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名著名篇中的經典素材:《格列佛遊記》

名著導讀:《格列佛遊記》是18世紀英國傑出的諷刺作家江奈生·斯威夫特的代表作。《格列佛遊記》是英國文學史乃至世界文學史上的一部偉大的諷刺小說。伏爾泰、拜倫、高爾基與魯迅都非常推崇這部諷刺作品。《格列佛遊記》以格列佛的口吻敘述其週遊四國的經歷。作家通過格列佛在小人國、大人國、飛島國和慧駰國的奇遇,反映了18世紀前半期英國的一些社會矛盾。作品之所以深刻有力,就在於它對英國議會中毫無意義的黨派鬥爭、統治集團的昏庸腐朽和唯利是圖、殖民戰爭的殘酷暴戾等進行了揭露和批判;同時它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殖民地人民反抗統治者的英勇鬥爭。

作家簡介:

斯威夫特,1667年生於愛爾蘭都柏林。其主要作品有《一隻澡盆的故事》《書戰》《聖靈的機械作用》《給斯黛拉的日記》《關於糾正、改進和確定英國語言的建議》《布商的信》《一個小小的建議》等。

寫作借鑑

《格列佛遊記》有著比較完美的藝術形式,值得借鑑:首先,作者利用虛構的情節和幻想手法刻畫了當時英國的現實。其次,他根據當時英國的現實創造出一個豐富多彩的、童話般的幻想世界。同時,作品的諷刺藝術也是多種多樣的,作者以漫畫手法,成功地塑造了一些或可惡或怪誕或特別的形象,如耶胡、飛島人和長生人等。作品中的細節描寫生動逼真,如小人國的生活和鬥爭,巧妙地反映了當時英國的現實。

經典重溫

粗線勾勒,細筆點綴

他相貌粗悍、英武,嘴唇厚厚的,鼻樑彎曲,膚色黃中帶褐,身材挺拔、勻稱。他舉止風雅,有著不怒自威的帝王氣度。他四十開外,已經過了韶華之年,但他十年來治國有術,功業斐然。……他穿著十分簡樸,款式介於亞洲式和歐洲式之間。但他頭戴著一頂金冠,冠上鑲有各式珠寶,還插著羽毛。他劍已出鞘,怕我萬一掙脫,好隨時防衛。劍長三英寸,柄和鞘都用金子做成,上面還鑲了各種鑽石。他嗓音尖厲,卻也嘹亮、清晰,我站起身來就能聽得很清楚。

點讀:這段文字描寫的是哪個人物呢?作者採用了講故事的方式,因此對人物的描寫通常採用線條勾勒式。利立浦(也有版本譯作利立浦特)即小人國的國王,他的相貌、膚色、身材與氣度,這些基本信息,在作者筆下只用了五十來字便交代清楚,用筆極為簡省。

但若全部是粗線條勾勒,人和人之間的區別就只剩下概念的不同而已。這個國王如何能給讀者留下印象?作者在粗筆勾勒之後,又用兩處細筆突出了他的身份之尊貴——王冠上鑲著珠寶插著羽毛;佩劍的柄和鞘用金子做成,還鑲著鑽石。至於他的嗓音,為什麼要特意交代一筆呢?這是因為“我”這個巨人初到小人國,是以“躺”(被這裡的人釘在地面上)的姿態出場的,一般人說話的聲音,“我”也只有躺著才能近距離聽到。國王的嗓音無疑是很嘹亮的了,這也顯示出他與民眾的不同來。

這樣就於簡潔的敘述中,突出了人物的特點。

體味漫畫手法之妙

要說演藝方面,他們可是世界頂尖水平,動作既靈巧,場面又壯觀。我最喜歡不過的是繩上舞蹈,演員就在一條白色細繩上跳,繩寬約兩英尺,離地十二英寸高。表演者都是些想謀取宮廷要職或討好王室的人物。這些人從小就開始這種舞蹈訓練,他們未必出身於貴族世家,或受過什麼英才教育。每當宮廷官員死掉或被罷了官,空出一個位置來時,就會有好幾個人請求國王大人及眾大臣觀看他們跳繩上的舞蹈。誰蹦得最高又沒從繩上掉下來,誰就來頂這個空缺。主管一方的要臣們也常常被國王叫到台上去展示能耐,以證明自己依然寶刀未老。財政大臣弗林奈浦有幸為大家表演在拉直的繩子上跳高,要跳得比全國所有的官員都高出一英寸。那繩子也不過是英國人用的包紮繩那么粗。

