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作文家鄉的端午節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們傳統的節日,一年一度的端午節,每逢端午節,人們都會把屋子打掃得乾乾淨淨的,灑下艾草水,把毒蟲殺死。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生作文家鄉的端午節,歡迎大家參考閱讀。

小學生作文家鄉的端午節篇1

端午節到了,早在端午節的前一天,媽媽就包好了粽子,讓我和哥哥可以在端午節的這天吃粽子。

我看見粽子的外形像一個金字塔,外皮包裹著綠色的竹葉,上面還纏繞著白線。裡面的餡兒各種各樣,有糯米的、豆沙的、和鹹肉的等等。

我們邊吃粽子,哥哥邊給我講了粽子的來歷。他說:“屈原這位愛國志士當年蒙屈含冤,抱著石頭,跳進了汨羅江。當地的百姓為了不讓龍和魚蝦傷害他的屍體,所以用竹葉把糯米捲起來扔進江里。後來慢慢的就形成了包粽子和賽龍船的習俗。

我想,怪不得毛澤東主席用一首詩高度的讚揚了屈原。我記得那首詩是這樣寫的“屈子當年賦楚騷,手中握有殺人刀,艾蕭太盛椒蘭少,一躍沖向萬里濤。”

我覺得這真是一個有意義的端午節,我不僅吃到好吃的粽子,還知道了端午節的來歷。

小學生作文家鄉的端午節篇2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們傳統的節日期——端午節。

相傳,古代有一位愛國詩人屈原,因為反抗壞人的殘酷迫害,於五月初五那天投江自殺了。百姓們便組織小船到江中尋找屈原的屍體,同時,為了不讓詩人被魚蝦吃掉,就把粽子投到江里餵魚蝦,好讓魚蝦吃飽不去吃詩人。後來,人們為了紀念他便把五月初五這天叫做端午節。

又因為五月初五有兩個“五”,所以民間有許多跟“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的。人們用藍、白、黃、黑、紅五種線系在兒童的手腕和腳上,稱“長命縷”。小孩子繫上這種線會給他們帶來好運。

在端午節這天,家家戶戶的門上插菖蒲、艾草等東西,讓這些東西給人們帶來平安;在這一天,大人們為我們準備了水,在水裡放了些艾草,給我們淋浴,希望我們一年不生病。

每逢端午節,人們把屋子打掃得乾乾淨淨的,灑下艾草水,把毒蟲殺死。

我的介紹,你喜歡聽嗎?

小學生作文家鄉的端午節篇3

中國的傳統文化像天上的星星數也數不清,有過年的倒福、中秋節、還有端午節,現在我就給你介紹一下端午節。

傳說楚國的皇上是一個昏君,只顧吃喝玩樂,屈原卻說無效就投江自盡了,他投江時候還抱著一塊巨大的石頭,因為這樣他一下江就沉下去,在也上不來了。

屈原投江以後兩岸的老百姓划龍舟去救屈原,人們把江都找遍了,但是還是沒有找到屈原的屍體。在這個緊張危險的時候,突然有一位百姓站出來,他說我們就不了屈原不要緊張,我們可以丟魚和蝦愛吃的東西比如:粽子、雄黃酒、蛋等東西去江里……

從此,人們把這一天作為端午節,人們一到端午節就划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等……

時間慢慢長久了,傳統文化也慢慢流傳下來。

小學生作文家鄉的端午節篇4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它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也是我家鄉的節日。在每年的許多節日中,我最喜歡端午節,是因為端午節的第二天是我的生日,所以我把生日稱為“端六”。

端午節的這一天,家鄉有很多活動:包粽子、做麻花、做麥花、喝黃酒、吃肉煮蛋(要求蛋是剝了殼整個的)。我喜歡做麥花這項活動。雖然沒到端午節,但是今天早上我和媽媽一起做了麥花。

媽媽先把麵粉揉成團,再用擀麵杖擀成皮子,用剪刀把皮子剪成小方塊,再在小方塊上剪幾刀,然後再翻折成花,最後下油鍋一炸,就成了酥脆的麥花。 端午節的活動真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