小,但是,每個人都義無反顧地相信自己可以為改變這個世界做點什麼。一切與金錢無關、與地位無關、與權力無關,所有的愛與恨、激與憤、合作與衝突、明爭與暗鬥都是來自於一顆顆熊熊燃燒的赤子之心。每個人確實很小,小到必須團結起來做事;但是每個人又很大,大到每個人心裡都裝著一個偌大的中國!

影片的結尾,浙江嘉興的漁船上響起了鏗鏘有力的《國際歌》,我看到,前輩們的眼睛裡閃動著信念;那震徹人心的唱詞、那緊緊握起的拳頭,無不暗示了這個年輕團體的強大生命力。

作為學生黨員,此時的我感慨萬千——為自己未能親歷那段動盪艱辛的歲月而慚愧,為我有幸成為這個堅強團體的一員而自豪,為眼前這翻天覆地的變化而欣喜,為眼下出現的一些黨內問題而憤慨。望望鱗次櫛比的高樓,看看琳琅滿目的商品,轉轉優雅寧靜的公園,我們何曾想到過那黎明前的黑暗?北京奧運、上海世博,中國證明了這個偉大團體的實力;南方雪災,汶川地震,世界見證了這個古老名族的堅強。我們有什麼理由揮霍這得來不易的幸福和美好,又有什麼理由在黨旗下踐踏偉大的民主和自由?當歷史的腳步走到今天,在一部電影的提示下,我們驀然回首,看看最初出發的地方,反省今天的自己,感受到的是肩上沉甸甸的重量。新時期的共產黨人,應當謹記前輩們血與淚的囑託,背負著歷史,我們的腳步注定是謹慎而穩健的。讓我們點燃一顆心,照亮一條路,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下去,切不可辜負時代的重託!

最後,依然想用一首詩歌作結

“我們會珍惜這一切

在年輕的地平線上

讓自己擁有繼往開來的驕傲

我們會記住這一切

在今天的起跑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