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優秀敘事作文

要寫好記敘文,必須讓學生明白記敘文的寫作現狀,銘記能力要求,學會寫作的具體方法,寫出循規蹈矩的記敘文,方能在記敘文寫作中立於不敗之地。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中優秀敘事作文,歡迎大家參考閱讀。

國中優秀敘事作文篇1

初夏的暖陽,正悠然的從街邊的林蔭灑下來。落在我的純白T恤上。棕色長髮在微風裡輕揚。漫步前行的我,目光懶散,茫然它顧。

“你還在寫嗎?”

仿佛天外來客的聲音,如石落地時,我驀然驚異。回神那一刻,慚愧與窘迫,滿滿地從眼睛裡溢出來。迎面而來停在眼前的是我的老師,李建榮。他依舊帶著近視眼鏡,依舊有著愛才的慈愛神情。畢業八年沒有見到他了。他的頭髮沒有原來那樣黑亮,宛若落了洗不去的塵霧。鬢間的滄桑,刺痛了我的眼睛。略微發胖的他,就那樣站在我眼前,注視著我,等待我的回答。人跡錯綜的繁華大街,他竟然一下子就認出我的樣子。

“李老師……”

我說不出可以對答的一字一句。我沒有可以借來讓他滿意的答語。避開他急切的期待,我問候他,微笑著聊一些閒碎的生活狀態。我能說,只是看看書,寫寫日記嗎?不能。他一定記得有一年,一個鄰班的扎馬尾辮的怯怯女生,想要聽他的現代文學課,想要他的片言隻字的導語。等在他課後回辦公室的路上,一言不發,遞上自己作文的女子。

那是我。渴望聆聽李老師講課的別班學生。後來,下課時分,我會默默的站在他班的室外,羨慕的望一望坐在裡面的學生。我覺得裡面的人幸運,幸福。他們能夠天天聽李老師的課。而我,只有站在門外張望的份兒。

黑板上的字,是看不到的。我屬於老師所任班級之外的學生。始終沒有機會可以再聽他的課。四年之後畢業那會兒,我勇敢的拿了留言冊,請老師給我留字紀念。

“最悲壯的體驗,是想數清天上的星星------總想?是偉大的成功,是把女性超渡為一尊無性別的注目!”

看到他留下的字跡時,我眼內晶瑩,心中充滿澎湃的熱情與感激。那個沉重的問號,是期望,是鼓勵,也是老師的良苦用心。四行微微傾斜的行楷,蘊藏著未可名狀的力量。署名末尾,老師希望我和他經常聯繫。可是,我被狹隘的情緒,瑣碎的生活變異了,挾持了,浪費了,很久都找不到自己,也沒有再去看望他。

現在,分別那么久的現在,老師從人群里一眼就認出了我。而且,依舊是那樣的期待,那樣的親切。我無語又無顏。他寬解隨意的和我聊了幾句,就消逝在匆匆的過往裡。面對著我欽佩的敬愛的老師,我能說,自己放棄了?還是說,繼續寫日記?我辜負了他的厚望!若說,不能成為他班的學生聆聽他的寫作課,是我學生時代最大的遺憾。那么,辜負光陰,辜負青春,辜負他的期望,是我今生的第二遺憾。

似乎久遠的時間之後,才也疏,學也淺的籠罩,沒有帶給我很多困頓。可是,遺憾的影子,每每倒映在我清澈的眼眸里。李老師的課,我僅僅聽過一節,還是替課。他不是我的文學課老師。我沒有理由去他所在的班級。我分在另外一個班。還記得,他講的是一篇說明文。課文名字忘記了。印象深刻的,是他的分析,從詞的推敲,到文路的鋪陳,從片段的精髓,到布局的精彩獨特。他融入文字境界的神情,似乎世界只剩下他自己。當時,我非常想聽他的課。但是,在嚴格的班級約束里,願望沒有成為可能。

愛好,這樣份量的註解,與我剛剛好。無論是閱讀,還是寫字。無數夜晚的閒暇,在花茶氤氳的香氣里,我沉溺於鉛字,沉溺於至愛的悲壯情緣,沉溺於真誠的呼喊呢喃。沉溺於靈魂的徘徊,掙扎與自我救贖,沉溺於高貴與卑微的適者生存。聞著書卷的墨香,撫摸紙質帶給寂寞手指的踏實觸感,也一同把自己浸泡在字跡裡面,隨文或喜悅,或憂傷,或靜默,或安放。

日記繼續,閱讀繼續。曾經的積極投稿,大多會選中,名為優秀獎。要自費合出文集。我一一放棄。名利與金錢,都不是我要的。那些奢侈,平凡的人要不起。然而,想要抵達高一點兒的階梯,想要讓愛好上升為造詣,於艱辛跋涉中,可以企及或擁有一個高度,多好。

很多時候,成功是冰山上的那朵雪蓮。行者的目光只在山這邊遙遙眺望。曲折狹長的道上,遍及膜拜的人,求索的人,攀爬的人。我與他們一起,虔誠行路,虔心修行,在書卷的芳香里,在精神熠熠閃光的財富里,蘊積青春優雅盛開的風采,蘊積熱愛生命的熾烈情懷。

