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清明節優秀作文匯集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如今我已多年沒有再回到那個充滿我童年回憶的地方,那清明的小雨,唱著故鄉的歌,清淡而值得回味,如濃墨一般,全力展現著鄉土的魅力,吸引著我這遊子,能早日回到那個美麗的寶地。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家鄉的清明節作文,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家鄉的清明節優秀作文】

今天是清明節,是中國傳統掃墓節日,老爸開車帶奶奶、老媽、我、哥哥一起回仙遊老家。我的老家在仙遊縣城附近的一座大山上,我們經過了1個小時的環山公路終於到達目的地——我夢中熟悉的家鄉。

一下車,我們就聞到一股清新的鄉村氣息,四周青山環繞,整個鄉村顯得那樣祥和。我們步行幾分鐘就看見一座泥巴蓋得老房子,這是爺爺、奶奶、老爸以前住過的地方,現在只有曾奶奶、曾爺爺住在那裡。一進門就看見曾爺爺和曾奶奶,他們都是上了年紀的老人,看見我們到來,那爬滿皺紋的臉上綻開了笑容。問候完曾爺爺和曾奶奶,我們要去掃爺爺的墓了,我們爬上了屋後的山坡。春光明媚,陽光燦爛,小路兩旁都開始熱鬧了。有嫩綠的小草展露著小腦袋,忙碌的螞蟻在春運,春筍也悄悄地探出了小腦袋,山間的小路上真有趣,一會兒小雞、小鴨和我們嬉戲,一會兒小羊、小狗與我們賽跑。遠處綠油油的麥田和金燦燦的油菜花為家鄉的春天添加了亮麗的色彩。不一會功夫,我們來到了爺爺墓前,老爸帶著老媽和我認認真真地向爺爺的墓碑行三鞠躬。我多么希望爺爺還活在我們身邊,和我們一起享受這美好的生活。

【篇二:家鄉的清明節優秀作文】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我們全家商量好了一塊去祭奠爺爺。大姑媽在專心致志地剪紙錢,那碩大的白紙轉眼間就變成了一個個小巧玲瓏的紙錢,送給遠方的爺爺。奶奶和我老媽在包餃子,把我們對親人的的思念一起包進去。老爸和大伯在準備貢品:蘋果,香蕉,還有爺爺最愛喝的白酒。

一切準備停當以後,我們全家都去了墓地。在那裡,逝去的人們安睡在那裡。老爸和大伯用鐵鍬把墳上的荒草盡力鏟去,又添上許多新土。大伯幹得汗流浹背,我還是看得出他的心情很沉重。北風呼呼的吹,仿佛蒼天也跟我們一起嗚咽;時而捲起陣陣黃沙,為爺爺遠行墊路。我們把帶來的水果、水餃等貢品恭敬地擺放在那裡,虔誠的蹲下;從大口袋裡捧出剪好的紙錢;一張、一張,慢慢地引燃。火苗歡快地跳動,把我們的思念帶給遠方的爺爺。大姑媽嘴裡低聲祈禱,祈求親人保佑我們平安。燒完紙錢,我們又鞠了四個躬,大家的眼圈都紅紅的。我輕聲地告訴爺爺:“爺爺,我想您,好想好想的……您也一定想我們了吧。您放心吧,我已經長大了,我會照顧自己也會照顧奶奶的。明年清明我們還會來。”其實,我們應該經常來才是。

到家以後,我總圍著奶奶轉,跟奶奶說話,給奶奶唱歌;奶奶別提多開心了。老爸老媽都誇我懂事了。今年的清明節讓我懂得了活著的意義。我想,我要熱愛生活,尊敬家人,孝敬父母,爺爺才會在九泉之下安息的。

【篇三:家鄉的清明節優秀作文】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不知從何時起,清明節已經離我們與我們越來越近了。清明節又俗稱踏青節,在清明節那一天,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到墓地去悼念已逝的親人。也能出外踏青遊玩。並舉辦一系列體育活動。

