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總在風雨後

“你的教鞭下可能有瓦特,你的冷眼裡可能有牛頓,你的譏笑中可能有愛迪生,你的罵聲中可能有愛因斯坦……”懲罰不是目的,而是過程。

對馬虎的懲罰使之認真,對撒謊的懲罰使之誠實,對懶惰的懲罰使之勤奮,對貪婪的懲罰使之知足,對懦弱的懲罰使之堅強……

有一次,荷蘭的海壩決堤,人們從洪濤中救出一位拚命掙扎的臨產的婦女,這人就是後來榮獲諾貝爾獎的物理學家彼得·塞曼的母親。塞曼進大學後,被花花綠綠的城市生活迷惑了,追求穿著遊樂,物理竟不及格。母親看到他的成績單,百感交集,淚流滿面地說:“早知道你是這樣一個平庸之輩,我當年真不該在洪濤中拚命掙扎!”母親一番話語使塞曼暗暗下了改過自新的決心。大學畢業時,塞曼成績優異。31歲時,他在老師的幫助下,在物理學上取得了重大成就。19XX年,他和老師同時獲得諾貝爾獎金。

謝靈頓是英國著名的生物學家。他出生於倫敦的貧民窟,幼年失恃,沾上了種種惡習,成了街頭一惡少,周圍的人都說他“不是好種”。謝靈頓聽慣了,也漠然處之,無心悔改。有一段時間,謝靈頓愛上了一個在牛棚工作的女工,於是向她求婚。女工一口回絕了他,她說:“我寧願跳到泰晤士河裡淹死,也不嫁給你這種人!”這對謝靈頓的打擊很大,他悄悄離開了倫敦,決心改惡從善,努力學習,做一個有價值的人。他致力於研究中樞神經系統生理學,經過十幾年的努力,終於成為著名的生物學家,並於1932年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

人生在世,孰能不過?

良藥苦口,忠言逆耳。懲罰是邁向成功的鋪路石。面對過錯,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經歷風雨的洗禮,才能看見絢爛的彩虹;經過心靈的洗禮,才能揚起遠航的船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