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色彩

在我眼裡,是俏麗的紅色。

閩南古建築是家鄉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是“第一眼美女”。第一眼看到,你會發現滿眼的紅,就像俏麗的南方女子,熱烈而不失雅致,那便是紅磚赤瓦的閩南民居。

在那紅磚赤瓦、雕樑畫棟之間,或濃或淡的門裡門外,更見證了無數歷史的興衰,直觀著貧富貴賤。鑲著鎦金大釘的紫檀木大門,於金黃熠熠間說不盡的王者尊嚴;金玉為飾,朱紅映照的官宦門裡,道不完官宦之家的富貴榮華,對比著平常民間且淡且舊的朱紅大門,卻掩蓋不了家的溫馨與甜蜜。夕陽的餘暉盡情潑灑,宛如為她穿上了一件透金的薄紗紅衫,微風吹過,衣袂飄飄。門前那挺拔的榕樹,更為她增添了一份活力,更加映襯了她那赤紅的色彩。樹葉沙沙作響,仿佛所有的歷史都化作樹葉間的嗚咽,訴說著一段段傳奇。

在我的心裡,家鄉的色彩是熱烈的紅色。

閩南一帶鄉村過年,要在門上貼紅春聯,廳堂中案桌擺有隔年飯、長年菜、發糕,並插上用紅、黃兩色紙紮的“春枝”,寓意飯菜長年豐足,吉祥發財。每家要把薯藤柴枝堆垛大門外,點燃待其煙繞火旺,男人依輩分跳過這堆火焰,象徵燒掉舊歲的邪氣,消災過運,迎來乾乾淨淨、大吉大利的新年。這叫“跳火群”。同時要把跳火群未熄的余灰收集一些添於炭爐中,叫“添旺”,象徵更加興旺。家長率子女圍坐爐旁,叫“圍爐守歲”,最好通宵達旦守著,據說這是為父母添壽。“圍爐”在臘月寒冬,全家人圍在暖烘烘的小爐旁痛飲暢談,述舊歲展望未來,眼裡、心中,到處洋溢著熱烈的紅,濃烈的紅,那是多么溫馨,多么幸福。

紅色已成為家鄉的標誌,更是我心中永遠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