我的家鄉是潛江,在清明節那天,街道上沒有多少人,在某些地方能看見,門前有擺放白色以及其他顏色的花圈以表示對死者的紀念,在一些大樹下也能看見已經燃放了的香。

清明這一天,我早早的起了床,跟著老爸老媽來到了墓園。我懷著一顆對姥爺無比思念的心,走到了存放姥爺骨灰盒的柜子前,慢慢打開柜子,一張黑白照片印入眼帘。照片上的姥爺安詳的笑著,仿佛所有的一切都沒有發生過。他似乎還存在於這個世界上。我的心猛然一緊。沉默了一會兒。我輕聲的對著姥爺的相片說:“姥爺,請您保佑我們全家健康平安,保佑我考上名牌大學。”說完我跪了下去,對姥爺的相片磕了三個響頭。老爸老媽給姥爺請過安之後,就和我來到了燒紙錢的地方。我拿起一大把紙錢默默地往火堆里丟去,漫天都是飛舞的紙絮,落在我的頭上,衣服上,前方滾滾而來的熱浪也讓人受不了,可我還是堅持把紙錢燒完,好讓姥爺在地下不用擔心錢的問題。

燒完紙錢,老爸老媽便拿出鞭炮開始燃放,隨著“噼里啪啦”的鞭炮聲,我和老媽走出了墓園迷途中還看到幾個人在自己的親人的墳前上墳。

這就是我家鄉的清明節,它用掃墓,燒錢等一些活動表達了對親人對祖先的一種深深的懷念。

【篇四:家鄉的清明節優秀作文】

清明節的那天。早晨,我們一起床,看天正下雨在我眼前晃動,時間大概在六點十三分左右,老爸問我要不要和他一起去掃墓,我爽快的答應了。在路上我突然發現老爸手裡比以前少拿了一樣東西,呦!是少了鞭炮,我大聲說:“老爸你好像少帶了鞭炮啦!”

老爸聽了我的話,回過頭來,親切的對我說:“是啊!老爸今天確實沒有帶鞭炮,”老爸的話音剛落,我立刻接上來說:“為什麼不帶呢?”我帶著疑問看著老爸,老爸摸著我的頭,溫和的對我說:“那是因為今年的火災太多了,所以不準放鞭炮,難道你不知道嗎?”聽了老爸的話,我腦海中立即浮現出張告示牌:上面確實有“禁止燃放煙花爆竹”那幾個大字。

沒想到老爸聽遵紀守法的呢!

在掃墓的時候我看到許多來掃墓的人,他們好像沒有把高是放在眼裡,在墓前噼里啪啦炮竹放個不停,他們跟我老爸比起來,真是不如我老爸呀!

看到此時的情景,我心裡想到社會上有許多不遵紀守法的人,雖然這只是件小事,卻能折射出一個人的品德,要是人人都能遵守法律的話,我們這個文明的社會就會更加文明。

【篇五:家鄉的清明節優秀作文】

每到清明節這一天,我們就要去我的老家--雁山那邊去祭祖。

我的老家有二十多個姓“鄧”的人,一到祭祖的前一天,他們就買了好多的“天地靈通錢”。只有我們一家毫無準備,一到那裡就開始要很多的“錢”去燒去祭祖,以後我們應該自己帶“錢”去祭祖。

我們祭祖都要將整座山走一大圈,再沿著田地的軟泥走大約兩公里,然後祭五六個祖宗,當然,這些祖宗得的“錢”總是最多的,因為“百元大鈔”在前面用完了,只好用“百萬元大鈔”的鈔票了,所以,後面祭的祖宗要比前面的幸福。

我非常喜歡過清明節,因為我第一次去祭祖時,叔叔告訴我說:“這座山的這個岩石下面有一個金礦!”所以我一直想買一把電鋸將石頭鋸開,拿一大袋金子回家,那時,我到商店裡買東西,不夠錢就去那兒走一趟,弄一點錢回來,買什麼我都不用擔心了,真爽。

每當我到雁山那兒準備祭祖時,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篇六:家鄉的清明節優秀作文】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時間過得飛快,一年一度的清明節有到了。清明節又稱踏青節,在這一天,人們要帶酒食果品,紙錢到墓地去悼念已逝的親人。

今年清明這一天,天氣特別好,可不像詩句上說的那樣。那天我起了個大早,因為我們一家人要一起去掃太爺爺的墳。剛出門時,感覺心情特別好,一路上蹦蹦跳跳的,像剛出籠的小鳥,因為這是我第一次上山掃墓。可從大人的表情上看,可沒我這么高興,也許是去掃墓的原因吧。

在山腳下,我覺得和別的上沒什麼兩樣,可到了半山腰可就不一樣了。那裡雜草叢生,雜草高出了我一個頭。走著走著,我們來到了太爺爺的墳墓前,在墳墓的周圍到處是一些樹枝和雜草,它們仿佛懂得掃墓人的心情似的沒有生機。

