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素材集錦

“陳歐體”傳遞正能量XX年10月12日,聚美優品發布XX年新版廣告。這則由該公司ceo陳歐親自出演的廣告,沒有一句產品宣傳,更像是一部微電影。陳歐的獨白,配以考試錄取、工作受挫、戀愛告白等鏡頭,講述了一個年輕人在質疑聲中堅守理想,不斷奮鬥,最終獲得回報的故事。結尾處他舉起拳頭,將眼前的玻璃記得粉碎,簡單包紮之後繼續踩著玻璃前進。在那個1分39秒的鏡頭中,聚美優品ceo陳歐扮演著一個創業者,受到外界各種質疑、攻擊、抹黑……僅僅因為太年輕。廣告詞“你只聞到我的香水,卻沒看到我的汗水;你有你的規則,我有我的選擇;你否定我的現在,我決定我的未來;你嘲笑我一無所有不配去愛,我可憐你總是等待;你可以輕視我們的年輕,我們會證明這是誰的時代。夢想,是注定孤獨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質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樣?哪怕遍體鱗傷,也要活得漂亮。我是陳歐,我為自己代言”被命名為“陳歐體”。“許多年輕人為了生活,忘記了自己追求的東西,在追求的過程中又容易被老勢力質疑:學業、戀愛、創業……”陳歐也需要這種“正能量”,因為他深知,自己走在創業路上,有99%的機率會失敗。“每一次都是我親自操刀。”陳歐說道。“要么不做,要么就一定口口相傳。” 點評:這段廣告詞傳遞的正是普通人在人生道路上的追求和奮鬥,是一種正能量聲音的傳遞。“陳歐體”的流行和受追捧,也讓人看出這種聲音的稀缺,唯其難於發聲,才讓人覺得珍貴。在眾聲喧譁的濁語俗音的主流中,夢想早已淹沒。而要讓“陳歐體”不成為曇花一現的“絕唱”,讓社會真正為有夢想的人鼓掌喝彩加油,讓懷揣夢想的人都能有充分施展其才能的舞台。讓夢想有機會成功著陸,有夢想的人才不會被嘲諷為天真。

以努力面對嘲笑他是一個木匠的兒子,但他狂熱地喜愛詩歌。他的第一本詩集印了1000冊,但很可惜,一本都沒賣掉。他只好把這些詩集全都送了人。當時已功成名就的美國詩人郎費羅、洛威爾和霍姆斯等人,對這本小冊子根本不屑一顧,而大詩人惠蒂埃甚至把它丟進了火爐里。因為在他們眼中,一個木匠的兒子,根本就不配寫詩。方方面面的冷落和罵聲,像寒冬的北風一樣襲來,他的心頓時凍成了冰塊。就在他幾近絕望時,意外地收到了一位詩人的回信,那人對他的詩集大加讚揚,並說:“我認為它是美國至今所能貢獻的最了不起的聰明才智的精華。”這真誠的誇獎和讚譽,使他猶如在瀕死的邊緣,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他從此堅定了自己寫詩的信念。多年後,他成為英國甚至全世界公認的偉大詩人,他唯一的詩集也成了美國乃至人類詩歌史上的經典。他就是華爾特•惠特曼,那部詩集名叫《葉草集》。而當年那位寫信對他予以讚美和鼓勵的詩人,乃是當時英國文壇的名宿愛默生。 點評:以努力面對嘲笑,需要是一種堅強、一種自信、一種大度。人生之路不會一帆風順,獨立朔漠,以寒風為衣,以貧瘠為帽,以荒蕪為劍,忍受天地間一切痛苦的侵襲。那時,你會感受到一種想要噴薄而出的力量。面對世間萬物的嘲笑戲弄,努力是最有力的武器。所以人生的路上,受到別人的非議和冷落是不可避免的。但我們千萬不能被批評的唾沫淹沒向上的渴望,被冷漠的眼神封鎖萌動的激情。以努力面對嘲笑,當落葉歸於土壤,曾經的嘲笑都化為沃肥;當青蟲化繭成蝶,曾經的嘲笑都化為絢彩;當鳳凰衝出烈火,曾經的不屑都化為偉岸。

