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變了作文

家鄉變了作文(1)

我的家鄉六合是一座千年古城。它曾是楚國東方的一個重要邊邑,六合與金陵隔江相望,是金陵的江北天然屏障,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有“欲取金陵,必先奪六合”之說,它曾經長期是一個較落後的封閉型農業縣。人們被捆在有限的土地上,圍繞農業和家前屋後打轉轉。

改革開放30年來,這座歷史悠久的古城變成了一座現代化的城市。一座座大樓拔地而起,一架架似彩虹的大橋四通八達,一個個休閒廣場出現在我們的腳下。就是到了夜晚街上也是燈火通明。這一切都告訴我們:六合在發展;六合在前進;六合正在邁進更高的層次。

六合的橋多,龍津橋、冶浦橋、浮橋、六合大橋……數也數不清,橋上車水馬龍,讓人眼花繚亂;六合的路也多,什麼長江路、泰山路、延安路……數也數不過來。也許你不知道,以前的路很少,就像小巷一樣窄小,現在路又多又寬,四五輛車都可以並行,快慢道用柵欄、花壇隔開,路邊有了花草樹木,好看極了!

計程車、公車讓我們出行方便多了。最讓我們小朋友高興的是,肯德基也在這兒安家了!

城市變了,生活在城市的人也變了。他們懂禮貌,講究衛生,遵守交通規則,為這個城市做著貢獻。

祖國變了,家鄉變了,我愛我的家鄉!

家鄉變了作文(2)

家鄉變了

作者 張子妍 四(2)

我的家鄉這幾十年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幾十年前,村子裡人們住的屋子都是茅草蓋成的,下雨時很容易漏雨水。走的路是泥巴路,一旦下大雨,泥巴路就會變得坑坑窪窪,很難走。還會有泥巴粘到鞋底上去。幾十年前,爺爺、奶奶在家鄉的生活條件非常艱苦,全靠自己種莊稼種菜才能填飽肚子,有時鬧乾旱沒了收成,只能靠挖野菜填飽肚子要不然,就只能挨餓了。

再想想幾十年後的今天,我們感覺太幸福了,農民們的孩子可以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讀書學習,大人也可以上班掙錢,祖國改革開放的政策把人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好了。以前住的是茅草屋,現在可不一樣了,都蓋上了樓房,有的還住上了七八層的樓房呢!那時的泥巴路變成了平平坦坦的水泥路了。幾十年前,大家都靠挖野菜過日子 ,現在吃的都是山珍海味,什麼鮑魚啦,龍蝦啦,家家飯店都有的賣。

說了這么多,還真得好好感謝感謝我們的祖國改革開放的政策給帶來的幸福。沒有了祖國改革開放的政策,農民子孫就難以生活在這幸福之中。

現在社會的科技也發達了,什麼腳踏車啊,電動車啊,機車啊,甚至發展到轎車呈現在大街上。有錢的人非常多,到處都停著轎車,坐在轎車裡的不是哪家公司的老闆,就是有錢有事的大股東。

走在家鄉的路上,有錢人到處可見,他們腰間的包鼓了起來,都戴著項鍊等珠寶,附近還開著一些大超市和飯店。我覺得現在過得日子太滋潤、太幸福了。

看著這幾十年來家鄉互變,心裡像抹了蜜一樣甜,為此,我暗想:一定要好好學習,學好過硬的本領,長大後報答我的祖國。

家鄉變了作文(3)

我的家鄉在泰興。短短的幾年內,泰興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就拿我家附近來說 吧!以前,一到晚上,這兒伸手不見五指,漆黑一片,可現在呢?到處安了路燈,燈火輝煌,亮如白晝,照得人心裡也亮堂堂的。五彩繽紛的燈各種各樣,有的像一隻只彩色的果子,有的像一個個閃爍的禮花,有的像一朵朵鮮艷的花兒……以前,路邊角落裡垃圾成堆,一股臭氣撲鼻而來,蒼蠅撲稜稜滿是的,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現在呢?有了垃圾桶,時刻提醒人們“保護環境” !