以此,汲取源源不絕的生之力量,供養所需。

國中優秀敘事作文篇2

想有一間書房,飄著幾縷墨香;想泡一杯清茶,細品人生百味;想見一些偉人,汲取思想精華。這是我的書卷情懷。

打開書卷,一股塵封的歷史之氣撲面而來。展現在眼前的是那金戈鐵馬,硝煙戰火。“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那保家衛國的豪情,愛憎分明的壯志,給我以無盡的震撼。不說岳飛刺字抗金,單說夏完淳尚未及冠便已從軍,就足以讓人熱血沸騰。在書中,是這些將士,用生命奏出了最嘹亮的戰歌。

翻動書頁,我看到了比干掏心的悲壯;看到了那天寒地凍中,糧食斷絕時,門客割肉獻主的義氣;看到了文天祥抗元的英姿;看到了陸游憂國憂民的情思。在書中,是這些忠臣,詮釋了什麼叫心繫天下,舍小身而取大義。那是足以流傳千古的情懷浩大。

再往後看,出現的是“曾是驚鴻照影來”的沈園。在這裡,我知道原來陸游如此深情。再一轉身,我似乎瞧見唐伯虎在點秋香;我目睹了崔鶯鶯與張生的悽美愛情;感受到了杜麗娘的幽怨。在書中,是這些才子,家人,創造出了一段段纏綿悱惻,動人淒婉的故事與名作。

換一本書,撲鼻的是鮮花的芳香,青草的甘甜,自然之氣帶來了一幅幅美景。

普羅旺斯浪漫的熏衣草田,搖曳著形成一片紫色的海;江南的冬景,在郁達夫筆下有了靈性;九寨溝的秀麗風景令人神往不已。在書中,不必出門遠行,不必花錢旅行,便已將世界名勝盡收眼底。

通過書,我與偉人對話。我了解了大全才王陽明,了解了一個脫去“聖人”光環的孔子,那么真性情,那么睿智;了解了梭羅獨居瓦爾登湖的閒適自然;了解了塔莎奶奶對生活的熱愛。真是應了一句話:“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個高尚的人談話。”讀書,不僅僅開拓眼界,也豐富了我的知識。

在現代科技愈加發達的今天,人們更喜歡一種簡、快的閱讀方式,網路、手機的出現,把紙質的書排擠到了書櫃,閒置著任憑塵封。而我認為,應該有個時間,輕輕翻開書頁,細細品讀,慢慢思考,與書為友,與書為伴。

想點一盞明燈,伴著熒熒星光,感悟人生。看那勇猛將士殺敵英姿,看那千古忠臣捨生取義,看那才子佳人的比翼雙飛,或嗔或怨,讓我在悲喜交加中恍然。

這就是我的書卷情懷。

國中優秀敘事作文篇3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

--于謙

書,是人類文化遺產的結晶;書,是人類智慧的倉庫;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便能讀懂歷史,了明世界,於是,古人云:“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唯讀聖賢書。”“秀才不出門,卻知天下事。”

自古以來,書在人們心中有著不可忽視的地位。古人或將書視為精神食糧,每日卷不離手;或將書看做知己友人,與其朝夕為伴,形影不離。那么,書究竟有何魅力?竟牢牢捆住千千萬萬學子的赤子之心?“書卷多情似故人”!

書中的奧妙難以琢磨,但愛書者對書的那份情誼卻是可用心去領會的。古往今來,愛書者不計其數,他們與書的故事被廣為流傳,這種愛書的情懷也隨之映入後人的心中,一串串感染人的故事,譜寫出一首首愛書的讚歌。

看“白書”的王充,整日卷不離手,站著苦讀於書店之中,憑著一股執著的求學精神,終用畢生精力寫就了巨著《論衡》;視書如命的馬寅初,堅持自己的追求,毅然離開家,憑著一腔學習的熱情,終如願以償成為著名的經濟學家:“罈子避蚊”的蔡元培,聰明智慧,想出妙招制蚊蟲,憑著一種刻苦奮鬥的信念,終以自己的知識服務於社會,成了“學界泰斗人世楷模”……還有學到終身的竺可楨等等,這些愛書者對書的滿腔熱愛,令人不得不由衷地發出讚嘆;產生敬意。

前輩的愛書經歷,給我們以啟示。從故事中,我們所看到的不僅僅是他們愛書的事例,更是從他們身上所滲透出來的讀書人對書的那份愛,那份執著以及那份堅持不懈的毅力。書,在他們眼中,已遠遠超越了原有的讀者與書之間的關係,他們是從心底流露出對書的那份情誼。書,活在他們心裡,就好比無話不談的朋友。那是超乎普通朋友的情感,是最純潔的交流,是用心在溝通。

回顧歷史,還看今朝,“讀書”依然是生活的主旋律,但似乎少了幾許對書的“痴情”與“眷戀”,反而多了一絲“厭倦”與“無奈”。但今天,前輩們的那種強烈的愛書精神重又照到了我們的心中,點燃心中那份對書的愛的情懷。

前輩們的故事告訴我們,需把書當做知己一般,才能真正將自己融入那茫茫書海中去,暢遊知識的海洋。那時你會發現“書海風景獨好”。

“書卷多情似故人”!知識,人類永恆的追求;好書精神,讀書人不可缺少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