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場作文素材:節日文化

名言佳句警句

1、水調歌頭 宋?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2、採桑子 重陽 毛澤東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3、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運用思路】

中國是個古老的國家,有著許多屬於自己的節日。但是如今,西洋節日的影響遠遠超出了傳統的節日,春晚收視逐年下降,年輕人都在過聖誕節。面對這樣的形勢,我們應該有怎樣的思量呢?

【精彩素材1】中秋將申報世界遺產

鳳凰衛視9月9日訊息 綜合報導,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即將來臨,中國的網際網路上掀起了投票支援"中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高潮。據悉,今年中秋前後,中國國家文化部門將對中秋節申請世界文化遺產召開專家論證會,一旦通過,將提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進行申報。

【素材點撥】

1.“中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既能喚起國人對傳統節日的重視,更寄寓家和萬事興、祖國和平、世界大同的深刻意義。

2.振興傳統節日,關鍵之處是要讓其“升格”,即從過於濃重的農耕文化和商業氣息中解脫出來,賦予其時代性和平民化色彩。

【適用話題】

“傳統與前衛”、“保守與開放”和“民族化和世界化”等。

【精彩素材2】

春節“東風西漸”溫哥華

要過年了!在大溫哥華地區,來自兩岸三地的華裔幾乎察覺不到是生活在海外。因為在這裡,同樣有著濃濃的春節氣氛:辦年貨、逛花市、吃年夜飯、看大巡遊、探親訪友……今年另一格外引人關注的春節熱點是,加國的政治人物更積極主動地與華人共享新春。候任總理哈珀昨天在當選後首場記者會上率先向全加華人拜年;溫哥華市長蘇利文昨晚在華商會賀歲展銷嘉年華上更全文以廣東話致辭,向華人祝賀新年快樂,狗年好運。“東風”已西漸,在倡導多元文化共同繁榮的加拿大,春節這一中華傳統不僅扎了根更開出茂盛的奇葩。

【素材點撥】

春節引起加方領導的重視,這是中國強盛的具體體現。

【適用話題】

“發揚傳統”、“風”和“同一個世界”等。

【精彩素材3】

(一)春節

春節是中國最盛大的節日,也稱農曆新年,節日歡慶時間最長,禮俗最為隆重繁瑣,也最為中國人重視。春節從農曆二十五開始,至元宵節前結束。舉國上下,普天同慶,尤其是大年三十、初一,幾乎所有行業的人都要放假與家人團聚,共慶新年。

除夕即農曆一年的最後一天。相傳以前有名為年的怪物每到初一大早即來吃人,因此人們有守歲的習慣,一夜不睡,邊看邊吃邊玩,一家團聚,其樂融融。年夜飯對一家來說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事。

(二)元宵節

農曆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上元節、燈節。傳說東方朔幫一宮女回家團聚,向皇帝謊稱火神爺要在正月十五放火燒長安,他要求漢帝用湯圓(後稱元宵)祭火神爺,百姓家家做湯圓,掛紅燈,使長安城燈火通明,並令所有的人上街觀燈,以給上天以混亂嘈雜的假象,宮女因此也被放出和家人團聚觀燈。

元宵一般是正月十三試燈,正月十八落燈,除燈會外,還有舞龍,舞獅等。舞獅,傳說以前有猛獸常下山侵害牲畜、人和莊稼,一位酋長夜夢一人說:“獅子是百獸之王啊!”他醒後,讓人假扮獅子埋伏於路邊,一有猛獸侵擾,群獅狂舞,嚇得猛獸四散奔逃,從此,人們把舞獅作為一個習俗固定下來了。

(三)清明節

冬至後106天是清明節,清明節的前一天是寒食節。寒食節不動煙火,源於晉文公為紀念燒死綿山的介子推而定的節日,以示祭奠。由於這兩個節日相差一天,因此,後來兩個節日就合併在一起了。清明,古稱三月節。清明節最重要的習俗是掃墓和踏青。

(四)端午節

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重午等。這一天,家家戶戶掛鍾馗像、艾葉、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佩香囊。