泰興的“昨天”和“今天”相比變得更美了。馬路變寬了,大客車、公共汽車、各種轎車,它們一輛輛秩序井然地在寬闊馬路上賓士著。馬路邊也種了鮮花,綠樹。成群成群的,碧綠從中一點紅,喔,不不!碧綠叢中一片紅,令人眼花繚亂。

小矮人似的瓦屋已經被高樓大廈、國際大酒店、背靠背餐廳、大潤發超市、歐式別墅代替了,原先的泥土路已經變成了是石子路,柏油路,水泥路,一個比一個新,一個比一個耐用。還建起了銀杏公園,泰興公園,仙鶴灣公園。路邊、花園的花兒都生長得生機勃勃,它們像一個個小姑娘亭亭玉立地站著、跳著。蝴蝶飛來了,向它們訴說清早飛行的快樂;蜻蜓飛來了,向它們講訴昨夜做的好夢。一棵棵小草象一個個有禮貌的小孩兒,正彎腰向你鞠躬致敬呢!

以前“長恨春歸無覓處”,沒地方散散步什麼的,現在有了羌溪花園,那兒清新秀麗,景色怡人,風景如畫,人間仙境…….

以前那國慶大橋邊總是坑坑窪窪的泥土路,凹凸不平,兩旁的圍欄早已“退休”了,沒有路燈,人從上面走總是提心弔膽。現在煥然一新了,橋面加寬了,地面平坦,有了圍欄、路燈,路也通暢,看起來愜意極了。橋下的河水不再混濁難聞,蕩漾的碧波輕撫河畔的小草,偶爾還有不知名的小鳥停下啾啾鳴叫。

以前到十字路口,那紅燈一亮,人們像是色盲似的,橫衝直撞,全然不理,每次我過馬路時,一定是緊捏著媽媽的手兒不放。現在不一樣了,紅燈一亮,行人、車輛嘎然而止。

以前的老人閒著沒事都是打打撲克、拉拉家常,這兒一堆,那兒一群。現在他們轉“行”了,有的舞劍、有的跳舞、有的下棋……

"蒼海桑田",而我的家鄉也正以前所未有速度發生著變化——美麗、繁榮、和諧,我愛我的家鄉! 

家鄉變了作文(4)

一九八四年初夏,還沒有龍港這個地名,這個原先叫做方岩下的漁村被一片荒涼的灘涂包裹著。幾棟破舊瓦房夾雜在連片的茅棚中間,只是因為這裡是“江南”四區北上鰲江、溫州的渡口才有一條狹窄的小路穿樹而過,民諺說:“方岩下,方岩下,見人流過,不見人住下。”就在這年夏天,就在百年古鎮鰲江的對面,一座新興的農民城——龍港拔地而起!

龍港,這個吉祥而響亮的名字,這騰飛的新集鎮,像新大陸一般的崛起,使舉國矚目,萬眾驚嘆。江對面冒起的“小溫州”、“浙江的深圳”、“中國的第一農民城”,人們用最時髦的詞來讚美它。

龍港高樓鱗次櫛比,登上樓台放眼四望,縱橫交錯的馬路和具有江南水鄉特色河流湖叉交相輝映,龍港就像一條飛舞的巨龍,美不勝收。路平、燈明、水清,龍港這座年青的城市正日新月異地渙發著她青春的魅力。就拿龍港外灘來說吧!龍港外灘於1996年開始建設,起於龍港大橋,終於新美洲,長達10公里,堤高7.8米,頂寬6米,堤上裝飾著青石雕欄,上鋪彩色地磚並植花木,堤中不時點綴過道橋、迴廊、涼亭。龍港外灘將以12公里長的高標準海堤直通巴曹,氣勢宏偉。

啊!龍港,我的家鄉,你變了,你變化的速度甚至超過了人們的想像!