表演中常出人命事故。我就親眼看見過兩三個競爭官職的人摔斷胳膊、腿什麼的。更要命的是宮廷大臣也被點名上場當眾獻技,這時危險就更大了。這些大臣為了超過同僚,顯示自己,往往過分賣力,很少有不從繩子上摔下來的,有的人甚至接二連三地摔。我還聽說在我來到這裡之前的一兩年,要不是國王用的一隻坐墊正好擱在弗林奈浦掉下來的地方,從而減緩了衝擊力,他早就折斷脖子魂歸西天了。

點讀:演藝怎么會與官員的選拔相干呢?而且,這演藝不是普通的藝術表演,而是類似於我們今天看到的特技——高空走繩。與高空走繩不同,利立浦國的表演動作難度大多了,他們要進行的是繩上舞蹈,且有性命之憂。表演者捨命一跳,為的是博個好前程。無怪乎財政大臣身居要職,原來在跳高上無人可及。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名利場上何惜性命?窺一斑而知全豹,格列佛船長“目睹”的這一鏡頭,其實正是當時英國政壇名利場中怪誕現狀的縮影。作者採用漫畫誇張的手法,諷喻這一現實,頗有黑色幽默之效。這樣的荒唐做法可謂空前絕後,然而越是刺痛人們的神經,越能引起療救的注意——斯威夫特的作品得到魯迅的推崇,想來在寫作手法上,兩位大師也是所見略同吧。

愛好畫畫的同學不妨一試,這可是個絕佳的漫畫題材。而善於思考的同學,則可借鑑這一手法,盤活筆下的人物與事件——多用於可笑可嘆可批判的情形。

對比之下,各有不同

我清楚地記得有一天,我對他說起在我們那兒有好幾千本書是專門寫如何治理國家的。沒想到他聽了以後卻對這種智慧表示了極端的輕視。他聲稱自己平生痛恨、鄙視主宰他人、附庸風雅和勾心鬥角,君王不應如此,朝臣也不應如此。他弄不懂,既然不存在什麼敵人或敵對國家,我說的國家機密又是怎么一回事。他把治國的學問局限在很窄的範圍內,只看重知識和理性,看重正義和寬恕,謀求從快審理民事及刑事案件,以及其他各種明擺著的日常事務。他認為,誰能使原先只長一串稻穗或一根草的土地上長出兩串稻穗或兩根草來,這個人就比所有的政客加在一起對國家的貢獻更深遠,因而也更加無愧於人類。

點讀:與觀看大臣們捨命跳繩的小人國國王不同,大人國國王表現出罕見的仁者胸懷。他很窄的治國學問,在“我”這個來自文明國度的人看來,是否會過於簡單淺薄了呢?而他只關注日常事務與民生狀況,這又是否會讓“我”這個才思敏捷的歐洲人感到無知呢?

如果說小人國是以漫畫手法來諷喻現實,那么大人國的治國態度與學問,其實正是作者對清明政治的一種美好想像。有比較才會有鑑別,斯威夫特這部傳世的諷刺作品中,更是處處充滿對比。

一貶一褒,有抑有揚,小人國的勾心鬥角、虛偽齷齪之後,也必有一個不同的氣象,才能讓讀者的心靈有個出口吧。大人國的描繪,正是應著這一種需求。我們寫作時也當張馳有序。

合理的荒誕更荒誕

我還參觀了數學學校,那裡的老師用一種歐洲人難以想像的方法教學生。定理和演算過程都用墨水筆工整地寫在一塊薄餅乾上,而墨水是用頭皮癬藥水製成的。學生空腹將餅乾吞下,然後一連三天除了麵包和水什麼也不吃。薄餅乾消化在腸胃裡,而數學定理則連同藥水升到頭部。但這一方法至今未獲成功,一半是因為用量或調配不當,一半是因為孩子們不受哄。他們覺得這種小塊塊兒實在難吃,於是大都躲在一邊,趁它還沒開始消化就悉數吐出。而且他們才不會那么老實地死守規定,一連多少天也不開葷呢。

