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關於不忘初心的作文800字

【篇一】

當時光匆匆,白駒過隙,看看現在走的路,和當初啟程時想的是不是一樣?當年復一年,自己被失敗的尖刀磨刻得傷痕累累,有沒有想過自己還如當初那樣,有著一顆永不言敗的心?當*一次次擦過我的眼眸,是不是看見自己的心不如當初的堅固?初心未變,歲月作證,國小的時候對自己講,上了中學,也要像現在一樣,不流淚,不言敗,要開心。等到上了中學後,心中竟有了一絲嘲笑在對著小時候的自己。因為當現實的種子,紮根我的心,我才懂,幻想不值一提。在我最絕望的時候,就有一個聲音對我輕吼,我小時候的期待,於是我又開始振作,準備迎接又一輪紅日的升起,我說我如滿天星,就算只是配角,也要做好自己,演完人生這場戲。

有些人,讀完大學,心想:我只求找一份我喜歡的工作,簡單的過一輩子。但當拿到聘書的時候,在愛好與金錢之間,還是有人果斷選擇金錢,為什麼?為什麼現實總讓人忘記自己初時要做什麼,初時想做什麼?如果是我,我寧願被別人說我傻,也要堅持初心做一輩子,不怕一無所有。

請別讓時間沖淡你的堅定信念,最後變得不是自己,好嗎?別讓眼淚沖刷了你的堅強,最後帶給你軟弱,好嗎?別讓失敗,磨去了你的稜角,最後雙手將榮譽送給失敗,好嗎?請永遠深深記住,自己當初為何出發,好嗎?

【篇二】

浮生願,不曾解,無需解。他唯有,心一念。一葉舟,一蓑煙,浮華從此逝,天地任逍遙。恰如李白,這個不忘初心的謫仙,用狼毫細細斟酌著月和影,身旁,無非是非議和諷刺。

只是,當我們漸行漸遠時竟忘了為何出發。此刻讓我不止一次的想起曾經那個時代,那一個個堅守初心的躍動生命。

曾經,堅守是夢想的註腳。

“月光下徹,讀文晾節,終日如此,甚適。”那是一位年逾古稀卻仍像孩子般依戀詩文的學者。當他毅然拒絕法國深造的機會時,總讓人好奇於那到底是一顆怎樣明淨止水,清朗如初的心。素色長衫下,堅守的是對泱泱文化的熱愛,靜靜觀摩他的浩繁卷帙,正如那靜披晨衣,看海棠未眠的川端康成;正如那白鹿踏雪的倉央嘉措;正如那“只恐夜深花睡去,高燒銀燭照紅妝”的東坡居士……時間並沒有扔下他們轟烈奔去,留下的是那堅守初心的十里流華。

曾經,堅守是嘲諷的反擊。

“照我思索,可理解我;照我思索,可以識人。”這個初涉人世便見證了太多紛爭的鄉小青年,他卻能在郁達夫、魯迅的批駁中堅守最初的夢想,他堅守了對那個魂牽夢縈的湘西的愛,於是爭議被碾進塵埃。在這個不斷被分心的大劇院,辛辣奇突如*般刷刷掠過,卻總令人憶起斬盡塵緣,遁入空門,捍衛心靈淨土的弘一法師;瓦爾登湖靜靜垂釣的梭羅,用爬滿蚤子的華袍譬喻生命的張愛玲……他們在繽紛過後,依舊禪衣故清輝,如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即便在舉世欲濁時,依舊堅守修禪之心,如陽光清風,和光風塵,他們堅守了,於是世界為之鼓掌。

只是回到現實,回到這個被計算機代替思考,被汽車代替行走,被成功學代替奮鬥的浮華今朝,我只能無奈嘆惋,默念那句:堅守初心,必有迴響。

【篇三】

人生在世難免迷惘不前,被紛塵所擾亂眼前,此時依照本心的指引,撩撥雜攏,自會找尋到一片清靜。人是生而需要信仰的,仿佛塵世中的一粒星光指引前行。故世人創造出了“安拉”·“耶穌”·“釋迦牟尼”等造世主,然而不同的教派究其中心還是人們信仰的載體從而信仰至今。而堅毅之人所信仰所崇拜的,不需要生捏造出一個虛幻,他們堅信的是自己的本心,就似那位研究生“我沒有拜過任何人,我只拜我自己!”他不忘初心,自己便是的信仰。紅塵紫陌,塵俗擾事總是動搖著人們的心智,只有那些堅毅到最後的人,才是智者。當世人篤信世界是圍繞地球轉,對所謂的“地心說”而深信不疑之時,如若沒有一位智者跳出來反駁道“我們都是圍繞太陽鏇轉”時,恐怕現在還沉浸在愚昧中沾沾自喜。然而世人的嘲諷便是撼動人心智的武器,在“眾人皆醉我獨醒”時,哥白尼勇敢地擔當了這位智者,並對此堅決守衛自己的真理而不可動搖。堅毅之人必將受到世人的敬仰,而他對自己的堅信,才是科學發展的基石,敵敗了迷信而宣揚本心。如若是內心不堅定之人,隨時可撼動的心志冷不丁便會遭遇一把利劍。曾經在中國大肆興旺的“*功”所造成的一起起“*事件”引起國人震驚。不得不說“*功”組織*之厲害,但這世界的影響因素有很多,而對自己產生動搖的人才有的可乘之機。世上哪有所謂的通往永恆的極樂呢,年輕鮮活的生命才是真!適時適刻不忘初心,堅守本心,才不會令人有機可乘。那魏晉的風骨,乃是他們的豪邁,乃是他們的堅毅,對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潔身自好。當年左光斗被魏忠賢殺害後,連喉骨也被命令磨成粉而被魏忠賢一飲而下。可是東林黨人的傲骨不滅,他們的信仰永世長存,沒有絲毫動搖他們的決心,才能平反昭雪。那傲人的風骨,是對自身性格的堅持,當世俗都為“浮名浮利,虛苦勞神”之時,不為榮華富貴,*的污淖掩蓋不住李白的狂放不羈,要高力士為他脫靴,要楊貴妃為他磨墨,看似的大不敬,乃是他的本心。即使被驅逐,依然“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這等的堅守自己的豪邁,值得為世人所銘記。屈原在《離*》中的一句“雖不周於今之人兮,願依彭鹹之遺則”乃是的表彰,即使與世人都不相容,但潔身自好地延續遺則卻依然是本心,“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學影子的人,永遠不會有骨幹。而堅持自己的本心,乃依舊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