曼德拉——光輝歲月南非前總統、反種族隔離鬥士、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納爾遜•羅利赫拉赫拉•曼德拉,於當地時間 12月5日晚8時50分(台北時間6日上午2時50分)在約翰內斯堡住所去世,享年95歲。南非為曼德拉舉行國葬,全國降半旗。曼德拉一直被冠以“偉人”的稱號,那么他的偉大究竟在哪裡呢?首先,他帶領人民推動了南非種族隔離制度的終結。種族隔離這種反人類的制度,是人類文明史上的恥辱,推翻這一制度,不僅是對南非,更是對全人類文明進步的巨大貢獻。尤其要說明的是,這種推翻是和平完成的,這更是一種偉大的創舉。其次,曼德拉並 不貪戀權力。一生都在抗爭,晚年才當選總統的曼德拉,享有無上的權利和威望。但是他只擔任了一任總統後便堅決退隱,放權給他人,這種品格讓世界上很多國家 領導人顯得渺小。最重要的,曼德拉已經成為一個人類的道德標桿。為了整個國家的進步,他被關押27年,耗費了人生最美好的時光。但是出獄後,他不計個人得 失,倡導寬容和解,切實推行宗族融合,才成就了南非的社會進步,這樣的胸襟和氣魄,不是誰都可以擁有的。  今天,我們揮手告別這位偉大的老人,但是他留給我們的啟發和思考還在繼續。曼德拉經典之語●  “當我走出囚室邁向通往自由的監獄大門時,我已經清楚,自己若不能把痛苦與怨恨留在身後,那么其實我人在獄中”。● “在那漫長而孤獨的歲月中,我對自己的人民獲得自由的渴望變成了一種對所有人,包括白人和黑人,都獲得自由的渴望。”——曼德拉對戰爭與和平擁有獨特的認識。  ●  “壓迫者和被壓迫者一樣需要獲得解放。奪走別人自由的人是仇恨的囚徒,他被偏見和短視的鐵柵囚禁著。”  ● “我已經演完了我的角色,現在只求默默無聞地生活。我想回到故鄉的村寨,在童年時嬉戲玩耍的山坡上漫步。”——退休後的曼德拉甘願做一個平民。  ●“別擔心,放輕鬆,要快樂!”——85歲的曼德拉依然精神矍鑠,性格開朗。在這位嘗過近30年牢獄之苦的老人心中,自由就是幸福。·“從今往後,我的生活添加了兩個重要內容,第一個是格拉薩,第二個是到莫三比克吃大蝦。”——曼德拉與莫三比克前總統遺孀相伴晚年。●生命中最偉大的光輝不在於永不墜落,而是墜落後總能再度升起。●知曉一個社會的靈魂,就看這個社會對待小孩的方式,除此以外,沒有更好的辦法。  ●在事情未成功之前,一切總看似不可能。●我懂得了,勇氣不是沒有恐懼,而是戰勝恐懼。勇者不是感覺不到害怕的人,而是克服自身恐懼的人。●“我想用樂觀的色彩來畫下那個島,這也是我想與全世界人民分享的。我想告訴大家,只要我們能接受生命中的挑戰,連最奇異的夢想都可實現!”曼德拉84歲時曾在南非舉辦了個人畫展,作品主題是監獄生活。在27年的鐵窗生活中,曼德拉用木炭和蠟筆繪畫來打發時間,漸漸形成了獨特畫風:線條簡單、色彩豐富。他最喜歡用畫筆講述自己的鐵窗故事,但並不選用“黑暗、陰沉”的顏色,而是明亮輕快的色彩,以此來表現自己樂觀積極的心態。

南丁格爾

弗洛倫斯·南丁格爾,因在克里米亞進行護理而聞名,被譽為“提燈女神”。 19XX年3月16日,她在88歲高齡時被授予倫敦城自由獎。她是世界上第一個真正的女護士,開創了護理事業。“5.12"國際護士節是全世界護士的共同節日,就是為了紀念這位近代護理事業的創始人而設立的,這一天是弗洛倫斯·南丁格爾的生日。