家鄉變了作文(5)

在祖國廣袤的大地上,我的家鄉建陽市只不過是小小的一個點,一座很不起眼的小城市。但它卻美麗、乾淨、純樸、可愛,像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中原大地上。

曾幾何時,我的家鄉被他人稱作:髒、亂、差的縣城。狹窄的道路坑坑窪窪,每當天氣晴朗時,路上塵土飛揚,黃黃的一片,像站在一片黃色的霧中;每當下雨時,路上積滿了污水,積水起碼有兩公分深。 如今,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了神州大地,也吹綠了建陽這塊古老的土地。它喚起了建陽人民追求美、創造美的極大熱情,也為建陽的經濟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家鄉這幾年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建陽市經濟繁榮,人民富裕,城市面貌煥然一新。這不,幾年才回家鄉的姑婆差點兒都認不出自己的家鄉了!

去年的一天,在上海工作的姑婆回家鄉探親,在迎接姑婆回家的路上,我一直給姑婆當嚮導:“現在的家鄉,道路都是用水泥鋪的,很平坦。條條大道從高處向下望,宛如一條條銀灰色的巨龍,盤繞在麟次櫛比的高樓大廈之中。花花綠綠的車輛從道路上飛馳而過,像巨龍背上的閃閃鱗甲,又如同一條條紐帶,把整個城市與各地聯繫起來。路邊的花壇、綠化帶里,百花齊放,爭奇鬥豔。電話進入了千家萬戶,部分家庭還購買了私家汽車,建起別墅。人們的穿著也跟上時代潮流了,特別是女孩子的打扮極有個性,充分地展現了青春的朝氣和活力……”聽了我的介紹,姑婆將信將疑:“幾年的時間,家鄉人民就建起了小康生活,變化竟如此之大?”

剛一下車,姑婆就迫不及待地四處張望。她看到了熟悉而親切的面孔,聽到了熟悉的鄉音,呼吸了熟悉的空氣;這裡似乎仍是她所熟悉的家鄉,但似乎又不敢相信是她所熟悉的家鄉。

下午,我又帶姑婆去逛西市街。姑婆邊走邊說:“以前這兒就是一座座低矮、破舊的磚瓦房,這條街也一段寬,一段窄,最寬處也不過3、4米。前面的農貿菜市場,昔日也不過是露天菜市場,菜的品種不多,購買者廖廖無幾。怎么……”姑婆看到:路旁一座座高樓挺拔而起,繁華熱鬧的市場裡吆喝聲、討價還價聲……奏出了改革的新聲。市場裡設有固定攤位100多個,零散攤位不計其數。除此以外,還有物交諮詢處、治安室等配套設施。賣主們舔著拇指清點著鈔票,掩飾不住喜悅的心情 。姑婆看了,含笑點了點頭。

我又領著姑婆來到了我市最繁華的地段——步行街。我指著步行街旁的百姓超市介紹:“這可是建陽最大,貨物最齊全,人流量最多的超市。”“這條步行街也是才修建的,地面是由大理石砌成的,到了夜晚,五顏六色的地燈照亮了整個步行街,美麗極了!您一定想不到原先此地只是平平常常的中山路吧?”我又開始介紹起步行街來了。

我還帶姑婆參觀了家鄉三星級的花圓酒店,筆直的朱熹大道,讓人盡情歌唱的“同一首歌”卡拉ok,和圖書館、文化館、室內體育館等。姑婆要回上海時,還說道:“真沒想到家鄉的變化如此之大啊,建陽、建陽,真是越建越‘洋’了呀!”

此時,我仿佛聽到了家鄉經濟建設發展跳動著的脈博,仿佛聽到了祖國建設在改革開放大潮中前進的步伐,仿佛看到了全國人民正在建設小康生活,仿佛看到了我們中華民族這條巨龍在騰飛!讓我們國小生繼續發揚拼搏進取的精神,用我們勤勞的雙手托起祖國燦爛的明天!

