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俗食

離開了家鄉廉江,最讓我留戀的,就是廉江的一種風味小吃——蘿蔔糕,一種廉江特有的俗食,混合著濃濃的鄉味。

在校門口那排列參差不齊的小吃攤中,它一點也不特殊。但與別的小吃攤不同的是,它在眾多的吆喝聲中顯得安靜,但在下課後,卻又熱鬧非凡。每次都有一大群學生圍在攤前,等待著這新鮮“出爐”的“美食”,我也曾在其中。

記得剛上國小那會兒,我深深地戀上了蘿蔔糕。每天放學,都要纏著媽媽帶我去吃蘿蔔糕。媽媽拗不過我,只好帶我去吃。那一塊塊方形的蘿蔔糕,躺在那油亮油亮的爛鍋里“哧哧”作響,在夕陽的餘輝中卻顯得金燦燦,散發著熱氣,混合著那誘人的香味,真讓饞涎欲滴。再上一碗白白的、清清的,甜甜的豆腐花,那真是孩童時的一大享受。我每次都得吃上好幾塊,肚子被撐得圓滾滾的,足像個大皮球。然後回到家就不想吃飯了,每次都惹媽媽生氣,但她還是每天都帶我去吃。

漸漸地,作業多了,壓力大了,我再沒有時間去吃蘿蔔糕了。每次放學後,我匆匆地走過那小攤,總要看上一眼。可在“戒”了這蘿蔔糕後,我便覺得那是俗食,登不了雅堂,也很小看那些圍在攤前的學生,覺得他們都有很庸俗。現在回想起來,自己就像是《狐狸和葡萄》中那隻狐狸——吃不到葡萄而說葡萄酸。

現在,再去吃那校門口的蘿蔔糕,我又覺得它很好吃。味道很香,但它的外形卻不怎么美觀,很像廉江人,樸實無華,卻都有著一份獨特的內在美——善良。

這個星期回到廉江,我拉著媽媽去吃蘿蔔糕,味道沒怎么變,依舊是那讓我熟悉的鄉味,讓我留戀不已。

蘿蔔糕,一種廉江的俗食,雖登不了雅堂,但那帶有的濃濃鄉味——樸實無華,卻讓我難以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