她一直照顧著窮人。在1844年12月,一個窮人在倫敦的一所工廠醫院死去,引起了公眾對該醫院的責備,這時,南丁格爾成了促進醫院改善醫療環境的倡導者。

李叔同李叔同(1880年10月23日~1942年10月13日)他是“二十文章驚海內”的大師,公認的通才和奇才。他出生天津,卻因極愛母親,從母姓,自稱“當湖王布衣”,以母親家鄉平湖為自己家鄉。他最早將西方油畫、鋼琴、話劇等引入國內,集詩、詞、書畫、篆刻、音樂、戲劇、文學於一身,他是第一個向中國傳播西方音樂的先驅者,也是第一位正式把西洋繪畫思想引介入國的人,他是中國第一個開創裸體寫生的教師,也是第一個用五線譜作曲的詞、曲大家。他所創作的《送別》歌,傳唱至今,畫家豐子愷、音樂家劉質平都尊他為師。他苦心向佛,過午不食,精研律學,弘揚佛法,普渡眾生出苦海,被佛門弟子奉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林語堂說他是“我們時代里最有才華的幾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個人,最遺世而獨立的一個人”;夏丏尊評價他的一生“為翩翩之佳公子,為激昂之志士,為多才之藝人,為嚴肅之教育者,為戒律精嚴之頭陀”;豐子愷評價他“由翩翩公子一變而為留學生,又變而為教師,而為道人,四變而為和尚。每做一種人,都十分像樣”。他前半生是李叔同,後半生是弘一法師。他的一生充滿傳奇。從濁世公子、才華橫溢的藝術家,成為律宗高僧,從李叔同到弘一法師。李叔同有沒有後人?後人如今在哪裡?這曾經是許多人心中的疑問。今年是弘一法師圓寂70周年,本報記者專程趕往天津,採訪李叔同的孫女李莉娟。在天津大悲禪寺,我們見到了這位皈依佛門26年的居士,天津市佛教協會副秘書長。在她的眉眼之間,依稀能夠看到李叔同的影子。她辦公室門後,是她親筆所寫的“惜福”二字,與弘一法師“樸拙圓滿,渾若天成”的字型,有幾分神似。在俗,舉世奇才在僧,律宗高僧

