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歷史由來

建國後,中央人民政府曾恢復6月6日為教師節,教育部通告各地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自行組織慶祝活動。1951年全國教育工會成立,教育工作者被確認為工人階級的一部分。1951年4月19日,教育部長和中國教育工會全國委員會主席發表書面談話,宣布“五一國際勞動節”同時為教師節。但由於這一天缺少教師的特點,執行的結果並不理想。特別是1957年以後,在“左”的思想影響下,教師不受重視,教師節實際上已不再存在。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那天早上一起床就忽然想到老師應該有自己的節日。”現今教師節的最早創意人、中科院院士王梓坤教授這樣說。

1984年12月9日,王教授當天就把這個想法告訴了《北京晚報》。第二天,《北京晚報》就刊出文章《王梓坤校長建議開展尊師重教月活動》,引起了讀者強烈反響。12月15日,北師大鐘敬文、啟功、王梓坤、陶大鏞、朱智賢、黃濟、趙擎寰聯名,正式提議設立教師節。1985年1月21日,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作出決議,將每年的9月10日定為教師節。後根據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和各界人士,特別是各地教師的多次提議,以及各地開展尊師活動的經驗,國務院於1985年1月11日,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關於確定每年9月10日為教師節的議案。同年1月21日舉行的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同意關於建立教師節的議案,決定9月10日為教師節。

在第一個教師節,當時的xx李先念向全國教師發出慰問信祝賀節日,同日,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教委、 北京市人民政府、共青團中央、全國教育工會等單位在人民大會堂隆重集會,慶祝新中國第一個教師節。萬里在會上發表講話,代表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向全國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熱烈祝賀節日。教師節期間20個省市共表彰11871個省級優秀教師集體和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