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苗寨

在我7歲那年,爸爸帶我去貴州旅遊,走進了那有神秘色彩的苗寨,感受了苗家的風土人情。

坐在車上我邊聽導遊講解,邊想像著苗家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導遊說苗族人很好客,他們知道有客人來,會到寨子外面捧出自家釀製的米酒來迎接客人。不過你千萬不能用手去接,因為只要你接了就必須得把滿滿一牛角酒全部喝完,所以你把手背在後面直接用嘴去喝就行了。車子大約走了兩小時左右,我們就來到了苗寨。聽說有遠方客人要來,寨子裡的人早已身著盛裝,捧著米酒在那裡迎候了, 因為有了導遊的提前介紹,大人們都把手背在後面,禮貌性地喝了攔門酒。

村民們都穿著土法染制的民族服裝,和我們的服裝迥然不同。女子頭戴滿了銀飾,他們把這叫“滿銀炮”,頭兒一搖,發出叮叮噹噹清脆的鈴聲,項上戴著粗大的銀項圈,身穿藍色大襟的上衣,下穿黑色百折短裙,扎綁腿,在衣服的領口、袖口、下擺中繡著龍、鳳、蝶和一些看不懂的曲里拐彎的圖案。導遊說她們的服裝是“穿在身上的書”。原來這裡還有一個傳說,據說,蚩尤和黃帝一起到尤梭那裡學習文字,黃帝由於開小差,沒能學好文字,在回家的路上,黃帝想這樣回去,對不起鄉親。就設法搶劫文字,蚩尤於是把部分文字吃了,餘下的帶回家藏在草蓆下面。一天,蚩尤準備向苗民們傳授文字,發現文字被老鼠咬了部分去做窩,蚩尤看著殘缺不全的文字,只好叫妻子將其繡在衣服上,代代相傳。到了今天仍有苗族老人能讀懂其中一二。

劈劈啪啪,劈劈啪啪,傳來一陣陣有節奏的響聲,這是苗家主人邀請我們跳竹竿舞,苗漢兩家人手拉著手,在碰撞的竹竿中輕巧地跳,我們小孩在旁邊鼓掌,實在忍不住了,也跳進佇列中,誰知剛進去,就被絆倒了,搞得整個佇列一團糟,卻逗得大人們開懷大笑。

友誼的笑聲在空中迴蕩,久久不散。

/ 歡迎同學們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