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教師節前憶恩師的高二作文

又是一年教師節。每到這個時候,我總是要不由自主地想起國中時為我們授過課的劉志英老師。雖然任課的時間只有三年,可這十幾年來,他的音容笑貌,一舉一動,甚至某個特定的場景卻始終縈繞在眼前,揮之不去,難以忘卻。而今教師節又到了,遠在天堂的他能再次聽到學子的祝福嗎?

又想起那個令人悲痛的日子。哀樂在沉悶的空氣里徘徊,魂幡迎著狂風恣意地搖擺。在那個春暖花開的季節,在那個偏僻孤陋的村落,在那個塵沙飛揚的庭院裡,我的恩師卻無限安詳地閉上了眼睛。

那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啊!幾根木桿子紮成的靈棚在風中吱呀呀地晃動著,身著孝服的人們默默地低頭跪坐。沒有鮮花相伴,沒有輓聯憑弔,恩師被人用白布遮蔽了身體,宛若山巒一樣地停放在堂前。他顯得是那么泰然和寧靜,如一泓風吹不皺的春水,而在高高懸起的遺像上,他依然在用微笑的面容注視著這座曾經生活相戀的故居,注視著這些來來往往,熟悉而又陌生的人們。

“注意,上課啦!”

恍惚中,恩師仿佛又大喊著從蒼茫中走來,還是身穿那件洗得發白的中山服,腳下還是那雙手工縫做的棉布鞋。他的腋下挾著課本,正神采奕奕地走向講台,面帶笑容地說著:“同學們好!”隨後又拿起粉筆,開始在黑板上吱吱嘎嘎地寫……

恍惚中,恩師又端坐在窗前的燈下,神情專注地批改起作業。他時而微笑,時而皺眉,時而思索,又時而嘆息。蘸水筆在他的手中沙沙地爬行著,像是在唱著一首無韻的歌,又像是在勾勒著一幅美妙的畫。可有誰知道,桌旁杯子裡的熱水早已經徹涼,三三兩兩的藥瓶子也已被他遺忘到了遙遠……

恍惚中,恩師又開始給我們朗誦法國小說家都德的《最後一課》,他用那富有磁性的聲音盡情地抒發著韓麥爾老師的愛國主義情懷。繼而,他又揮舞起手臂教我們歌唱:今天我們桃李芬芳,明天將是社會的棟樑……

恍惚中,我仿佛也見到了恩師的女兒,她曾是恩師至親至愛的“天使”,是恩師歡娛快樂的全部。在一次意外的事故中,小天使輕輕地飛走了,她飛得那么匆忙,那么急促,以至於連一句留戀的話語也沒有留下。恩師聞訊後霎時間蒼老了許多,感情也變得愈加深沉和不定。他說今生再也離不開學生,他也只有在學生面前才會露出微笑。如今,恩師一定與她的女兒團聚了,他們一定在相擁而哭,這是歷經滄桑而得以重逢的幸福的淚。恩師啊,接受學子們深深的祝福吧!

恍惚中,恩師仿佛在漸漸地隱去,我急急地向前,懇請恩師再多做一些停留,讓學子們再多看一眼那飽經風霜而微笑不改的面容,再多聽一句那為國分憂、為民解難的不倦教誨,可是一陣清風吹來,只有那照片上的人還在默默地注視著,微笑著……

噢,恩師,您是升成了泰山的紅日,還是化作了大漠的夕煙;您是凝成了草葉上的晨露,還是早已融入奔騰不息的長江之水。如今,無論您走到何處,您都可以見到當年栽種的小樹已滿目成蔭,當年撒播的種子已碩果沉沉。恩師,採摘您人生的收穫吧,這是大地母親給您的報答。

噢,恩師,我的永遠微笑的恩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