點讀:這是格列佛在飛島國設計學院(位於飛島國的都城來加多)的一段奇遇,所見之人之事之場景莫不奇到令人瞠目結舌。數學學校里老師推行的新式學法,讓我們慶幸:雖然我們今天還在為應試而苦戰,但沒人逼我們吃墨水餅乾,喝頭皮癬藥水。

科學離不開想像,但罔顧事實、罔顧人們身心承受與需求能力的一味空想與荒誕做法,卻是於國無益、於人有害的。飛島國上設計學院裡這些異想天開的學者,恰給這樣的偽科學作了註腳。聞者足戒,引人深思。

從文段內容來看,雖然想法怪異,但卻有一定的“合理性”:知識隨餅乾消化;藥水原是針對頭部的,所以會帶著定理一同上升到大腦。這就使得荒誕情境有了生活基礎,似乎是合乎邏輯與情理的,不至於一點也經不起推敲,可見作者對這一情境是進行了反覆推究、思考的。我們在寫作時,也要找到寫作對象與實際生活的相似點、契合處,以便在現實的土壤上開出奇妙的想像之花。

有種耶胡叫首相

在我們那兒,眾臣之上是首相。這種耶胡(編者註:慧駰國中,馬對人的稱呼)沒有悲傷也沒有歡樂,沒有愛也沒有恨,沒有憐憫也沒有憤怒;除了一心追求財富、權力和官位,他不會感情用事。他說起話來真真假假、假假真真,雖然說得很多,卻從不流露內心的真實想法。他要是在背後說了誰的壞話,誰就可望得到恩寵,要是當眾或私下誇你,那你從這天起就已經完了。最危險的跡象莫過於他信誓旦旦地向你許願。每遇這類情形,聰明的耶胡就會趁早隱退,從此打消一切希望。

點讀:這是格列佛在向馬主子介紹英國首相。相信讀到這裡,你又能畫一幅漫畫了吧,題為《首相》。畫中人“沒有悲傷也沒有歡樂,沒有愛也沒有恨,沒有憐憫也沒有憤怒”,那他有什麼呢?有城府,有虛偽,有陽奉陰違,有口蜜腹劍……

簡筆寫人,就用最典型的幾筆。與眾臣相仿,首相也玩權術、陰謀,但他更具危險性——這一筆便是首相突出於眾臣的地方。

簡單列舉拓展容量

我享受著健康和安寧,感受不到朋友的詭詐和不義,以及仇敵或明或暗的傷害。我不必用行賄、逢迎或告密來換取大人物及其親信的恩寵,不必時時提防欺詐或壓迫。這裡沒有醫生作踐我的身體,沒有律師糟蹋我的財產,沒有告密者監視我的一言一行,或為了金錢不惜對我誣陷打擊。這裡沒有人對我橫加笑罵,沒有人吹毛求疵或背地裡咬我一口,沒有扒手、劫匪、盜竊犯、訟棍、小丑、賭徒、政客、自大狂、性情乖張的人、詭辯能手、殺人兇手、冒牌科學家,沒有人唆使我去作惡。沒有地牢、斧頭、絞刑架、鞭刑柱和枷子,沒有坑蒙拐騙的店老闆和手藝人,沒有高傲、虛榮和做作,沒有浪蕩公子、潑皮無賴、酒徒,沒有自以為是的迂夫子,沒有纏擾不休、氣勢凌人、又吵又鬧、大呼小叫、腹中空空、自命不凡、信誓旦旦的狐朋狗友,不會平冒出一堆專靠作惡打天下的流氓,看不到道德高尚的人遭污受辱、飲恨而終,沒有闊老爺、窮琴師、道貌岸然的法官和心懷不軌的男舞蹈老師。

點讀:“沒有……沒有……沒有……”是一個簡單列舉的句式,作者重複運用這一句式,以便儘可能多地收納各種假惡醜的現象。如你所知,列舉不可能窮盡,但已經以其覆蓋之廣、包容之豐令人咋舌。唯有對社會各階層的人群都有深刻了解,對生活的角角落落都留心觀察的人,才會注意到生活就像“華美的旗袍”,藏著那么多的“虱子”。

這種列舉,用於大容量的敘述,平靜的列舉中自有一種不平的強烈氣勢,你覺察到了嗎?這種列舉,通常只作為文章或作品的一小部分。細節是這種粗線敘事的對立面,兩者互為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