我們先把墳墓的周圍的草除一除,接著在墳墓上用些小泥塊壓上黃紙,擺上供品,點上香,我們輪流給太爺爺磕頭。爺爺在墳前念念有詞,報告著這一年來家裡的大事,還請太爺爺保佑全家大小平安。我想:在此長眠的太爺爺一定聽到了我們的話的,他一定感到欣慰,一定會保佑我們的……

最後,我們在墳墓前的空地上把紙錢燒了,等燒完了還用帶來的水滅了火星。因為太爺爺墳前有一座涼亭,我們就坐在涼亭里吃東西。爺爺還把吃完的蛋殼撒在墳墓上,我好奇地問:“爺爺,為什麼要這樣呢?”爺爺說:“表示祖先和我們在一起啊!”死人明明就在這嘛,怎么會和我們在一起呢?也許他活在爺爺的心中吧!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最後老爸再檢查了一遍,我們就下山了。

在下山的路上,大家有說有笑,心情非常輕鬆。回來時我想:原來清明節是表示對先人的懷念日,也是家庭團聚,也是踏青賞春的好機會。

今年的清明節我過得特別有意義,明年我一定再來掃墓。

【篇七:家鄉的清明節優秀作文】

每當清明節到來的時候,好多大人就會拿著鐵鍬還有黃紙和冥幣到先人的墳墓上燒紙、送錢。好讓亡靈在陰間也有錢用;上學的孩子們也會被學校組織起來到烈士林園掃墓,通過掃墓,讓我們知道今天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多少年來,這個清明習俗一直保持著。

不知道為什麼,每到清明時節,天空總是陰沉沉的,大多會下起雨,不由得讓人們想起大詩人杜牧那句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那種感覺讓人的心和天氣一樣。

家鄉清明的另一個習俗是,在清明節那一天,家家戶戶的門兩旁都要插上柳枝,鍋里煮上好多雞蛋,聽長輩們說,這是在紀念一位名叫介子推的人。

據說,當年皇帝微服私訪,不料餓昏在一戶人家的門口,這戶人家的主人就是介子推。他見到有人昏倒在家門口,就想辦法救活了這個人,當時老百姓很窮,介子推家也一樣。皇上的這次微服私訪,使他了解到了民間疾苦。

皇上回到京城以後,決定重賞救命恩人,但是當聖旨到達的時候,介子推嚇壞了,誤以為皇上要殺他,於是乘天黑,背著八旬老母躲進了深山老林裡面。皇上派人找了三天三夜也沒有找到,於是想了一個辦法,就是用火燒樹林,他想用這個辦法逼介子推出來接受他的封賞。然而不幸的是,介子推和他的老母親被活活燒死在樹林裡,當人們看到大柳樹下這對母子的屍體時候,無不嘆息落淚。

皇上知道以後也後悔不已,為了彌補自己的過失,下令每年到了清明時節家家戶戶都要在門上插柳枝,煮雞蛋,讓已在天國的介子推母子能吃飽飯,不餓肚子。

時間過去了許多年,習俗保留了下來,但是對習俗的來歷,知道的人已經不多了。我想,也許清明節就是要告訴我們要時刻不忘感恩親人,感恩恩人吧。

家鄉的清明節,我永遠難忘。

【篇八:家鄉的清明節優秀作文】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伴隨著一聲聲詩句入我耳蝸,我就知道,清明節又來了,這一個令人相思的節日又來了。

每次過清明節,我們全家都會出動——回到家鄉去過清明。

一下客車,我們第一件事總是到街上去買紙錢。買的時候我總是會想:又用錢買一大堆紙,最後還不是“沒用”燒了。哼!還不如給我買點吃的飽飽嘴福。唉!大人的世界真難懂。

之後那就是要“掛清”了,我看著那一個“牌子”那么大,出於好奇,我情不自禁的用手去碰了碰,可這一碰換來的可就是一頓爆“炒”了。

接下里,就是我與表哥開心的前奏了——燒紙錢。有的時候我們倆還會折一個紙飛機扔進火堆。父母這時看見了會瞪我一眼,我就會學著他們背上的表情如無其事的說:“希望爺爺在陰間有飛機坐。”

最後就是放鞭炮了,一放完,大人們一走,我就帶領著大姐與小弟去撿“余灰”,就是沒有被點燃的炮竹,撿完後,我們都會偷偷的跑到竹林里去玩,怕被大人們發現,又是一頓胖揍。

現在的我長大了,不會像紙錢那么調皮不懂事了。我知道了買紙錢的含義,“掛清”的意思,燒紙錢時的肅穆,撿鞭炮玩的忌諱。也會懷念逝去的親人和那些為國捐軀的烈士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