【人物簡介】:俞敏洪,新東方創始人,著名英語教學與管理專家。江蘇省江陰市夏港街道人。1980年考入北京大學西語系,本科畢業後留校任教;1991年從北大辭職,進入民辦教育領域,1993年創辦北京新東方學校,現任新東方教育集團董事長、中國青年企業家協會副會長、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委員等職。被媒體評為最具升值潛力的十大企業新星之一,20世紀影響中國的25位企業家之一。被稱作“超級英文詞典”,他掌握了8萬個英文辭彙,比一本六七厘米厚的《朗文英漢雙解詞典》還要多一倍。【重要經歷】:(一)三次聯考 第一次:複習了10個月左右的高中課程之後,俞敏洪參加了1978年的聯考。當時的錄取分數其實很低,他報考的常熟市地區師專外語錄取分數線是38分,俞敏洪的英語卻只考了33分,別的幾門也不理想。 第二次:聯考失利之後,俞敏洪沒有特別失望,家裡人也沒有給他什麼壓力,反正不行就在農村幹活。俞敏洪在家裡開手扶拖拉機,插秧,割稻,後來去大隊國中當了代課老師。1979年,俞敏洪再次參加聯考,他的總分過了錄取分數線,但英語只考了55分,而常熟師專的錄取分數線變成了60分,結果再度落榜。  第三次:1980年的聯考開始了,英語考試時間 是兩個小時,俞敏洪僅僅用了40分鐘就交了卷。俞敏洪的英語老師大怒,迎面抽了俞敏洪一耳光,說你一個人有希望考上北大,結果你自己給毀了。他認為俞敏洪這么快就交卷,肯定沒有考好。但是,俞敏洪確實只需要40分鐘。 分數出來以後,俞敏洪的英語是95分,總分387分。當年,北大的錄取分數線是380分。拿到通知書一看是北京大學,當時就樂瘋了,和兩個考上大學的同學一起,像范進中舉一樣跑到馬路中間又蹦又跳,連大卡車都停下來了。(二)與北大的愛恨糾纏 進入大學的俞敏洪由於不會講國語、英語發音不準,不久就被從a班調到較差的c班。大三的時候,他又不幸患了肺結核,這使得他不得不休學一年。在多數人眼裡,大學時代的俞敏洪屬於沉默寡言被別人冷落的後進生,沒有人能看得出俞敏洪身上有絲毫的成功潛質,以至於整個大學時代沒有一個女孩子喜歡他…… 1985年,俞敏洪大學畢業後留在北大成了一名教師。接下來是兩年平淡的生活。中國隨後出現的留學熱潮,讓俞敏洪也萌生了出國的想法。1988年,俞敏洪托福考了高分,但就在他全力以赴為出國而奮鬥時,美國對中國緊縮留學政策。以後的兩年,中國赴美留學人數大減,再加上他在北大學習成績並不算優秀,赴美留學的夢想在努力了三年半後付諸東流,一起逝去的還有他所有的積蓄。 為了謀生,俞敏洪到校外兼課教書,後來又約幾個同學一起出去辦托福班,掙出國的學費。因為打著北大的名頭私自辦學,1990年秋天,北京大學高調宣布了對俞敏洪的處分決定。 為了保留顏面,俞敏洪被迫於1991年辭去了北京大學英語教師的職務,按照俞敏洪的說法“生命和前途似乎都到了暗無天日的地步”。但正是這些折磨使他找到了新的機會。儘管留學失敗,俞敏洪卻對出國考試和出國流程了如指掌;儘管沒有面子在北大呆下去,反而因此對培訓行業越來越熟悉。在接受一夜成名網訪談時,俞敏洪感慨地說:“北大踹了我一腳。當時我充滿了怨恨,現在則充滿了感激。”俞敏洪說,“如果一直混下去,現在可能是北大英語系的一個副教授。”(三)電線桿情結 新東方人都知道俞敏洪有電線桿情結,因為新東方是靠他在電線桿上一張一張貼廣告貼出來的。多年以後,新東方創業元老徐小平評論:“俞敏洪左右開弓的糨糊刷,在中國留學生運動史上刷下最激動人心的一頁華章。”曾經因為市政建設,來人要拆新東方外面的兩根電線桿,他急了,死活不讓拆,最後花了7 萬元才保下那兩根電線桿。 俞敏洪的名聲響了,招的學生越來越多,同時也斷了別人的財路。中國的培訓市場從來就是一個充滿殺伐的江湖。先是俞敏洪的廣告被對手覆蓋,後來當場就給撕了。1992年春天,俞敏洪的廣告員去貼廣告,剛準備往上貼,另外一個學校的廣告員早就等在那兒,上來就是三刀,被送到醫院縫了8針。俞敏洪第一次意識到辦學校還要考慮到安全問題、最重要是人身安全的問題。  好朋友王明夫在幫助新東方在美國紐約交易所上市後用這樣的形容詞概括俞敏洪的狀態:“挑戰,也許讀書人要做成事業,面臨的是無窮無盡的挑戰。我在報紙上,那個時候,我正在北京,他在紐交所敲鐘的時候,任何中國的媒體都在報新東方,俞敏洪在那兒光芒四射,但是只有我才知道他今天的成功幾乎能夠用兩個字來形容,就是‘泣血’,是很艱難的,假如他將來走向500億,當然也會有更大的挑戰。”

