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第一課觀後感300字

今天,學校輔導員利用晚自習時間給我們講解了學校安全問題並觀看了安全教育視頻,活動結速後,我感受還是頗深的。下面是Vanky小編為大家整理開學第一課觀後感300字的相關資料,供大家參考!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300字【優秀篇】

9月1日晚上,我收看了中央電視台和教育部聯合主辦的電視節目《開學第一課》。在全國中國小開學的第一天,以“愛,讓中國更美麗”為口號,把傳統的愛國主義教育課變成一堂別開生面的主題班會課,具有特殊意義。我和全國2.2億中小學生在觀看節目中同步感悟了愛的傳遞與愛的力量。

《開學第一課》講述了四個主題班會。第一個班會主題是:愛是分享。班長“喜洋洋”帶領同學們做了一個遊戲:一個人站在前面,一個人站在後面,遊戲開始後前面的人向後倒,後面的人扶住前面的人。這個遊戲他們做得很成功,詮釋了愛的主題之一是相互信任,愛首先是分享和快樂。我明白:玩這個遊戲是要前面的人信任別人,同時後面的人要主動扶住別人,幫助別人。

第二個班會主題是:愛是力量。這個班會做了一個“手指抬人”的遊戲:六個人用自己的兩個手指頭共同把一個人抬起來,我一開始不相信,後來居然見他們完成了這個高難度的動作。我明白:其實愛可以轉換為力量,可以創造奇蹟。

第三個主題班會是:愛是承擔。這個班會講述了一個非常感人的故事:一個名叫鵬飛的大哥哥,8個月大就父母雙亡,是奶奶把他養大。鵬飛奶奶為了養育他,省吃儉用,將自己治糖尿病的錢省下來供養他,最後奶奶因耽誤病情而雙目失明。那時候六歲的鵬飛哥哥便承擔了家裡的重活,一邊讀書,一邊照顧失明的奶奶。看到這些,我感動了,眼裡充滿了淚花。我明白:愛是去承擔一些必須要我們分擔的事情,如果能承擔,再苦也是快樂的。

第四個主題班會是:愛是榮耀。這個班會講述了一個西藏老奶奶的故事。老奶奶已經99歲了,每天早晨,她都會在自己的院子裡升國旗,她這樣做也是源於她對祖國的熱愛。在新中國建立以前,老奶奶一家人飽嘗欺凌,是新中國的建立改變了他們的生活狀況,她用升國旗的方式表達心中的那份榮耀。航天英雄楊利偉叔叔也講述了他的故事,因為愛,我國的航天員才創造了祖國航天事業的輝煌,楊利偉叔叔也享受著祖國帶給他的榮耀。

《開學第一課》四個主題班會共同詮釋著“愛”的主題,教育我們心中要充滿愛,要愛同學、愛父母、愛家鄉、愛祖國。只有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付出傳遞“小愛”才能匯集成榮耀祖國的“大愛”。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300字【經典篇】

《開學第一課》這個節目給我們全國中小學生上了具有深刻哲理的寶貴的一課,使人們又再一次受到愛的教育,讓愛點綴我們的生活,走進我們的心靈。

于丹老師給我們講了“愛的分享”這個主題。當我們有了收穫,就應該把它與父母、朋友、同學分享。這樣,你會有一股快樂的源泉由心底里噴出來,這說明你懂得了分享。其實,我們生活中點點滴滴都與他人分享過,也許它只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當同學有不懂的問題,你幫助了他,難道這不是在分享學習成果?當你在取得好成績時,你會在第一時間告訴父母,難道這不是在分享快樂?當你在聽說四川大地震,你捐款捐物給災區的同胞,難道這不是在分享你的物質資源……這一切的一切都以事實告訴人們,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分享!

李連杰叔叔也給上了一節有意義的主題——愛是力量。“團結就是力量”“眾人拾柴火焰高”……這些句子常在耳邊迴響。“團結就是力量 ”充分說明了只有我們互相團結不離不棄聚成一股大力量,再大的災難也能克服。就像李連杰叔叔的“壹基金 ”一樣,只要我們每一個人捐出一塊錢,大家的力量團結在一起就可以為不久之前被“莫拉克”肆虐過得台灣建一所學校。由此可見“團結力量大”是人們一定要堅信的道理。

“愛是承擔”這個主題引出了馬鵬飛與奶奶一起生活的辛酸淚。一個才六歲的孩子就開始承擔了父母親應當承擔的責任——照顧一個瞎了眼的奶奶。他應該成為小朋友們學習的榜樣。我們在享受著權力的時候也應該承擔義務、承擔責任。我們從小要樹立勇於承擔的精神,讓承擔的精神在我們心裡生根發芽,隨著我們的長大而茁壯成長,長成參天大樹,為明天的祖國架起承擔的橋樑,以體現燦爛光輝的承擔本色!

20xx年十月二十三日是一個令人無比激動的日子:神州大地再一次展現了她的風采,神舟五號載人飛船走進了太空。從此楊利偉的名字家喻戶曉,他為我國獲得了“世界第三個國家載人飛船進入太空”的榮耀。在科學領域上獲得榮耀是中國不斷進步、發展的象徵。我們作為中國未來的花朵應該艱苦鍛鍊,努力學習,爭取為國家取得更多榮耀,讓中國多為世界點綴光芒。

願愛在每一個人的心中萌發,用你的行動去澆灌她,用你的心去護理她。讓我們一起行動吧,愛會讓我們有一種快樂的感覺,相信我們能做到!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300字【推薦篇】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這首七侓長征是毛主席回顧長征一年來戰勝無數的艱難險阻,他滿懷戰鬥豪情所寫下的!今年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先輩的旗幟,講述了紅軍當年的故事。

主持人邀請了當年的紅軍通信員胡正先老先生給我們講了他當年發生的故事:在祁連山的冰天雪地里,戰士們48天沒有見到一口糧食,也沒有稻草編草鞋,在饑寒交迫的日子裡,戰士們依然挺了過來,走出了這座山。在當時的環境中,用電池很困難,戰士們就用自己的土辦法,給電池充電,讓發電機運作。看到這裡時,我不禁由衷的佩服這些紅軍們,當時的環境惡劣,科技也沒有像現在這樣發達,但紅軍們靠著頑強的意志和聰明的頭腦堅持了下來!

這些故事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最小的紅軍賀捷生,在她18天的時候就跟著紅軍長征,在過澧水河的時候,敵人扔了幾個炸彈,馬受到了驚嚇差點把馬背上的搖籃里踢翻,這時,一位老紅軍把孩子抱給了媽媽,可是大部隊已經走遠了,媽媽就摸著黑跌跌撞撞的,這時,父親找到了我們,從這一次事件以後,父親為了“我”的安全,把“我”揣在他的衣兜裡面,那時父親帶著部隊去衝鋒,他不知道他懷裡的孩子已經被他甩掉了,“我”就重重的摔在了草地上,等敵人們都撤退了,父親才發現孩子丟了,他急切的尋找,在找到“我”之後緊緊地抱住“我”。在經歷了那么多的戰鬥中,這個小嬰兒活了下來,在她的身上我們看到了百折不撓,堅強不屈的精神

這堂課讓我明白在人生中的每個階段都會遇到挫折和困難,但是,我們不能放棄,要向紅軍們一樣,不退縮,不氣餒,堅持下去。讓我們向這些為了新中國而犧牲的紅軍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