家鄉變了作文(6)

我的家鄉在望城縣,今年就是XX年,我的家鄉被列入了要改革的村莊裡面,只不過要到XX年才可以實行改革,雖然要等到XX年才可以實行改革,但是村民們的興奮勁頭可高了,可我卻高興不起來,因為我們這個山里雖然窮,可是我們也知道,我們的面前可有兩座礦山,在那些貪錢人的眼裡可是一把把的鈔票,可是我卻不想那樣,因為有一座礦山風景優美,可是近幾年,有個人住在礦山旁邊,就打起了它的主意,叫了挖土機在那裡日夜不停的挖。

這台挖土機不但影響了人們的正常睡覺時間,還嚴重的污染了那裡的水源,那裡本來每年都是青山綠水,可是當他把那座山挖了後,不但青山綠水沒有了還差點造成了洪水的災害,紅葉山也好不到哪裡去,因為他們用炸彈爆破,結果炸得石頭四處飛,結果還打死了一個人。

我希望家鄉變了以後,人們的生活會變得更好一些,礦山也會恢復原樣。

家鄉變了作文(7)

我的家鄉是個美麗富饒的城市。聽外婆說,她年輕的時候,家鄉還是一座比較荒涼的小城市,沒有一條像樣的馬路,馬路兩邊也只有幾棵小樹,晴天滿天風沙,雨天兩腳泥巴,一到晚上,整座城市都陷於黑暗之中。   你看今天的家鄉,那一條條幹淨筆直的柏油馬路,兩旁的大梧桐樹,枝葉茂盛,綠陰如蓋。夏天走在馬路上,就像一把把大大的遮陽傘,放眼望去,一片新綠,給人一種蓬勃向上的感覺。今天的家鄉還是一座現代化的商貿城,一座座大型商廈拔地而起,更不用說那些集體的、個體的大大小小的百貨樓和商店了,真是數不勝數呀!   我的家鄉變了。

家鄉變了作文(8)

家鄉變了

“一座座青山緊相連,一朵朵白雲繞山間。”這是《誰不說俺家鄉好》中的一句歌詞。每當我聽到這首歌時,家鄉就好像畫卷一般展現在我的眼前。

我的家鄉——山城梅州,雖然沒有甲天下的桂林風光,也沒有名揚中外的廣州繁華。然而在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拂下,正在騰飛。她那貧窮、落後的景象已是一去不復返了。如今,展現在人們眼前的是一派蒸蒸日上、欣欣向榮的新景象。

看,以前泥濘的小路變成了寬闊平坦的瀝青大道,各種各樣的車輛穿梭般地來來往往。人行道上,行人熙熙攘攘,好熱鬧啊!道路兩旁綠樹婆娑,鳥語花香。一座座高樓大廈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五州城”、“百花州”、“望江樓”……多好5gc的名?,多雄偉的建築!最引人注目的是江北的“國際金融大廈”,三十層的圓形建築,雄偉的矗立著。它的頂部有頂“大帽子”,遠遠看去好像是一顆大寶石。每當夜幕降臨,高樓里、大橋上華燈齊放,好一派喜人景象。梅州簡直成了不夜城!

瞧,遊客們正在觀賞“一江兩岸”的美麗景色呢!梅江像一條彩帶似的環繞在梅城大地上,就連外國遊客見了都豎起大拇指說:“very  good!”

啊!家鄉,你變了,變得更美了,變得更迷人了,變得出乎我們的意料之外了!

家鄉變了作文(9)

我的老家在高州市伍糧村,回村我們必經之路的那條泥路是一條非常凹凸不平的土路,回想起來都令人起了雞皮疙瘩。

記得一年前那一次回老家做清明,走在那凹凸不平的土路上,每當對面開來一輛汽車時,眼前便是滾滾紅塵撲面而來,嗆得我們透不過氣來,滿臉滿身都是塵土。下雨天,汽車從我們身邊開過,泥濘的路上的泥水便四處濺射,我們躲避不及,身上的衣服立刻變成“花”衣服,人也變成了“泥”人……從此,我就害怕回老家。但爸爸說今天要回老家過清明,我只好捨命陪君子,百般不願意。