馬雲【人物簡介】馬雲,生於浙江杭州,祖籍紹興,阿里巴巴集團主要創始人之一。除此之外,馬雲還擔任中國雅虎董事局主席、杭州師範大學阿里巴巴商學院院長、華誼兄弟傳媒集團董事、藝術品中國商業顧問等職務。XX年11月,阿里巴巴在網上的交易額突破一萬億大關,馬雲由此被扣以“萬億侯”的稱號。 XX年5月10日,馬雲正式卸任阿里巴巴ceo。《福布斯》的封面文章曾這樣介紹過馬云:凸出的顴骨,扭曲的頭髮,淘氣的露齒而笑,擁有一副五英尺高,一百磅重的頑童模樣,這個長相怪異的人有拿破崙一樣的身材,同時也有拿破崙一樣的偉大志向。【三次聯考】:馬雲,他是中國第一位登上《福布斯》雜誌封面的企業家;他的阿里巴巴被評為全球電子商務第一品牌;他還是比爾·蓋茨、柯林頓和布萊爾的朋友。但從小到大,馬雲不僅沒有上過一流的大學,而且連國小、中學都是三四流的,更具悲劇性的是,馬雲考過三次大學,兩次落榜。成名之後的馬雲從不迴避失敗,相反還總喜歡拿當年三次聯考自我調侃說“可以幫助成績不好的人找回信心”。馬雲最頭疼的,莫過於數學。第一次參加聯考,數學只得了1分,全軍敗北。他垂頭喪氣,準備去做臨時工。他和又高又帥的表弟去一家賓館應聘,結果賓館錄用了表弟,而他卻遭到拒絕。之後馬雲當過秘書,也做過搬運工,後來通過父親的關係,馬雲到雜誌社蹬三輪車送書。他踩著三輪車幫人家把書刊扎在一起,25本成一包,踩10公里路通過火車渠道轉發到其他地方。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讀到了路遙的代表作《人生》。這本書的出現,也許就是冥冥中命運的安排吧!這本書猶如一個引導者,它在很短的時間裡改變了馬雲的思想,進而改變了馬雲的未來人生之路。從故事中,馬雲暗暗體悟到:人生的道路雖然很漫長,但關鍵處卻往往只有幾步。就在那一刻,馬雲開始下定決心:參加第二次聯考。那年的夏天,馬雲報了聯考復讀班,天天騎著腳踏車,兩點一線,在家裡和補習班間遊走。然而幸運之神並沒有在第二次聯考中眷顧馬雲。這一次,馬雲的數學考了19分,總分離錄取線差140分,而且這一次的成績使得原本對馬雲上大學還抱有一絲希望的父母都覺得他不用再考了。但馬雲不顧家人的極力反對,毅然開始了第三次聯考的複習準備。由於無法說服家人,馬雲只得白天上班,晚上念夜校。每周日,馬云為了激勵自己好好學習,特地早起趕一個小時的路到浙江大學圖書館讀書。就在第三次聯考前三天,一直失望於馬雲數學成績的余老師對馬雲說了一句話:“馬雲,你的數學一塌糊塗,如果你能考及格,我的‘余’字倒著寫。”這可把馬雲惹惱了。馬雲在余老師話語落下的第三天準時參加了他一生中的第三次聯考。考數學的那天早上,馬雲一直在背10個基本的數學公式。考試時,馬雲就用這10個公式一個一個套。從考場出來,和同學對完答案,馬雲知道,自己肯定及格了。結果,那次數學考了79分。79分的成績在別人眼中也算可憐,但是按馬雲的話說,“是運用了獨門武功才過去的”。那時候他把每種題型都背了一遍。不過即使是馬雲破天荒地數學考了79分,但依然沒有上大學本科分數的“資本”——他的成績是專科分數,離本科線還差5分。自助者天助。或許是馬雲鍥而不捨的精神感動了上帝,大學連考三年的馬雲由於對專業招生不滿,歷經辛苦之後終於跌跌撞撞、搖搖晃晃進入杭州師範學院本科,被調配進入外語本科專業,撿了個小便宜。也不知那位余老師與馬雲打那個賭究竟是出於善意的鞭策還是對馬雲的“傻”實在忍無可忍,不過這一次馬雲真的走出了泥沼,走向了通往大學的光明之路。【“俠文化”影響阿里巴巴】馬雲喜歡金庸,他將會議室命名為“光明頂”、“桃花島”等金庸小說中的武林勝地;馬雲聚集網際網路英雄人物“西湖論劍”;馬雲將阿里巴巴的核心價值觀定為“六脈神劍”,即客戶第一、擁抱變化、團隊合作、誠信、敬業、激情……種種言行,使得馬雲成為眾人眼中的一位縱橫商海江湖的大俠。馬雲他不僅會告訴你小時候數學補考過幾次,也告訴員工:“把複雜的事情簡單化,要用胸懷去對付。男人需要胸懷,女人也需要胸懷,男人的胸懷是被冤枉出來的。”在it業界浪跡多年,馬雲對“笑傲江湖”四個字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解:網路即江湖,如何笑傲其間?笑,有眼光,有胸懷,方能坦然面對種種傳言和誤解,依然豪氣乾雲,仰天長笑;傲,有實力,有魄力,才可在人云亦云的時候保持清醒的頭腦,才可在一片罵聲中依然堅持自己的方向,傲視同儕。【華麗轉身,辭任ceo】XX年12月3日,阿里巴巴集團在杭州宣布,截至XX年11月30日晚9點50分,其旗下淘寶和天貓的交易額本年度突破10000億元。 XX年1月15日,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馬雲向員工發出信件,宣布於XX年5月10日起不再擔任阿里巴巴集團ceo一職,將全力以赴做好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全職工作。這一年,馬雲49歲,但已經籌劃退休,好像最美好的東西都留在身後了。馬雲同時表示,將在XX年5月10日宣布下一任ceo人選。這天正是淘寶網成立10周年的紀念日。他表示,在接下來的幾年內,將主要負責阿里巴巴董事局的戰略決策,協助ceo做好企業文化和人才的培養,“並將會和大家一起加強和完善阿里的公益事業”。揮一揮衣袖,瀟灑轉身的馬雲留下許多雲彩,除了電商、物流、金融三個千億(美元)帝國外,馬雲與阿里的故事,注定成為一個時代的商業傳奇。在XX年5月10日的淘寶十周年晚會上,馬雲正式卸下當了XX年的阿里巴巴集團ceo職位。十四年的從商,讓我懂得了人生,讓我懂得了什麼是艱苦,什麼是堅持,什麼是責任,什麼是別人成功了,才是自己的成功。我們最期待的是員工的微笑。從今天晚上十二點以後,我將不是ceo,從明天開始,商業就是我的票友,我為自己從商十四年深感驕傲,看到你們,看到中國的年輕人,我不希望有一天我們這些人再來一個“致我們失去的中年“,這世界誰也沒有把握你能紅五年,誰也沒有誰可能說你會不敗,你會不老,你會不糊塗,解決你不敗、不老、不糊塗的唯一辦法,相信年輕人,因為相信他們,就是相信未來。