端午源於屈原。相傳屈原投江後,人們怕魚兒吃他的屍體,爭相坐龍舟到江心灑下用竹葉包米的粽子,後即成風俗,每年此時世界各地的華人都要賽龍舟以示風俗。

(五)七夕節

又叫乞巧節。乞巧即向織女乞智巧,也能像織女一樣織無縫天衣,心靈手巧,一般為婦女擺瓜果於月下,如果有蜘蛛等小蟲落上,即織女賜“巧”,一家人皆大歡喜。七夕因為婦女乞巧,又稱“女兒節”。

(六)中秋節

中國自古有“春分祭日,秋分祭月”的習慣,中秋節又稱仲秋節。即為祭月,於是取八月十五月圓之時,人們靜心體味中秋的歡樂。中秋節又稱團圓節,又稱敬老節。

中秋節最著名的神話就是嫦娥奔月了。嫦娥偷吃靈藥,背著后羿上天,定居月亮。從此,后羿思念嫦娥,便擺祭品祭奠。又說上有廣寒宮,有桂花樹,吳剛伐樹,玉兔搗藥,而蟾蜍為嫦娥被罰所變。

【素材點撥】

中華五千年文明源遠流長。那亘古而悠長的歷史人文,也許涌動著無數鮮活的靈魂,唱著一曲曲動人的歌謠,繼承並發揚它們,會堅實我們的精神底蘊,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使我們心境澄明,思維飛揚,精神厚實。

【適用話題】

“中西方節日”、“最想念的節氣”等。

【精彩素材4】

西方節日

(一)聖誕節

12月25日,是基督教徒紀念耶穌誕生的日子,稱為聖誕節。

從12月24日於翌年1月6日為聖誕節節期。節日期間,各國基督教徒都舉行隆重的紀念儀式。聖誕節本來是基督教徒的節日,由於人們格外重視,它便成為一個全民性的節日,是西方國家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可以和新年相提並論,類似我國過春節。

(二)情人節

情人節,又稱“聖瓦倫丁節”。起源於古代羅馬,於每年2月14日舉行,現已成為歐美各國青年人喜愛的節日。關於“聖瓦倫丁節”名稱的來源,說法不一。有的說是紀念以為叫瓦倫丁的基督教殉難者,他用反抗羅馬統治者對基督教徒的迫害,被捕入獄,並在公元270年2月14日被處死刑,行刑前,瓦倫丁曾給典獄長的女兒寫了一封信,表明了自己光明磊落的心跡和對她的一片情懷。自此以後,基督教便把2月14日定為“情人節”。

【素材點撥】

中華民族是一個開放、進取的民族,包容、開放是我們民族的基本特徵。慶祝西方節日無可厚非,相反可以從中找到我們民族前進的方向和動力。我們要以包容、開放的心態來對待西方文化,絕不能故步自封,自絕於世界民族之林。

【適用話題】

“中西方節日”、“包容與開放”等。

【精彩素材5】

“簽名取消中醫”

在新聞發布會上,有記者提問:在網上有人徵集取消中醫的簽名,已經達到了上萬人,主要意見是要採取相關措施,讓中醫在五年內全部退出國家醫療體制,回歸民間,使西醫成為國家唯一的醫療技術。(XX.10.10衛生部新聞發布會)

韓國擬將中醫改為韓醫申報世界遺產

據報導:韓國在成功申報端午祭之後,擬將中醫改為韓醫申報世界遺產。(據XX.10.7《今晚報》)。

【素材點撥】

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用什麼來贏得別人的尊重呢?顯然是對本民族固有的文化精髓不離不棄,自尊自信。

【適用話題】

“堅守”“原則”等。

【精彩素材6】

中國端午節pk韓國端午祭

XX年巴黎時間11月24日,由韓國申報的江陵端午祭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確定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素材點撥】

在經濟發展下的社會轉型期,必須重視傳統文化的保護,否則,在全球化時代,我們的文化身份和文化之根將會喪失。

【精彩素材7】

中國七夕節(情人節)pk西方情人節

年年的七夕,年年的相聚,把千年的浪漫撒向人間,將永恆的甜蜜塗滿天宇。天地合一,鳥獸同樂,還是大地、山川、河流為你們歌唱為你們祝福。中國的情人節,升得那么高,走得那么遠,愛得那么痴迷,敢問天下,有哪一個人種的愛情能像中國人這樣具有絕世的詩情與畫意?

