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敘事作文大全800字

當前,敘事作文的傳統寫作理論中,包含了許多寫作“偽術語”、“偽概念”和“偽技巧”,使得人們學習了這些理論後,依然不會寫記敘文,不願意寫記敘文,不善於講故事。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初一敘事作文800字,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初一敘事作文800字篇1

天上的風雨來了,鳥兒躲進母親的巢里;人間的風雨來了,女兒躲進母親的懷裡。”家,不就是包容你我的懷抱嗎?——題記

我生活在一個普通的家庭里,爸爸、媽媽、弟弟和我是這個溫馨“殿堂”里的快樂成員,我和弟弟就是爸爸媽媽心愛的“天使”,他們愛我們,就像我們愛他們一樣。

爸爸比媽媽小兩歲,小時候,我覺得這很好笑。一天,我仰著頭問爸爸:“爸,人家都是爸爸大,咱家咋是媽媽大呀?”爸爸的臉刷地紅了,支吾了半天:“這個……這個……不分大小……”爸爸開出租,每天都回來得很晚,媽媽總是坐在飯桌旁耐心地等待。去年深冬的一個傍晚,外面北風呼嘯,大雪紛飛,很晚了仍不見爸爸回來,媽媽是那樣的忐忑不安。十分鐘,二十分鐘,三十分鐘……媽媽終於挽著爸爸的胳膊走了進來,原來爸爸跑了個長途。只見媽媽又是忙著給爸爸端洗臉水,又是忙著熱飯菜,而且一副甜蜜的樣子。我調皮地湊到爸爸的耳邊,悄悄地問:“爸爸,這是不是愛呀?”爸爸故作嚴肅地說:“小孩子,懂什麼!”我也毫不退讓,大聲說道:“這個嘛,不分大小,不分大小!”還沒等爸爸的胳膊舉起來,我和弟弟已溜到了裡屋。

媽媽很勤勞,下崗後,不甘寂寞,開了個小賣鋪。生意不太景氣,媽媽便越發的節省,但媽媽對我們卻很大方。有一次,媽媽說要織毛衣,可把我給樂壞了,趕緊就毛衣的顏色、樣式發表意見,結果是白高興一場,原來媽媽是準備給弟弟織的。頓時,我就撅起了嘴,躲到屋裡大哭了起來。等我從屋裡出來後,媽媽拿著毛線,笑著對我說:“怎么樣,這個顏色你喜歡嗎?”“喜歡!喜歡!”我這才破涕為笑。後來我才知道,這個良機是弟弟拱手相讓的,現在想起來,真有些不好意思,畢竟我是姐姐嘛!

至於弟弟和我,打打小架自然是在所難免的。弟弟喜歡美術,我則喜歡音樂,所以電視機前難免有些摩擦。就像那天,弟弟說要看“教你學畫畫”,我卻執意要聽歌,於是舌戰便開始了……多虧老爸主持正義,否則我就得屈膝投降,說不定還得在媽媽制定的“不平等”條約上籤字畫押,唉!

瞧,這就是我的家,一個平平常常、熱熱鬧鬧的小舞台,無論走到哪裡,我都不會忘記那個散發著紫羅蘭清香的小天地。因為我愛我家!

初一敘事作文800字篇2

家,它是一種關愛,還是一種冷漠;是一個依靠,還是一個歸宿呢?以何為家?

家是一個搖控器,搖控著我在生活中伴演著不同的角色。

小時候,我是家裡的“開心果”,是卡通片的主角,是《大耳朵圖圖》中的“胡圖圖”,我有千千萬萬個“為什麼”,把普通的小事變為真理,其實是小題大做。

“媽媽”,我一邊奔向母親的方向,一邊好奇地問:“為什麼‘可樂’這么好喝呢?”媽媽從容地回答,說:“因為你喜歡這個味道。”“那么1+1為什麼等於2?”我接著問,媽媽一聽,哭笑不得但也不知道,就說:“唉,誰讓一些愛搗蛋的人也能出一些傷腦筋的題呢?”那時,家是一部多姿多彩的“喜劇片”。

