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家鄉的春節作文800字

春節到來了,各地都有自己的習俗去慶祝春節,那我就來和大家說說我家鄉的春節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關於20xx家鄉的春節作文800字,希望能夠幫助到你們。

我家鄉的春節

雨里,鞭炮聲透過朦朧的雨霧,響徹千萬家,雪裡,鳴笛聲穿過飄揚的雪花,洋溢新氣氛;心裡,叫喊聲漫過激情的迷霧,透射地“過年啦!”

家鄉的春節來得很早,當然,氣氛也很濃,很重。在臘月開頭,街上到處都有置辦年貨的身影,而年貨的主要來源是受家鄉的習俗的影響。家鄉的習俗有很多,例如,掃塵、貼對聯、守歲、吃年夜飯、放鞭炮和拜年等。過年前後吃的、玩的與喝的,可以讓孩子們自由支配。而在我的家裡,我最喜愛的則是掃塵,守歲和拜年。

過年時必定要做的是掃塵。掃塵一般是從臘月二十三到三十一這幾天。在我的家鄉,一般都把這段時間叫“迎春日”,也叫做“掃塵日”。掃塵是一年年終的大掃除,據說大掃除可以消除這一年所有的晦氣,使家人在新的一年中換來好運。在掃塵這一天中,人們會拿出自己比較喜愛的東西擦洗,而我家則不然同,需要“全家總動員”。把家裡的箱箱櫃櫃抬出去擦洗最後以煥然一新的面孔抬進來,進行它的新一個輪迴之旅。這是我家的一樓的工作。而二樓的則更加有趣。一提、一潑、一拖、一掃就完全OK了。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掃完塵了之後,當然要在家中坐享其成了,接下來的便是通宵達旦的守歲。

守歲是在除夕晚上所進行的一系列活動。到了晚上,望著電視機“發獃”,周圍有家人陪伴,烤著爐火,吃著五穀雜糧或團圓飯,真是其樂融融。而就在此刻,耳邊突然響起了“哧”的一聲,接二連三的便是充滿火藥味和噼哩啪啦的鞭炮聲。我記得有一次在大年三十的晚上,我、二哥、大哥和大姐一起去潘家山上看煙花,當聽到“哧”的一聲時,我嚇了一跳,以為有蛇,但在身後那個炸開了鍋的天空,如綻開的笑臉一般的燦爛,那一晚,我們徹夜不眠。

在噼里啪啦的鞭炮聲過後,天亮了,春節中最重要的活動——拜年就開始了。拜年一般是按照輩份來拜。晚輩應先給長輩拜,再互相作揖表示尊敬。拜年也還要去村里拜,每到一家,大人們都會給糖、橘子等小東西給孩子,而大人們呢,也只會接受一根煙或者其他什麼的。在我的家裡,我的大哥帶頭,領著幾個“小蘿蔔頭”去村里挨家挨戶拜年,二哥則在後面作保衛兵,保護這支幼小的“拜年軍”。拜完後,孩子們永遠也吃不完那裝滿兜的糖果,剩下的也只有來“瓜分”了。

漸漸的,鞭炮聲漸漸消去,年味也愈來愈淺了,人們的蹤影也漸漸少了起來,但我堅信:“艷陽照大地,春色滿人間。”這一年也是個吉祥和平的年。

家鄉的春節

在臘月里,我們家鄉還並不開始熱鬧起來,因為不到小年,好有許多的人打工還沒回來。不過離小年的距離天數還有一天的話,他們不管多忙,都會趕回來過小年。

照家鄉的老習慣,春節是從臘月二十三日開始的。因為這天是小年,在小年這天,我們家家戶戶都做糍粑和粽子,也會做湯圓。當然,大魚大肉不會少,可是,儘管是大魚大肉 ,多吃兩天我就會吃膩,就會沒有胃口,就總是不想吃飯。但過年的那些糖糖果果吃多了,也有些傷胃,我在怎么也要吃碗飯,養養胃啊。到了晚上,每年的這夜都要放鞭炮,還要燒紙錢送灶王爺上天。這一天晚上,村子裡都會傳出一陣陣參差不齊的鞭炮聲,這聲音直衝雲天!聽老人說,放鞭炮的另一個原因是要趕年獸。所以晚上我們不能出去玩。這天的昨天,我們就會提早把屋子整理好,準備迎接新年。

臘月三十這天,就是家鄉人的口中的大年。晚上全家人坐在桌子上吃團圓飯,相對來說,這天我的胃口最好,我吃了一碗有一碗,菜夾了又夾,直到吃飽為止。這天晚上的十二點,家家戶戶貼對聯,連著這幾天,鞭炮聲不絕。

正月初一,我們家鄉人都叫大年初一。初一這天並不熱鬧。我們初一是不去拜年的 ,都是在家裡過這天。這天對小孩來說,是最開心的,因為這天,只要說:“新年快樂!新年好!恭喜發財!”家裡的人都會給個紅包,也就是壓歲錢。

到了正月初二開始,我們家家戶戶才開始拜年。初二正好是去我外婆家那邊拜年的,所以我們都換上新衣,去外婆家拜年。來到外婆家,我當然是最愛和表姐玩了,不過表姐也愛和她的表姐玩,所以我只能和小表妹玩了。