七夕到來前夕,有專家說:七夕與愛情無關,不是中國情人節!7月24日,在華中師範大學舉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際學術研討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劉宗迪認為,七夕故事和風俗的時間性,表明它原本只是一個秋天的節日,儘管牛郎織女隔“河”相望,演繹出纏綿悱惻、淒婉動人的愛情故事,但七夕起初卻與愛情無關;而且古文獻資料表明,七夕對於婚嫁而言並非吉利日子;現在將其弄成“中國情人節”,是“文人的鼓譟加上心思活絡的商人炒作”。劉宗迪研究員把話說得很重:“認定七夕就是中國情人節,可謂數典忘祖。”

【素材點撥】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七夕是否與愛情有關,這無關緊要。它畢竟是我們民族自己的傳統節日,有著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澱。如果認為七夕與愛情無關便否定它成為中國的“情人節”,那才是數典忘祖。

【適用話題】

“忘卻”“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等。

【精彩素材8】

端午節起源說

端午節還沒未到,已經有幾樁有關的新聞鬧得沸沸揚揚,近日最熱門的一樁當推蘇州市的端午節起源於“伍子胥說”,並將以此項目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大有將端午節從姓屈改姓伍的意思,於主張端午節姓“屈”的人不服氣了。其實,端午節姓誰不重要,關鍵是如何復興、振興傳統文化包括民俗節日的問題。君不見,韓國已經將端午節成功註冊為世界遺產。我們在這邊爭姓伍姓屈又有什麼意思呢?

農曆5月初五的端午節馬上就要到了,今年端午不同於往年,蘇州將借“伍子胥起源說”的蘇州端午節進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東風,端午節這天將正式舉行伍子胥大型祭祀活動。對此,專家表示,端午姓“伍”姓“屈”不是關鍵,中國民俗的“文化共享”才是最重要的。(5月23日《現代快報》)

【素材點撥】

端午姓“伍”姓“屈”不是關鍵,中國民俗的“文化共享”才是最重要的。細枝末節的爭端沒有必要,將民族的文化精華發揚光大才是最重要的。

【適用話題】

“復興傳統文化”、“文化共享”等等。

【精彩素材9】

重陽節的起源

九九重陽,早在春秋戰國時的《楚辭》中已提到了。屈原的《遠遊》里寫道:“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這裡的“重陽”是指天,還不是指節日。三國時魏文帝曹操《九日與鍾繇書》中,則已明確寫出重陽的飲宴了:“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饗宴高會。”

晉代文人陶淵明在《九日閒居》詩序文中說:“餘閒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這裡同時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晉時期,重陽日已有了飲酒、賞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

到明代,九月重陽,皇宮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慶賀,皇帝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以暢秋志,此風俗一直流傳到清代。

一些地方的民眾也有利用重陽登山的機會,祭掃祖墓,紀念先人。莆仙人以重陽祭祖者比清明為多,故俗有以三月為小清明,重九為大清明之說。由於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媽祖羽化升天的忌日,鄉民多到湄州媽祖廟或港里的天后祖祠、宮廟祭祀,求得保佑。

新中國成立後,重陽節的活動充實了新的內容。1989年,我國重陽節定為老人節。第到這一日,各地都要組織老年人登山秋遊,開闊視野,交流感情,鍛鍊身體,培養人們回歸自然,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

【素材點撥】

重陽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較受冷落的一個,以前人們在這個節日登高、吃重陽糕、賞菊並飲菊花酒、插茱萸和簪菊花,而現在,人們基本不過這個節日了,過重陽節其實是個促進人們登高望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應該復興才是。

【適用話題】

“復興傳統文化”、“攀登高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