時間像一條永不停滯的江河,一去不復返,漸漸的,時間長大了,我也上了國小五年級。

成長的腳印,清晰地烙在我的學藝之路上,而久,電視被調了節目,我又扮演著《家有兒女》中的小雪,“努力拚搏”一幕便上演……

“呼呼呼”。同學們都是汗流浹背,個個喘著粗氣,在這蒸包子似的操場上,在這火辣辣的太陽下,在這焦味瀰漫的土地上,體育課中竟要開展賽跑活動。我有些不情願,偷偷溜回教室把作業拿出來到樹蔭下做。雖然還是熱,這會兒,額頭上的汗珠總是活躍的,但總比跑步強吧。於是抓緊複習,為下個月期末考試打基礎,儘管腦袋有時也會超載,但學習就是我們的“飯碗”,不得不爭奪啊!

此刻,校園之家是一部學習緊張的動作片,既有壓力也有動力。

愛是家的靈魂,我所獲得的愛像一扇關不住的大門,悄悄地鑽了出去。國中的生活更顯然不同。

國中,國中,心中盼望已久的中學來了,我們的周圍一切都是新的。而我的身邊卻多了一個“不速之客”——煩惱。我常問自己:“唉,真煩哪,為什麼煩惱喜歡了我?”進入中學,時常一個人獨站在走廊邊,望著漆黑的操場,心裡浮想連翩。

國中限制了我的自由,像當初日本侵略中國一樣,更糟糕的是,我把知心朋友給弄丟了,國中好孤獨。

現在,友誼之家是一部無聊、乏味的記錄片,它使我迷失在雨霧中……

啊!家是一個“開心果”,是一個賽道,不是消愁,只不過是在迷失。

初一敘事作文800字篇3

家,對於我們所有人來說,都是一個溫馨的字眼。而自從有了“家”這個詞,也就有了相應的漂泊,漂泊的終點卻是找到自己心靈的樂土——回家。

遭遇離騷的屈原,在放逐的過程中,想得最多的就是那個家——郢都。所以無論多少苦難,他都可以戴著高冠,佩著長劍,行吟著自己的“九歌”。而一旦郢都被攻陷,國破家亡之時,他便知道這個世界已沒有他的家了,他去了另外一個更遙遠的地方,那裡就是他的家。

也難怪人說,“萍水相逢,儘是他鄉之客”。想想有多少人經歷這樣的時刻:“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李白再飄逸,也會“低頭思故鄉”;杜甫再無私,也知道“家書抵萬金”;辛棄疾“半夜裡挑燈看劍,沙場秋點兵”,也只是想光彩地回到幸福的家;李後主有“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愁思,也只是對南唐故土一席安馨的懷念……封建時代的文人們或許是因為前途,或許是因為戰亂,或許是因為其他的原因,常常漂泊在崇山峻岭里,斜陽古道下,但當他們看到城市裡的萬家燈火與大江上的零星漁光,或者看到蕪山野嶺的數縷輕煙,又怎么能不憶起美好的家,湧出萬般感慨呢?“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即使在平和安詳的年代,對家的依戀也仍然是那么強烈。“我的家庭真美麗,幸福安詳又健康,兄弟姐妹都和諧……”。《北京人在紐約》講述了海外的中國人對家的看法,就是四合院內,一家人歡樂地團聚在一起。《似水年華》里黃磊的家也就是江南水鄉所特有的底韻與齊爺爺那裡的書的味道。

我們這個年齡對家有著更加不同的見解:想擁有一座屬於自己的房子,自己布置,自己生活;誰與我遠遠漫步雲端,在靠近太陽的地方住下,能掩耳不聽那俗世的喧囂,要一種乾淨的自由自在的生活。叛逆的孩子就是這樣想的,乖孩子可不是這樣的,他們願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將以前的家和未來的家放在一起。

家不僅僅是一幢房子,它是漂泊者的避風港,是心靈的驛站,簡而言之,它也是一種真正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我的親人,我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