在回老家的路上,我擔心地向四周張望。咦,這路是水泥路,莫非老爸走錯路了?於是我好奇地問爸爸:“我們這是回老家嗎?”“是啊!難道你不認識路了?不久前村民用水泥和沙子鋪的,很平坦,以後行走方便多了,再也沒有坑坑窪窪的啦。下雨時,污水再也濺不到衣服了。”

家鄉的變化真快。以前,村民們穿的衣服總是縫縫補補又一年,現在,看到的全是嶄新亮麗的衣服,和城裡的我沒啥倆樣。

啊!在這短短的一年多時間我的家鄉變化如此之快,從泥濘的道路到平坦而寬闊的水泥路,以前村裡的房子很破舊,到處都有破損,甚至有的牆角還長出了青苔,發了霉。現在從低矮的小茅屋換成一棟棟的高樓,一座座高樓大廈拔地而起,看到這一切,我心中有說不出的自豪和激動,靠著家鄉人民的勤勞和智慧,我相信不久的將來,村民們用他們的雙手去創造出更美好的家園,再過幾年,家鄉一定會變得更加美麗富強!

家鄉變了作文(10)

家鄉變了

平望實驗國小五(4)班 俞中能

在碧波萬頃的太湖南岸,有一顆璀燦的明珠,那就是我的家鄉——廟港。

十月長假,我和媽媽去外婆家。車子在寬闊的柏油馬路上賓士著,一路上,我哼著小曲,心情十分舒暢,因為車子可以直接到達外婆家門口,根本不用自己費力了。這時,媽媽唱起了一首歌:“1979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我似曾聽到過,便問媽媽這是什麼歌曲。媽媽扶摸著我的頭,深情地對我說:“這首歌叫《春天的故事》,歌曲中提到的這位老人不容易,是他讓我們過上了好日子啊!”

聽媽媽說,以前通往外婆家的路是高低不平、坑坑窪窪的泥路,風一吹,塵土飛揚;雨天,水花四濺,如果不小心踩到水潭子,整個腳就陷下去,好不容易把腳抽出來,可鞋子卻留在泥潭裡。農民住的都是一些小平房,穿的衣服都是破了就補,補了再穿。可就在1978年,鄧小平爺爺提出了“摸著石頭過河”的實用政策,農村承包責任田,人民的生活就從以前的飢餓慢慢地走向了溫飽。到了我們這個年代,生活用“幸福”來形容毫不誇張,我們想要什麼就有什麼,一樣都不缺。而這一切,都是改革開放政策所帶來的啊!

“嘟嘟……”不知不覺已到了外婆家。我下了車,呼吸著農村芬芳的空氣,眺望遠方,寬闊平整的村路上,腳踏車、三輪車、機車、電動車絡繹不絕,豪華型的的轎車也來來往往;路兩旁綠樹成陰,一個個垃圾桶排放整齊,一幢幢樓房如春筍一樣拔地而起,美麗豪華的別墅隨處可見。

來到外婆家裡,正在一邊聊天,一邊喝著熏豆茶的婆婆們忙與我打招呼,看她們神采飛揚,滿臉笑容,定是又在講著身邊的開心事。舅舅聽說我來了,離開電腦桌,對我說:“能能,我帶你去買大閘蟹。”一聽說有大閘蟹吃,我可來勁了,忙跨上舅舅的機車。

來到了農貿市場上,只見市場上熱鬧非凡、人頭攢動,那一隻只、一簍簍體美身亮的太湖大閘蟹深深吸引住了八方賓客。聽舅舅說,日本、新加坡、香港、台灣、澳門等水產經銷商以及上海、常州、無錫等周邊地區的客商紛紛前來洽談交易。現在漁民們的生活真是比蜜還甜啊!新時代的農民呢,在改革的春風中,他們披荊斬棘,自強不息,實現了心中美好的夢想。他們有的種起了大棚蔬菜,有的自己辦廠,有的搞養殖業,有的搞運輸,有的開店……經濟收入年年遞增,農民伯伯的生活如芝麻開花節節高。

啊,家鄉變了,變得更美了,是改革開放,讓人民過上了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