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行

江南行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每每讀此詞句,心頭總是滿園春意,江南的水鄉風情總是在我腦海中肆意渲染。粉牆黛瓦的房屋、清波粼粼的水面,飄揚著的柔軟柳條下伏著吃草的水牛,走進小巷,還有撐著油紙傘姑娘的莞爾一笑。

是縈繞在心頭的夢牽著我的足踏入南國的土地,婉約而秀氣的江南啊。

最美不過烏鎮。水路縱橫在小鎮之上,坐著烏篷船,聽著櫓划水時的飽滿的嚕嚕聲,允吸江南二月空氣中的沁香,仿佛是給心靈在做洗禮。從未見過這樣的路。路是水鋪的,有幾條窄窄的船兒漂在路上,可以想像,夏天長了蘆葦後該是如何行船。一條條水路是一張蜘蛛網,覆蓋了小鎮,也溝通著人們的心。從未見過這樣的屋子,地基臨著水面,房子還超出一點,黑瓦粉牆,甚是素淨,沒有一絲雜色。歲月的風霜覆在房子上,卻又平添一份優美與寧靜,像久經風霜的老者。在這些房子中,有幾間可出過名人,是大文學家“矛盾”的故居。矛盾是大文學家,只因為生在這美麗江南小鎮罷了。我心生遐想,便更戀上了這裡的粉牆黑瓦。說來也好,這高牆裡卻是玲瓏小巧的人家,像是待字閨閣的少女。江南小院進數甚多,卻無不耐煩,只因這每一進交接之處的小院裡都添了幾份情趣。不似北方的重樓別宇、對仗工整,江南人家更有閒情雅致;這兒補幾棵竹子,那兒添幾塊奇石,把單調的小院布置的生機盎然。

江南五日行,可憶得也不只是桐鄉的烏鎮,還有蘇州的拙政園。這可謂世界園林之精品,與羅浮宮等地有並肩之意。談到這兒,話兒可真長了。先說它的結構分配,只水、綠、築各占一份,別有美感。它的建築方式也很奇特,運用多種手法,體現了古人建築設計之高超。園內有數千個窗子,從窗子看去,卻無一相同景物。同一景致,所處的點不同,樣子也絕不相似,它讓遊覽者“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印象最深的便是這裡的石頭罷了。據說,誰家的園子擺放石頭卻多,便卻尊貴,且石頭“以醜為美,”卻是體形奇葩、造型怪異,千瘡百孔的石頭卻被奉為珍品。或許他們更欣賞站在太湖邊上接受風日雕琢過的自然美。

話說至此,別不多言,就且閣筆。江南若一少女懷春,這裡的風,似少女柔軟的長髮拂過臉龐;這裡的雨,若少女的眼淚朦朧而多情;這裡的橋,仿佛少女纖細的腰彎彎軟軟;這裡的景致,就像少女輕盈的步態。婉約,而總是印在腦海中不被沖淡。

江南好,吾依稀憶江南;似伊人,吾依稀念江南。

初二:@涼小兔coo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