正月初三,是我們村里等親戚來拜年,所以親戚都過來拜年。自己村上過春節,肯定很忙啦。我一下子要做這做哪的不過白天忙的累,晚上就有的玩了。晚上村裡有新春晚會,我和村上的幾個姐妹一起去看,看久了,覺得精彩的話,我們就到處跑去玩,跑去買東西……

再到初四初五初六……直到正月十六,一眨眼,春節就這樣結束了,孩子們要到上學的時候了。

家鄉的春節

家鄉的春節,照例是特別隆重的。在大人們的忙碌中,在小孩子們的期待中,春節悄悄臨近了。

臘月下旬,大人們開始在集市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穿梭,開始在賣魚糕、魚、豆腐、丸子等的店鋪中停留挑選了。經常拎著大包小包回家,剛放下就又想起什麼忘記買了,匆匆忙忙就又出了門。

過了臘月二十四,大人們更忙了。女人們在屋裡好好收拾一番,把床單、被子什麼的洗淨晾曬。好在過年時顯出萬象更新的氣象。男人們殺雞剁魚,洗臘肉和香腸,把年夜飯的菜都準備好,一切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一轉眼,除夕到了。這一天,男女老少都要穿起新衣,男人們在門前忙著貼對聯,掛燈籠,還要貼倒著的福字,寓意為“福到”。女人們在廚房準備著年飯。這頓飯照例是特別豐盛的。必有年糕,意為“步步高升”,必有豆腐,稱為“年豆腐”,象徵長大了一歲,還一定要有魚,喻為“年年有餘”,而且魚一定不能吃完,這樣才有“余”嘛!按照家鄉的習俗,吃團圓飯前,要先盛飯,擺上筷子,倒上酒,給祖宗敬酒。家裡的長輩念叨著:請列祖列宗老少亡人,回來一起過年。敬完祖宗,一家人才能圍在桌邊吃團年飯。下午的時候,後人們要去祖先墳前燒紙巾、磕頭,放一串鞭炮,點一支蠟燭,這稱為“送亮”,後人們以此來表達對先人的懷念,希望先人們能過個好年。

夜晚,一家人圍坐在火爐邊收看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又成為春節新的習俗。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什麼人睡覺,都要守歲。家家戶戶燈火通明。十二點的鐘聲敲響了,四處都想起鞭炮聲,“噼里啪啦——”經久不斷,人們點燃了煙花,花骨朵似的煙花衝上夜空,綻放出絢麗的花瓣,給夜幕增添了幾分光彩。

初一的清晨,大人們會暗示小孩子抱一些柴禾放在屋裡,“柴”與“財”同音,寓意為“抱財”,這包含著人們對新一年的美好憧憬,希望能夠發財,孩子們一早要向長輩拜年,多說吉利話。長輩還要給晚輩紅包,這稱為“壓歲錢”。據說,在魏晉時期,就有這個習俗。壓歲錢又稱“押歲錢”或“壓祟錢”,“歲”與“祟”諧音,可以壓住邪祟,使小孩子可以平平安安過年。

從初一開始,人們都要在各個親友家拜年,直至初五、初六拜年活動才漸漸結束。

家鄉的春節

泱泱華夏,盛開著五十六多民族花。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都有著自己獨具特色的民風民俗。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傳統文化,每個地區也有自己的生活習俗。不一樣的節日,不一樣的穿著,不一樣的食物,不一樣的民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無不體現著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

按照我們這裡的規矩,春節在臘月的初旬就開始了。“臘七臘八,凍死寒鴉”,這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在臘八這天,家家都要吃麵條、祭灶,祭灶的時候還要用我們俗稱的“灶糖”,這是用長方形狀的糖,又甜又黏,外面裹著一層香香的芝麻,大人小孩都愛吃。

過了臘八,就是臘月二十三,就是臘月二十三是小年,家家過年用的東西已經準備的差不多了,夜晚,各個電視台都會播出跨年聯歡晚會。

除夕,是一年中的最後一天。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個怪獸叫年,每到這一天的半夜十二點,年就會出來搗亂,人們害怕極了。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漸漸發現了年特別怕紅色和響聲。於是,每逢這個時候,家家就會放鞭炮嚇唬年。終於,年被打倒了,人們就把這一天稱作除夕。

在除夕夜,家家戶戶都會圍坐在一起,吃團圓飯,寓意來年家人都會團團圓圓。這一夜,我們是要吃餃子的。我們還會在餃子裡放一枚硬幣,大人吃到它,來年就會財源滾滾;小孩吃了它,來年就會聰明機智;老人吃了它,來年就會健康長壽。家人邊吃團圓飯,邊看中央電視台的《春節聯歡晚會》,在一起說說笑笑,談談在這一年裡碰到的一些有趣的事情。另外,大人還要給小孩壓歲錢。到了十二點,鞭炮響起來了,

春節終於到了,春節這幾天,是不準用刀的。吃的是春節前準備的食物。商店也要關門,到初六才能開張。這天,我們會去拜親訪友,如果小孩去了,還會得到些紅包。到了傍晚,到大街上走走看看,處處都是一片紅火,特別美麗。有敲鑼的、有打鼓的。夜深十二點到了,爸爸一口氣衝到了院子裡,拿出了早已準備好的煙花筒。

說時遲,那時快。一聲聲響亮的爆竹聲,一朵朵光芒四射,此時的常熟,被鞭炮聲、喊聲、樂曲聲合成的鏇律包圍著,真是熱鬧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