99歲詩人柴田豐

日本99歲高齡的女詩人柴田豐,在她98歲的時候出版了處女詩集《別灰心》。這本《別灰心》出版不到一年時間,便再版了20多次,發行量已經超越100萬冊,並進入日本XX年度暢銷書前10名,風頭直逼年度排名第5的日本名作家村上春樹。1992年的時候,柴田豐的丈夫去世,此後近20年的時間裡,柴田豐一直獨自一人居住。柴田豐年輕的時候喜歡閱讀,五六十歲左右的時候開始喜歡上日本舞。有段時間柴田豐扭了腰,不能動彈無法跳舞了,六十多歲的兒子看到老母親心情鬱悶,便勸她寫點文字以打發時間,而她年輕時恰好喜歡詩歌,就開始寫詩並給報社投稿。結果她的詩歌被報紙刊登出來之後,獲得意料不到的巨大反響,許多讀者給她寫信,電台里也朗誦她的詩作,為她而感動的讀者越來越多。最後,出版社找上門來,將她的詩集整理出版,於是就有了99歲老奶奶的處女作詩集《別灰心》。柴田豐在她的詩集裡說:她每寫一首小詩,都自己大聲朗讀、修改,再朗讀、再修改,因此要花上差不多一星期的時間才能完成一首詩。柴田豐借筆下滿紙情愛、夢想與希望,觸動並激勵了日本國民的心靈,以自己朗朗上口、催人奮進的“人生的救援歌”,給瀰漫著憂鬱情緒的日本人的心靈補充了能量。她的詩風並不華美,簡短易讀,近於白話,但是字裡行間有一種難以言傳的吸引人的氣質。這一點在下面出自《別灰心》的兩首小詩中就有很好的體現:1.喂,說什麼不幸/有什麼好嘆氣的呢/陽光和微風/從不曾有過偏心/每個人/都可以平等地做夢//我也有過/傷心的事情/但活著,真開心/你也別灰心2.就算是九十歲/也要戀愛啊/看似在做夢/我的心已飛上雲端